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1936年,第一師由陳賡任師長,楊成武任政治委員,楊得志任副師長,耿飈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師下面設第一團、第三團、第十三團,全師約3000餘人。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陳賡

耿飈與楊成武、楊得志、譚政是老搭檔。陳賡也是老熟人,他一見面就開玩笑說:"看看,參謀長怎麼把'綁腿'打在脖子上呀?有趣有趣。怎麼樣?不影響找對象吧?"

耿飈就說:"還是關心你那'反動派'吧。怎麼樣?沒鬧'獨立性'吧?"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陳賡曾遭國民黨當局逮捕,受盡酷刑,腿傷一直沒治好。他卻樂呵呵地把那條傷腿稱為"反動派",把傷口發作稱為"鬧獨立"。現在天寒地凍,看他那一跋一跋的樣子,大家都替他擔心,而他卻滿不在乎。當時,他的夫人劉根英還被國民黨關在監獄裡,周恩來正在設法營救。陳賡只有在談到她時,才摘下眼鏡,揉一揉發酸的鼻子,說:"我可真想她呀,快一點出來吧。"這位能征善戰的大將也是個充滿感情的人吶!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王根英

渡河準備工作在緊張地進行著。耿飈與楊得志分頭到岸邊去偵察敵情,尋找渡河器材。當時黃河堅冰三尺,從冰上就可走到對岸,進入山西。為了測量冰的厚度,他們砸開一個冰窟窿,看它能不能負擔千軍萬馬。冰一砸開,附近的魚兒就游過來呼吸新鮮空氣,被他們抓住幾條。奇怪的是,當地群眾竟不知道魚是可以吃的,起碼耿飈借住的那個村子是這樣。當他們借用老鄉的炊具做紅燒魚吃的時候,房東一家都來圍著看稀罕。耿飈便盛一些給他們嚐嚐,他們才知道黃河大鯉魚味道是這樣鮮美。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耿飈

由於天氣突然變暖,黃河開始解凍,原先踏冰過河的方案不行了,決定改為船渡。陳賡說:"你這個黃河呀,差點讓我們再演一遍唐三藏過通天河哩。"耿飈把能用的船、羊皮筏子都蒐集起來,仍然不能滿足大部隊渡河的需要。於是請教當地老鄉,按照老鄉的指點,自己動手製造羊皮筏子。其實,羊皮筏子製作十分簡單:把綿羊宰殺後,仔細地剝成皮筒子,吹上氣,然後紮緊不使外逸。這樣,每六個羊皮扎一個筏子,可以乘坐一個班的兵力。羊皮筏子不怕磕碰,划起來也容易,因此,戰士們稍加訓練便可掌握。

渡黃河,取得關上村大捷,一天"吃"兩個團

經過周密偵察和策劃,第一師把渡口定在溝口附近,於1936年2月20日晚8點開始向對岸進發。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耿飈是坐第一批筏子過河的。開始是偷渡。這夜天黑如墨,羊皮筏子一下水,就被往下游流去的冰塊碰得直打轉。駛進中流時,又打轉又顛簸,一下子拋上浪尖,一下子又跌進波谷,那種氛圍和感覺,真像後來《黃河大合唱》裡唱的那樣:黃河在咆哮!大家一面奮力划水,一面低低地"嗬喲!嗬喲!"地叫著號子,在波峰浪谷和巨大的浮冰中渡過了黃河。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閻錫山

耿飈登陸不久,閻錫山的晉綏軍就發現了紅軍企圖,於是,一片敲鑼打鐘報警聲伴著槍聲響成一片。已過河的部隊就開始火力掩護,晉綏軍河防部隊剛打了幾槍就被壓住了。接著,偷渡改為強渡,信號彈照亮了河面,船工與戰士們一齊放開喉嚨"嗬喲!嗬喲!"地奮力划水,號子聲和著黃河的濤聲,響徹在黃土高原的夜空。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渡河成功後,第一師佔領了三交鎮,發出了"東進抗日通令"。當時的山西被閻錫山把持著,他既與蔣介石有矛盾,又不抗日,只是一心當他的"土皇帝"。由於山西鐵路全是美國製式的窄軌,所以山西成了閻錫山與外地不相往來的獨立王國。對於紅軍進人山西,他就更不甘心了。當他的河防被突破後,急調外號"滿天飛"的晉綏軍獨二旅前來堵截,這個"滿天飛"號稱"走到哪裡哪裡就打勝仗",是閻錫山8萬軍隊中的王牌。第一師先把他們的旅部和一支先頭部隊擊潰,然後冒著大雪將另一個團包圍在關上村,連夜展開決戰。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滿天飛"確實比較頑固。閻錫山有自己的兵工廠,所以他們打起仗來毫不吝惜彈藥,把防禦正面打成一片火網。當時正值"倒春寒",白毛風颳得緊,氣溫奇冷,有的戰士被凍傷,有的耳朵凍僵,一抹真能掉下來。第一師正面進攻沒有得手,便改為側翼包抄,由第一團和第十三團從兩面對攻,終於衝進關上村,把"滿天飛"打成"遍地滾"了。

關上村在一條大川裡,殘敵試圖突圍,幾次都被紅軍居高臨下用手榴彈打回去。聰明些的老兵油子便扔了槍,趁著大雪往溝壑洞穴裡亂鑽,直到第二天上午,還不斷有漏網之魚被打掃戰場的部隊從角角落落裡驅趕出來。該旅旅長周原健隻身逃回,被閻錫山撤職查辦。"滿天飛"就此壽終正寢。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關上村關上戰鬥紀念碑

關上村大捷,使部隊情緒更加高漲。全軍繼續向同蒲路進發,在兌九峪與晉綏軍再次交火,殲滅2個團。由於戰前情報不準,晉綏軍越打越多,原來交戰的晉綏軍不是通報的5個團,而是3個師加1個炮兵旅,共14個團之眾。毛澤東當機立斷,下令撤出戰鬥。儘管沒能全殲敵人,耿飈等師的幾位領導還是蠻高興地邊撤邊議論說:"一天'吃'兩個團,夠本了!"

第一師兩戰皆捷,閻錫山如喪考妣,紅軍徉稱要攻太原,使他更加驚恐,只得老著臉皮向蔣介石求援。紅軍左路紅十五軍團曾攻佔晉祠,離太原只有幾十里路,閻錫山忙令各部向北集中,晉南成了空虛之地。

俘虜垂頭喪氣地說:"師座這個人,糊塗啊!"

右路軍第一師即調兵南下,兵發汾河流域,一舉攻佔介休。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今日介休

介休是《東周列國志》上所記載的名士介之推的故鄉。介之推幫助晉侯有功,但他不願做官,到深山裡隱居起來,晉侯便下令縱火燒山,以為這樣就可把介之推"逼"出來。結果這位倔強的介之推寧死不肯出山,被燒成灰燼。介之推的死期恰恰是清明節前一天,所以人們又用"寒食節"來紀念他—在這一天不動煙火,只吃生冷食物。並把這塊地方定名為介休,意即介之推"休矣"之地。

介休既然有悠久的歷史,也就不乏鉅商大賈,普通人家的生活也比陝北的富戶還要好些,是個籌糧擴軍的好地方。耿飈在那裡大做群眾工作,部隊得到了很好的補充。之後,第一師從介休沿同蒲路南下,一直打到侯馬,閻錫山嚇得躲在太原城裡不敢出來。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這時,早就想染指山西的蔣介石,接到閻錫山的求救電報,乘機將大批"中央軍"調往山西:一路由淦關向北,一路由娘子關向西,共20萬大軍。根據敵情這一重大變化,中共中央決定將抗日先鋒軍撤回河西。

第一師負責回師部隊的殿後,在吉縣,國民黨軍第二十五師冒冒失失地追了上來,成了眾敵的"出頭鳥"。陳賡說:"耿飈同志你帶一個團把二十五師這個出頭鳥收拾了。"還囑咐說:"你注意他們的師長,這是個有勇無謀、剛愎自用的傢伙,只知道往前衝,你去打贏他!"耿飈率隊迎擊敵人,把兩個營放在正面埋伏,兩個營兜屁股進攻,先把他們打亂了,然後預先埋伏的兩個營奇兵突起,把第二十五師一個團一口吃掉。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那一仗耿飈親率戰士拼刺刀,殲敵800多名,餘者落荒而逃。被俘的國民黨軍官交代,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搶佔黃河渡口,把紅軍堵在河東。耿飈氣憤地申斥他道:"你們百萬大軍再加上湘江、烏江、婁山關、臘子口,都沒能奈何我們,一條黃河算得了什麼!"

俘虜垂頭喪氣地說:"師座這個人,糊塗啊!"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關麟徵

第二十五師的師長叫關麟徵。戰前,他的幕僚們勸他不可孤軍突出當"出頭鳥"。而他卻急於搶頭功,搶先突擊,結果被紅軍狠狠打了一記耳光。

陳賡笑著說:"這是關麟徵第二次挨我的耳光了。"

陳賡所說的第一次耳光是1924年在黃埔軍校的時候。他和關某還是同班同學。當時關麟徵就有目中無人、不可一世的毛病。有一次站隊,陳賡故意做個鬼臉,逗得關麟徵忍不住笑出聲來,被教官聽見了,走過來不由分說,左右開弓一頓耳光,打了個"啞巴吃黃連"。這時陳賡已經挺胸收腹,目不斜視,一副黃埔軍人的規範樣子。教官不知就裡,還訓斥關麟徵說:"你看陳賡,動作多標準。今後就照他的樣子做。"

黃埔軍校,陳賡隊列扮鬼臉,關麟徵挨耳光,此後戰場相見再打耳光

蔣介石和關麟徵

陳賡解釋說:"我當時是想治治他的驕氣,驕兵必敗嘛,那樣日後怎麼領兵打仗?關麟徵事後對我說:'好你個姓陳的,咱們走著瞧。'果然他惡習未改。這次大概聽說我在這個師,他小子'君子報仇'來了,這個仇算起來11年了。"

原第一師的老同志都記得這個故事,耿飈覺得它不僅可笑,其中還蘊涵著不少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