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說北碚:大爺是哪個

四川還有一種特別的勢力,哥老會,俗稱袍哥。

袍哥是四川特有的反清復明的秘密幫會,取關羽不脫舊袍,心向漢室之意,所以也稱漢留。袍哥產生於碼頭,每個碼頭都有袍哥組織,那些陸路的交通要點,被稱為旱碼頭,慢慢也有了袍哥,後來擴展到每個鄉村,都有袍哥存在。袍哥首領,對內稱哥,在外稱爺。有一二三,五六,八九十,共八排。分稱大哥、二哥,或大爺、二爺。

曾國藩辦湘軍,用了鮑超,有了一支小小的川軍,就把袍哥帶到江浙,走向了全國。但枝繁葉茂,還是在四川。

袍哥為推翻清朝出了大力,露了頭,成為顯幫,又把仁義擺在桌子上,所以在地方上有相當的話語權。

書說北碚:大爺是哪個

重慶府都督張培爵


推翻滿清政府,組織者自然是革命黨同盟會,在四川,衝鋒陷陣的,多是袍哥。大量的袍哥,尤其是首領,被吸引加入同盟會。以前的起義不說,保路運動中,同志軍的組成、部署、聯絡、舉事,都是袍哥。自1911年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領袖蒲殿俊、張瀾等9人,又下令對前來請願的百姓開槍,製造血案。當晚,同志軍的起義檄文即散發出去,9月8日,侯寶齋、秦載賡等大爺親率袍哥同志軍,從南、東兩路圍攻成都,來了有20萬人,這個陣仗當然兇得很。但實際是既無攻城器械,又無軍事訓練,即便在清軍中有不少同盟會、袍哥成員,仍未能奏效。當然,這也在事先預料之中。強攻幾天後,同志軍就採取一邊圍城,一邊分頭聯絡其他縣城,起義舉事,攻城圍府。而同志軍雖死傷無數,卻是越戰越多。清廷被迫從武昌調來2000鄂軍,可這支馳援部隊剛到奉節,武昌首義便成功了。最早是榮縣,9月25日宣佈獨立,個多月後,尤其武昌首義的消息傳開,全川有130多個州縣鬧獨立,逼得總督趙爾豐於11月15日釋放關押的保路領袖蒲殿俊等,謀求和解。

重慶這邊的故事另有一番精彩。

重慶府主要有三個官員,川東道臺朱有基,重慶知府鈕傳善,巴縣知縣段榮嘉。這鈕傳善既掌管著軍、政、警大權,又機警幹練,尤難對付。清廷救援成都的新任四川總督端方,過重慶時另組建了三個營的巡防軍,加強防範。同盟會重慶負責人楊滄白、張培爵想跟著成都起事,卻自知都是書生,力量不足,便找袍哥幫忙。

當時重慶城的袍哥大爺,首推唐廉江。唐大爺曾留學日本,也強烈反清,但瞧不起炸彈和刺殺,認為那個像兒戲,就與同盟會和不來。楊滄白找上門來尋求支持,唐大爺也沒完全拒絕,只是張口就要一萬元。

“要一萬元作什麼?”

“這革命起事,是玩命的買賣。我的弟兄參加了,送了命,老婆娃兒怎麼辦?不得拿錢安家?這一萬,就是他們的安家費。”

“你放心,這錢我們認。起義成功,一定對得起捨命的弟兄。”起義成功,必然奪了重慶的官銀,這點錢算什麼?

“那不行。失敗了呢?”大家都清楚,如果保證成得了功,還用得著專請袍哥?四川各地的起義不下十次,都失敗了。唐廉江很堅決:“這錢必須先拿。”

楊滄白他們並沒什麼經費,既無外援,又無撥款,當然拿不出來。唐大爺堅決不讓步,這事就卡在這點了。而說服其他袍哥,尤其是五爺況春發,很順利。下面弟兄在跟著同盟會幹,唐廉江也知道,他默許了。

書說北碚:大爺是哪個

重慶府副都督夏之時


一個在清軍當排長的同盟會員夏之時,趁移防龍泉驛時,於1911年11月5日鼓動230餘名兵士起義,殺了衛戌司令,一路招搖東下,入樂至、安嶽縣城,過合川,經江北黃葛,直奔重慶。到重慶城外時,已有八百人,便在浮圖關架起山炮,扼守險要,威脅重慶城。11月22日,大爺盧漢臣組織敢死隊督陣,三爺田德勝舉黃旗當先鋒,五爺況春發提丈八蛇矛押尾,率領數百袍哥,衝到各府衙,抓朱有基、鈕傳善、段榮嘉來赴同盟會的鴻門宴——楊滄白、張培爵在朝天觀組織的軍民大會。那朱有基已棄印潛逃了。會上,向稱能吏的鈕傳善也沒了章法,被迫交出印信,還被田德勝當眾剪去髮辮。

重慶蜀軍政府成立,張培爵、夏之時分任正副都督。

舉事成功,況春發仍然回去開他的上青雲鞋莊。田德勝則死皮賴臉向蜀軍政府索要了兩萬元,說是報銷產生的費用。這種行為深為其他袍哥所不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