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辨“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

引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名方皆被製成中成藥製劑,而丸劑是最常見的類型,平時注重健康的人們肯定都對“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麥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金匱腎氣丸、腎氣丸、濟生腎氣丸”,並不陌生,去藥店時,在中成藥櫃,肯定都經常見到他們的身影,今天我們來簡單探討一下如何去辨別他們,服用時該如何進行選擇呢。

火眼辨“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


“濃縮丸”與“水蜜丸”之區別

在瞭解這幾種藥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同是一種地黃丸也有濃縮丸與水蜜丸之別,濃縮丸是經過加工提純的,藥量小,藥效高,作用比較尖銳,水蜜丸則未經過濃縮,原生藥材粉末經水和蜜粘合而成,蜜性甘,有緩和藥性之用,作用比較柔和。需要同等效果的話,濃縮丸一般要比水蜜丸需要的粒數要少,而而同等劑量的話,濃縮丸效果要大於水蜜丸,然而水蜜丸效果緩和,也有其優勢。有幾個詞幫助大家模糊的理解一下“文火和武火”、“峻補與緩補”。

火眼辨“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


幾種地黃丸,“六味地黃丸”是基礎

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是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的方子,原是治療小兒稟賦不足之“腎怯失音,囟門不合,神不足”之證,後世用於治療腎陰精不足之證。

組成:熟地、山萸肉、幹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

方中三補三瀉,

三補——熟地填精益髓,滋補陰精;山萸肉滋補肝腎,且能澀精;山藥平補脾腎,益先天而固後天之本,三藥共補肝脾腎,為“三陰並補”。

三瀉——澤瀉利溼洩濁;丹皮清瀉相火;茯苓健脾滲溼,共奏三瀉之力。

全方三補三洩,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並補,以滋補腎之陰精。

其餘幾種地黃丸均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減化裁而來,均應用三補三瀉,符合“凡補腎之精,必當洩其濁,方可存其清”之理。

辨“地黃丸”,區別在於化裁加減之藥物

知柏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知母、黃柏,增加了滋陰瀉火之力,因此針對陰虛火旺之證療 效較佳,症在“腰膝痠軟、頭暈目眩、口燥咽乾”之基礎上可再見虛火之相,如虛火牙 疼、血淋尿痛、骨蒸潮熱、五心煩熱、舌質紅、脈細數等。

杞菊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枸杞、菊花,增加了滋腎養肝明目之力,因此在辨證肝腎陰虛 基礎上,可見兩目昏花,視物模糊,眼部乾澀,迎風流淚等症。

麥味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麥冬、五味子,增加了滋養肺腎之力,症見虛煩勞熱,咳嗽吐 血,潮熱盜汗等。

桂附地黃丸——方劑學上稱腎氣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少加桂枝(中成藥一般用肉桂)、附子,在 大隊滋陰之品之上,少加附子、桂枝溫腎助陽,陰中求陽,微微生火,鼓舞腎氣,取 “少火生氣”之意,桂附之量極輕,補腎助陽,化生腎氣之代表方,臨床症見腰膝酸 軟,腰以下冷,小便失常,舌淡而胖,脈沉無力等。

金匱腎氣丸——也有的藥廠叫濟生腎氣丸,從組成來看,都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肉桂、附子、牛 膝、車前子,增加了其補肝腎,引血下行,溫腎利水之力,主要用於腎虛水腫,腰膝 痠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


火眼辨“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


溫馨提示,中藥為以偏糾偏而生效,沒有在專業醫師辨證指導下,切勿自行擅自服用,不對症也會產生各種不良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