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明朗,疫情給中國經濟“超車”機會?

新冠疫情發展到3月底,國內疫情明朗,“國外比較亂套”。借用趙本山在春晚上的經典臺詞,“縱觀世界風雲,風景這邊獨好”。

隨著疫情穩定,國內最後一個“中風險”城市武漢已經“解封”。全國復工大計持續推進,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走出疫情陰霾?

疫情對海外的影響,會否給中國經濟一個“超車”機會?

國內疫情明朗,疫情給中國經濟“超車”機會?

政策有為不放大水

3月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全球股市。疫情影響疊加地緣政治危機,讓全球資本市場動盪不安。美股一個月熔斷四次,歷史前所未有。

為應對潛在金融危機,美聯儲持續追加貨幣寬鬆政策,以增加市場流動性。最後美聯儲宣佈不限量、開放式量化寬鬆(QE)。

美國帶領下,全球央行掀起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與海外相比,中國貨幣政策並未跟隨海外大幅寬鬆。

海通證券表示,中國今年僅下調官方利率10bp,遠低於美國的降息150bp,在貨幣投放數量上更是不及美國不限量的量化寬鬆。

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不排除中國還會小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者是下調官方利率5-10bp,但應該不會跟隨海外大幅降息,下調存款基準利率的概率也不大。

央行的操作也印證了上述觀點。3月30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500億元逆回購操作,為期7天,中標利率2.2%,與前次操作相比下降20個基點。

這表明國內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前次在美聯儲降息面前,貨幣政策保持定力,但考慮到復工需求,本次“降息”也在彈性控制之中。

減稅補貼支撐消費

一季度轉瞬即逝,二季度國內復工加速。

外貿、消費是疫情重創“傷口”。這兩項恰恰也是驅動GDP的兩架馬車。

尤其是二季度,海通證券研報顯示,海外多國封國,我國單季對歐美出口總金額約為1.4萬億元,2季度或折損20%-40%收入。

如果對這部分企業以補貼員工工資的名義,補貼其出口收入的 20%左右,成本大約在 3000 億,應該可以防止出口企業大量倒閉和相關企業員工收入下滑,進而拖累消費增長。

內需方面,對佔比較大的消費行業進行專項補貼,可以釋放消費增長潛力。例如,以汽車消費為例,近日多地採取不同措施刺激汽車消費,有的進行買車補助,有的增加牌照投入等。

海通證券認為,政府有必要補助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出口歐美企業,以及對汽車和家電消費進行專項減稅和補貼。

這樣將有效促進2季度以後的消費增速回升到10%左右的水平,實現全年5%左右的消費增長。

基建科技穩定投資

投資也是拉動內需,穩定經濟的“壓艙石”。

中國傳統基建老三樣分別是基建、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佔比都在1/3左右。2019 年,基建投資增速僅為3.3%,連續兩年處於歷史最低位水平。

之所以基建投資增速較低,主要是因為2017年去槓桿之後,非標融資被全面規範,地方政府隱性負債被中央統籌安排的資金取代,尤其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海通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的地方政府專項債總規模為2.15萬億,比2018年增加8000億。

但2019年的地方政府專項債主要投向土地儲備和棚戶區改造,投向基建投資的比例約為30%。

考慮到地方政府專項債通常能撬動一倍的社會資金,因而2019年新增的基建投資金額僅為5000億元左右,對應到當年3%左右的基建投資增速。

由此海通證券認為,2020年,如果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規模能增加1.05萬億到3.2萬億,同時把投向基建投資的比例從30%提升到50%,再考慮一倍的社會資金參與,就可以新增2萬億的基建投資資金,可以實現10%左右的基建投資增速。

製造業、房地產方面亦是如此。2019年中國的製造業投資增速僅為 3.1%,但以醫藥、專用設備、計算機和儀器儀表為代表的醫藥科技產業投資增速高達14.6%。

如果2020年增加1萬億特別國債,並將其投向公共衛生和科技等短板領域,將有望支撐5%左右的製造業投資增長。

而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戶籍放開的三四五線城市地產政策或有調整空間,加上廣義貨幣增速保持穩定,預計全年地產銷量和投資有望與上年持平。

總結:

綜合來看,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疊加疫情衝擊下,中國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都在穩健中尋求多面的應對之道。

多種打發配合下,解決流動性難題,依舊需要關注政府財政赤字。當政府支出超過收入時,就會出現財政赤字,赤字規模佔GDP的比重,則為赤字率。

好在和歐美相比,中國最大的優勢在於政府債務率較低,有上調空間。政府可以通過過增加財政赤字、地方政府專項債和特別國債等積極財政政策來化解風險。

3月27日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全力推動財政政策三駕馬車來穩定復甦經濟,即赤字率、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

海通證券預計2020年的財政赤字率有望從2.8%上調至3.5%,對應財政赤字從 2.76萬億上升到3.71萬億,增加約9500億元。

2020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規模或不低於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或增加至3.2萬億,同比增加1.05萬億。

作為全球第一個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中國已經在採取積極地財政政策,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海通證券預計全年仍有望實現3-4%左右的GDP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