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交易虧損的十大殺手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

無論在哪一個金融市場中,對於廣大的個人投資者而言,80%的人都是虧損的,剩下的20%其中有一半即10%的人可以做到盈虧平衡,另外的一半人其中有5%的人可以獲得少許盈利,而最終只有1%的人可以站在市場頂端獲得長期且穩定的盈利。

想要從大多數人的行列(80%的投資者)邁入少數人的行列(20%的投資者),需要作出很多努力,想要改變自己長期以來的不良投資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變就意味著要把自己原有的導致虧損的行為習慣徹底推倒,也許還會牽連到一些交易方法的使用和交易機會的選擇等等,要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交易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這裡先與大多數投資者交流一下我個人總結出的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希望對建立良好的交易習慣起到幫助作用。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一:盲目入市

大部分投資者進入外匯市場可能只是在初期做過一些簡單的瞭解,然後嘗試做模擬交易,之後轉為實盤交易,有多少投資者真正瞭解了市場規則和特點?初入市場都是處於瞎子摸象的狀態,至少我接觸的很多大陸的個人投資者都是如此的。所有的市場特點都是具有兩面性的。

第一,市場24小時運行。

運行時間長,實時反映各種消息和經濟數據對於盤面的影響,相反,我們無法去挑戰身體的極限24小時看盤,需要我們合理科學的分配精力在重點時間段,例如歐洲開盤前後和美國開盤前後。

第二,槓桿機制。

外匯交易屬於金融衍生品,與基本的金融產品的最大區別在於槓桿,高槓杆提供了以小博大的機會,而實際上在外匯合約現貨保證金交易當中,槓桿只是一個融資比率,槓桿的大小並不影響一筆交易盈虧的計算方式,但就交易規則本身而言,無槓桿的金融投資品的投資市值是無法賠的一分都不剩的,而帶槓桿金融投資品就不能夠像操作無槓桿的金融投資品一樣全倉殺入殺出,倉位管理是一門高深的技術。把槓桿利用好會成為賺錢的利器,利用不好則可能步入爆倉的墳墓。

第三,雙向交易。

很多經紀人對投資者講,雙向交易會使市場操作機會多一倍,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甚至可以鎖倉。真相真的如此麼?先拋開鎖倉的交易手法是否有利於交易不談,單就交易機會而言,有很多短線交易者對價格波動十分敏感,頻繁進行日內交易,但並不是每一位個人投資者都適合如此。在此我想起一句話:上帝為你關閉一道門的時候也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外匯市場當中,這扇窗就是雙向交易機制下的眾多交易機會,而那道門則是盈利的大門,我要告訴80%的投資者的是如何關上那扇窗,並去打開那道大門。拋磚引玉的舉一個例子,在一個上漲趨勢行情當中,通常會經歷回調,大多數人都知道順勢做多的道理,可大多數人的交易行為卻違背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即看到回調跡象就會參與做空,而往往回調的程度取決於大趨勢的強度(最開始的前提是在一個趨勢行情當中,而非震盪行情),對於回調時機的把握是否準確,回調的空間有多少,利潤空間有多大,無論持有的頭寸盈虧狀況如何是否能及時出場而不浪費新一波上漲的推動浪?如果對於上述這些環節沒有完善的策略和紀律,請放棄在趨勢行情中的雙向交易機會,順勢而為,逆勢等待。

第四,消息透明,數據定時公佈。

聽上去是一個相對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至少比中國的A股市場強得多,可是信息透明瞭,數據行情卻經常給大多數投資者帶來虧損,很多人對基本面分析欠缺,從業者也有很多基本面分析無能,把消息分析數據分析等同於基本面分析,甚至宣揚技術分析的假設價格包容一切。我們該如何避免數據行情引發的虧損呢?在這裡提出一個通用原則,無法把握的潛在機會就乾脆放棄不要做。

基於以上四點,通常可能需要初入市場的投資者多花費一些時間再模擬交易上,以便慢慢領悟。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二:頻繁交易。

由於對外匯市場的特點可能導致虧損的擔憂,大部分交易者選擇了日內交易,可以想象日內頻繁的雙向交易,對於長期績效並沒有多大幫助,反而容易產生虧損。實際上頻繁交易本身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是否每一筆交易都合理。在不合理的頻繁交易中,產生虧損的概率遠高於盈利的概率,從而影響心態,如果急於彌補損失,繼續不合理的頻繁交易,陷入市場波動之中,則會造成惡性循環。要耐得住寂寞降低交易頻率,不要滿眼都是交易機會.

方法有二:第一是看大週期行情進行分析,如1/4小時K線; 第二是結合日內波動率較高的時間段尋找有效交易機會。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三:追漲殺跌。

這個不良習慣在不同的投資市場之間,在個人交易者群體之中不斷被傳承。大多數人沒有方法,後知後覺,根據市場表象追隨行情波動,經常買在天花板,割肉在地板上,把交易看做賭博,或是簡單的猜漲跌。怎樣避免呢?技術分析中有一類極重要的組成部分叫做位置分析,需要學習和掌握,除此之外還需要克服心理上的貪婪。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四:追求高勝率。

很多投資者過分看重勝率,甚至追求交易記錄的完美。我研究過很多初入市場的投資者的交易記錄,賺少虧多,平均盈利遠低於平均虧損,這些足以說明勝率不是決定盈利的唯一要素.

穩定盈利的三要素是:盈虧風險比、勝率 和 資金週轉率。

必須三者兼備。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五:不願面對虧損。

由於外匯市場的交易頻率遠高於股票市場,所以伴隨的虧損機會也相應提高,大部分投資者不願面對虧損,恐懼虧損,沒有良好的合理的止損習慣,換個角度思考,市場證明一筆交易的方向是錯誤的就會觸發止損,從而為新的交易機會做準備,這樣來看我們對交易的虧損進行了限制,而對盈利保持開放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截短虧損,讓利潤奔騰”(前提是在趨勢行情當中),而很多投資者的交易行為恰恰相反,設置止盈或是有了很小的浮盈後馬上出場,而當虧損的時候總是期待和幻想能再回到成本價位,不進行止損操作,使浮動虧損越來越多。所以建立止損機制並形成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索羅斯的反身交易理論就是建立在嚴格止損基礎之上的。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六:重倉交易。

導致大多數投資者產生大筆虧損甚至爆倉的情況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重倉操作,追求暴利同時忽略風險將是你迅速邁向死亡邊緣,在外匯市場中防守才是決定能在金融投資市場中生存多長久的重要因素,而非進攻。我曾研究過中國的孫子兵法,做交易就像掌控一支軍隊打仗,如何調動軍力以小的損失代價贏下一陣或是一場戰爭,是非常有玄機的,止損和小倉交易像是初期的試探,然後避實擊虛,獲得滿意的收益。所以倉位管理是建立在掌握了盈利三要素基礎之上的更高級的技術,初入市場的投資者需要對重倉交易有所禁忌。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七:隨意性交易。

有這樣一部分投資者,看到短線的拐點,或是在潛意識中為行情劃定了一條發展路線,不做任何準備就隨意入場或出場,缺乏對行情整體節奏的把握,憑直覺交易是邁入20%投資者行列的最需要克服的惡習,至於盤感則是通過長期的交易訓練形成了潛在思維模式和交易習慣的產物,跟隨意性交易是有本質區別的。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八:立場不堅定。

很多時候由於心態或是其他的種種干擾,出現入場信號或出場信號後因憂鬱措施最佳時機,從而導致虧損,或是沒有完全滿足入場或出場的條件就急於進行交易的操作。往往這些交易行為反映了一個投資者的不成熟和不自信,需要建立分析系統和交易系統並嚴格執行才能對此有所改善。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九:貪婪與恐懼。

更多的時候,我們把貪婪和恐懼理解為一種心態上的問題,害怕虧損,害怕踏空,不敢持有,過分持有,其實這些導致虧損的心態都不是虧損的真正原因,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決策失誤而歸結為心態,這樣無益於提高,真正認識自我,對自己的交易角色有明確的定位,嚴格執行交易決策和交易紀律,這樣才能克服心態,試想下所有的交易行為都完全遵守交易規則,出現入場信號開倉,滿足出場信號平倉,試問貪婪與恐懼還如何作怪呢?

導致虧損的十大殺手之十:缺乏紀律。

絕大部分投資者都知道交易紀律的重要性,都知道要順勢而為,都知道不應該追漲殺跌,但其中卻鮮有知道如何去做的,沒有紀律,沒有規則,又該怎樣執行呢?改變自己壞的交易習慣是件困難的事情,但卻必須慢慢做起,其實在一個若大的金融市場中,最大的對手是自己,當你決定加入一個金融市場的時候就應該著手為自己制定交易規則和紀律了。

如果能夠很好的克服以上十個方面,那麼將從80%的多數人行列向20%的少數人行列邁出一大步,如果你長期不能盈利,在80%的行列中徘徊,找不到交易之門,那麼請暫時停下來,好好總結一番,想想為自己制定什麼樣的規則和紀律才能克服自己交易記錄當中那些大筆的虧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