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知識——越南“二徵娘”與當地清明節起源的傳說

越南屬於“中華文化圈”,他們有許多傳統節日和中國的名稱是完全一樣的。比如春節、寒食(清明)、端午、中秋等等。這些節日活動的項目,例如清明節吃艾粑(青團)、端午節劃龍船等等,大致與中國相同,但是節日的來由、說法卻大相徑庭。

以清明節為例,節日的起源在越南就有三種以上的說法。每一種說法,都代表了不同文化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文明碰撞”,各具鮮明特色。下面,就向大家介紹其中的一種起源傳說——越南“女王”二徵娘傳說。

清明節知識——越南“二徵娘”與當地清明節起源的傳說

我們都知道,越南從秦始皇征服“百越”開始,曾被納入中華的版圖。秦王政派大將趙佗率領五十萬大軍征服南方,最後趙佗建立了“南越國”,疆域包括今天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地區。到了漢朝的時候,趙佗歸降。開啟了中國對越南中北部長達一千餘年的統治。五代十國越南獨立,到了明朝,中國又建立了“交趾”。

直到近代,越南又曾成為中國的藩屬國。在中國統治的時期,其實越南並非全境“臣服”。只有漢化較深的北越“交趾、日南、九真”等地方比較穩定,而其餘大部分地區,一直有人和漢王朝不對付。其中,有兩個姓“徵”的越南女子,就是標題裡提到的“二徵娘”。

一、越南傳說中的“二徵娘”

傳說在中國東漢年間,貉越有叫“徵側”、“徵貳”的兩姐妹,因為不滿漢朝太守蘇定的殘酷剝削,於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帶兵起義,並自立為王。一舉攻下了交趾、日南、合浦等65座城池,打得太守蘇定抱頭鼠竄。

後來,光武帝劉秀知道了,就派出了“伏波將軍”馬援,在交趾、長沙等地方建造車船,修築橋樑。兩年之後,舉漢兵與交趾軍人共兩萬南下,一舉消滅了“二徵娘”的部隊。“二徵娘”走投無路,投進“喝門江”身亡,手下的三百餘將領也都被捕。

清明節知識——越南“二徵娘”與當地清明節起源的傳說

徵氏二姐妹起義的時間,是農曆的三月初六。出征之前,當地的百姓送上“湯圓”祝福她們凱旋。後來兩姐妹吃了敗仗,投進了“喝門江”。於是,越南人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吃湯圓來紀念她們。

徵側、徵貳姐妹,被越南“河西省山西市”的人們認為是古代“雄王”外曾孫女的女兒。相傳“雄王”生活在公元前十世紀,他教授越南人種地、養殖與造房子,相當於漢族神農、有巢氏一樣的人物。

越南古籍《嶺南摭怪》記錄,某一天,龍王開口說:“我是水族的領袖,你們是我的兒孫,所以你們是仙種。你們本生於陰陽結合,但是分屬不同的族群。現在我把你們中的五十個男子,分到五十個地方,大家各自營生。”

於是龍王的五十個兒子分別建國,由於大兒子與甌姬所建立的國家“文郎國”最為雄健,他們後世的國王就叫做“雄王”。大家可以看得出來,雄王其實只是一個神話人物,它所繼承的神話傳說,源頭屬於另一個“清明節起源”傳說,名字叫——貉龍與甌姬,這裡就暫不討論了。

清明節知識——越南“二徵娘”與當地清明節起源的傳說

說回徵氏姐妹,雖然她們自稱是上古神王的後代,但是卻是越南歷史上,有信史記錄來的第一代王,並且是女王。

二、中國官史中的“二徵娘”

故事開始於中國漢朝光武帝劉秀時期,交趾郡的太守叫作蘇定。他看到越南當時仍然是“部落社會制”,十分原始,就希望在當地推行漢朝的賦稅與徭役制度。結果越南地方上的豪族十分勇悍,不肯服從,於是就在“貉地”爆發了起義。

當地有一個叫詩索的土著將軍,帶頭起兵造反,蘇定直接將他“繩之以法”。詩索的夫人“徵側”是一個勇敢又有領導能力的女人,她本來是當地高門大族的女兒,為了替夫報仇,和她的妹妹“徵貳”一起,兩人“振臂一呼”,就聯絡了上千的族人,一起攻陷州府。而蘇定當時手裡沒有兵,就只有逃到了南海郡。

漢光武帝劉秀得到“二徵娘”謀反的消息,一面安排人在長沙、交趾與合浦等多地修橋鋪路,大造樓船,一邊封馬援為“伏波將軍”,又派劉隆為副將,帶領樓船將軍段志等人長驅千里,從海路上向“二徵娘”所在的浪泊進發。

清明節知識——越南“二徵娘”與當地清明節起源的傳說

馬援於建武十八年大破“二徵娘”軍,斬首級​千餘,俘降將萬人。第二年的正月,馬援又取二徵娘首級,傳到洛陽。光武帝大喜,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再看越南方面,並不服氣這一場“平叛”活動。因此在“二徵娘”的家鄉麋泠縣,一直用“清明節”活動來紀念她們。

三、現代的“二徵娘”祭祀活動

現代越南也有南北差異,在不同的地區。“清明節”或者與介子推有關,或者與龍王跟甌姬有關。不過,關於“二徵娘”的傳說,由於得到了越南政府的相關推舉,因此十分興盛。越南政府把“二徵娘”譽為一千多年來,越南人反抗壓迫的開始,說她們不愧是“仙龍”的後代,近年來還發行了“二徵娘”的紀念郵票。

清明節知識——越南“二徵娘”與當地清明節起源的傳說

在過去,我國一向把“二徵娘”事件定義為“叛亂”活動。隨著解放後中越建交,國家關係得到改善。1964年,周總理訪問越南,在“二徵娘”墓前獻花,毛主席也稱讚她們為越南的民族英雄。不過,對於當年交趾太守蘇定與“二徵娘”事件的研究,現在還在繼續推進。

過去一般認為“二徵娘”起事,是由於蘇定是一個貪贓枉法的人,因此激反了“二徵娘”。現在則有學者認為,當年蘇定與“二徵娘”的矛盾,可能是由於漢朝的社會制度比越南當時的“部落制”先進,蘇定貿然想要改造“部落制”,結果不得其法。

不論如何,如今中越已經建交數十年。陳年舊事,早都雲散煙消了。只餘下古代越南女王和“清明節”的傳說,再加上介子推、貉龍王與甌姬的故事,讓人閒時回味,意韻幽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