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美国: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

3 月 26 日,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空空荡荡 郭克摄 / 本刊 ◇“在抗疫方面,我们从第一天起就落在了后面。”

瞭望丨美国: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

◇政治体制对现实的绑架和社会思维的惯性使美国在抗疫上陷入被动 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正不断加剧。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4月2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日16时(北京时间3日4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236339例,是目前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其死亡病例为5648例。 纽约州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8万并仍在迅速增加,成为全美疫情“震中”。位于纽约市皇后区的埃尔姆赫斯特医院因收治人员多、死亡人数多,引起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高度关注。他描述说,自己以前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医院使用)冷藏卡车,是因为尸体太多了,他们无法处理(那么多)尸体”。

瞭望丨美国: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

从记者驻地到这家医院,步行只需10分钟,远远就能看到门口蜿蜒的长龙,绝大多数排队的人都戴了口罩,但人们之间的距离很近,完全达不到政府提示的一米五到两米的标准。这样的场面,确实令人揪心。 纽约已仿若“战区” 4月1日,在纽约市布鲁克林中心医院外,工作人员用叉车将裹着新冠肺炎亡者尸体的白色袋子送上殡仪馆的厢式货车、车上的殡仪馆工作人员用手提起裹尸袋依次置放的照片在报纸和网站上曝光,标题令人毛骨悚然:尸体拖拽骇人听闻,殡仪馆警告“尸满为患”! 这是典型的纽约小报风格,但是有图为证,不由得大家不信。这和前几天关于埃尔姆赫斯特医院的运尸报道相呼应,给全城罩上了一层恐怖气氛。 当地媒体还采访了一位按照911热线电话的要求在皇后区——纽约市共有五个区,其中皇后区的疫情最为严重——上门接诊的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她说纽约已经仿若一个“战区”,而接诊的工作就是“战地分流”。“把患者送进医院就等于是让他们送死”,因为医院里人满为患,无法及时、充分就诊,同时,患者对医院迟滞的服务和医疗物资的短缺也不满意,经常“对着医护人员吐痰、说脏话、咳嗽”。

瞭望丨美国: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

纽约的绝大多数医院床位短缺。全国其他医院因为关键医疗物资短缺而造成患者不能及时接受全面诊疗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医疗物资极度短缺已经成为抗疫瓶颈,尤其是被视为“保命神器”的呼吸机极度匮乏。纽约的州长和市长都曾因为这个问题而招致公众质疑,他们无以应对,只能“甩锅”给联邦政府。特朗普4月2日再次动用《国防生产法》授权,指令联邦政府协助6家美国制造商生产呼吸机。此前的3月27日,特朗普曾动用《国防生产法》授权,要求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呼吸机。 蒙大拿州州长则公开表示,因为检测试剂盒不够用,所以该州无法充分排查那些曾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群。

瞭望丨美国: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

华裔占全美人口的比例不到2%,但却是最先团结起来、积极募捐、助力抗疫的少数族裔。115名华裔餐饮业者自发募捐7.2万美元,想方设法购置医疗物资,在3月底向纽约市十几家医院和新泽西州的一家医院捐献了2万只外科口罩、300只N95口罩、3550件防护服和500双手套。 埃尔姆赫斯特医院就是捐助目标之一。一位名为米歇尔·周的志愿者不惧感染的危险,代表大家将数箱医疗物资送到了埃尔姆赫斯特医院的门口,医护人员接过物资,双手举起写有“爱心传递”字样的字条,对捐献者表示感谢。  

 “我们从第一天起就落在了后面” 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认为该州4月底将迎来疫情高峰,预计全州将因此死亡1.6万人,整个疫情要持续到7月。

瞭望丨美国: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

他说,我们低估了病毒,它比我们预想的更强大、更危险,在抗疫方面,我们从第一天起就落在了后面,跟在后面追是赢不了这场战役的,必须提前谋划,而且要准备打持久战。 同时,他还呼吁纽约的医院结束各自为战的局面,团结一心,发挥更大的效应,因为目前已经没有别的选择。“我不在乎链条中的哪个环节断了,(但是大家要明白)只要一个环节断了,整个链条也就断了。” 美国多州陆续延长了“居家令”。联邦政府再度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离”可能是目前预防感染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正在考虑建议所有民众于疫情期间出现在公共场合都要戴口罩。该中心此前一直建议,只有患病的人在外出时才应该戴口罩,健康民众不用戴口罩。

这一原则多年来已经深入民心,以至于疫情期间健康民众戴口罩外出反而会遭到白眼。 但是,该中心最近发现,无症状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疾病传播率极高,所以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关于什么人才需要戴口罩外出的既定原则。 加利福尼亚州的卫生官员4月1日则公开建议大家外出时戴口罩,以便“增加一层个人防护”。特朗普也表态说,“这当然是我们能够进行讨论的事情”,副总统彭斯甚至直接建议全民戴口罩。

“上下失和”与“左右对立” 科莫说美国低估了疫情,外界则普遍认为,美国属于被动抗疫,主动性不够,仿佛被疫情牵着鼻子走,遇事总慢半拍。在政治层面原因有二:

一是上下失和,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各自为政、互相推诿。例如,疫情期间,科莫与纽约市市长比尔·徳布拉西奥经常隔空质询特朗普,问他“到底在忙些啥”;而科莫和德布拉西奥之间的宿怨也被摆上了台面,他俩每天忙着召开各自的新闻发布会,虽然都是围绕抗疫,但是调子互不相同,明显是平日里就疏于协调和沟通,以至于当地媒体整版地发表评论,呼吁他俩“为了纽约,别再吵了”。

二是左右对立,也就是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立。对于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的举措,民主党人的批评力度始终不减,从最初集中火力指责特朗普政府“反应迟缓”“轻描淡写”,直到针对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展开马拉松式的激烈抨击。 有人将抗疫中的种种失误归因于一些美国人的傲慢和对外界的漠视。在美工作数年,记者对此深有同感,很多美国人通常认为美国即是世界,美国之外的国家都是落后的,没有必要予以关注,研究和学习更是无从谈起。 还有人指出,是一些政客的“惯性反华”思维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入了这场大灾难。

瞭望丨美国: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

可以看到,正是政治体制对现实的绑架和社会思维的惯性使美国在抗疫上陷入被动,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能力也受到质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