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為跨海大橋題了兩句詩,立刻就有人跑了出來:字太醜了?

說起莫言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憑藉作品《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為跨海大橋題了兩句詩,立刻就有人跑了出來:字太醜了?

文人題詞題詩這件事,一直是件風險挺大的事。題得好自然是滿堂彩,題得不好就尷尬了。文化名家們自然清楚自己的斤兩,什麼詞自己能題,什麼是自己不擅長,心裡都是有數的。可惜,他們自己懂了,別人未必懂,這就有些尷尬了。而近幾年,長期處於這種尷尬中的文化名人裡,肯定有莫言。

萬眾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一時間引起了海內外人們的高度關注,在很多國家的報紙上都登上了頭版頭條。港澳珠大橋也創造了很多世界紀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最大規模的鋼橋面鋪裝工程……

莫言為跨海大橋題了兩句詩,立刻就有人跑了出來:字太醜了?

2017年12月17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參加金磚國家文學論壇的閒暇時間登上港珠澳大橋進行參觀。在參觀即將結束時被眾人要求能為大橋寫首詩,但莫言非常的謙遜,說他一不是詩人,二不是書法家,他只是一個文學家,對於這麼重要的大橋,寫的不好會讓大家不高興。在大家的再三要求下,莫言為港珠澳大橋題詞:“一橋飛架東西,三地連成一體,”表達對這個超級工程的震撼之情。

這句話雖然顯得比較直白,少了一些文藝色彩,但也充分地表達出了港珠澳大橋的雄偉,以及貫通三地的重要性。不過,老話說得好,“人紅是非多多”,一山更有一山高,莫言題的詞馬上就得到了各界網友的“回擊”。

立刻就有人跑了出來:莫言的字太醜了,根本沒法上大雅之堂,扭扭捏捏的。

莫言為跨海大橋題了兩句詩,立刻就有人跑了出來:字太醜了?

沒想到局勢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一時間引來無數民間詩人賦詩大比拼,真是才華橫溢大放異彩。

響塘村翁:伶仃洋上大橋橫,飛過海濱三座城。百里藍圖繪前景,八年風雨為民生。

若屈:跨境飛橋連港澳,伶仃洋上不伶仃。嬌姿如畫通天塹,沉睡雄獅今已醒。

夢山煙火:山搖地不動,竹擺影亦搖。一橋連三地,天下第一橋。

還有很多民間牛人的詩作非常優美,但鑑於篇幅有限,只展示這些,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莫言為跨海大橋題了兩句詩,立刻就有人跑了出來:字太醜了?

莫言說自己不是書法家,也合乎情理,他說自己的字只是塗鴉,也說得過去,畢竟他的主業是文學創作。

當然,莫言老先生十分開心,和當場工作人員一起合照了,還提下了這座大橋第一篇字,還是那不敢恭維的字體,卻寫出了老先生心裡真真切切的感動。

我想,莫言是因為有著文學家的胸襟和氣魄,所以我們要包容他在書法上的一些缺憾。

你怎麼看?

莫言為跨海大橋題了兩句詩,立刻就有人跑了出來:字太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