從戰車到坦克,陸戰之王的進化史!


自打人類有歷史以來,戰爭和和平就是相伴而生的,由於存在土地和資源的爭奪,彼此之間難免會大打出手,從最原始的拳腳相交到更大規模的棍棒伺候,都是對武力運用方式的變化。

從戰車到坦克,陸戰之王的進化史!

中國古代的馬拉戰車


那麼,如何快速擊敗敵人?除了更大規模的軍隊和更勇猛的士兵,更加鋒利的武器和更犀利的軍械就成為了從古至今各國軍事發展的重頭戲。而"初代陸戰之王"馬車就是人類利用機動化武器提高戰鬥效率的第一次大膽嘗試,這也是人類最早的機械化部隊。

馬車(戰車)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位於如今中亞的安德羅諾沃文明的遺蹟中,就挖出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古老的雙輻輪戰車,使用馬來拖動。這裡的考古發現可謂創世紀的,因為這比先前世界各國公認的最早馬拉戰車遺蹟——公元前2026年殷商古戰車還要早上不短的時間。

從戰車到坦克,陸戰之王的進化史!

在中亞地區使用的戰車


不過顯然,中國是騎乘發展最快,也是規模最大的國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已經總計擁有超過5000乘的戰車,這種重要部位使用青銅打造的堅固馬車能夠輕鬆衝擊敵方步兵方陣。標準的一乘戰車使用四馬二輪,車上配有三名甲士。後續發展出現更小提醒的小戰車,顯著提升了靈活性,而一般在中國古代,乘就是國力的象徵,所謂"萬乘之國"就泛指強大的大國。

從戰車到坦克,陸戰之王的進化史!

在中國古代,"萬乘之國"用來泛指大國


但顯然戰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馬匹的需求量、戰車的製造成本都是限制各國發展戰車的重要因素,有些小國不顧一切也要打造戰車,甚至不惜傾盡國力。但要知道,戰車必須要在開闊地帶使用才能發揮效果,否則地形顛簸勢必會影響木輪承載的戰車前行。顯然,從北方南下的遊牧民族的騎射戰術就能夠在全地形發揮最大的作戰效力,最早提倡該戰術的就是趙武靈王,即"胡服騎射"。

從戰車到坦克,陸戰之王的進化史!

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提升了騎兵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公元前1世紀的漢朝,匈奴的威脅逐步加大,加之解放雙手的"馬鐙"出現在中亞,大漢王朝的戰車文化開始逐步走向沒落,手持長矛長槍衝陣殺敵的重騎兵和手持硬弩或刀劍武器精準殺敵的輕騎兵開始成為主流,騎兵霸佔各國軍種的快速機動兵種的寶座長達上千年的漫長時間,真正改變這一切的是內燃機的發明。

事實上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臨前,各國的重騎兵近衛短槍騎兵仍然是最強大的機動部隊,也是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不過隨著一戰塹壕戰的來臨,騎兵終於走到了"歷史潮流的末日",敵軍的機槍和鐵絲網無法突破,雙方只能卡在塹壕裡互相對射。

從戰車到坦克,陸戰之王的進化史!

法軍的雷諾FT-17坦克


而這個時候,使用履帶式拖拉機拖動的裝甲車出現後,新式"陸戰之王"終於誕生,依靠自身的機動和幾乎相對於輕武器無堅不摧的裝甲,英軍憑藉坦克可以輕鬆打開突破口。至此之後,坦克得到了各國的認可和仿製。

1918年,世界上第一款成熟的坦克"雷諾FT-17"誕生,它擁有英軍"馬克"坦克不曾擁有的360度旋轉炮塔,至此現代機械化的"鐵騎"開始引領陸軍發展,並一直持續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