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語言學習有極高的評價,他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

語言表達能力是寶寶與世界溝通交流的基礎,詞彙量豐富、語言表達流暢的孩子通常思維敏捷、反應迅速,邏輯思維能力強,智力發育也快人一步。

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後天塑造的,只要家長掌握一些小技巧,每個孩子都可以變得“能言善辯”。


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1、 多和寶寶說話

和寶寶對話閒聊,從剛出生的新生兒就可以開始了。一開始寶寶當然是聽不懂的,需要家長唱“獨角戲”,將大量語言灌輸到寶寶的聽覺系統中,刺激大腦語言功能區的發育。

家長在寶寶嬰兒階段就應當建立起與孩子讀書、交流的習慣。不管孩子是否能聽明白,都應看著孩子的眼睛,將生活中的食物、行為逐一介紹給孩子。例如穿衣時可以告訴孩子,這是黃色的衣服,上面有小鴨子,鴨子叫起來是嘎嘎嘎的聲音......家長說得多,孩子就會更早學會說話。


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2、 早期閱讀

除了家長多與孩子交流,進行口語化的表達訓練以外,從寶寶4、5個月開始,就可以通過閱讀來豐富孩子的詞彙量,接觸更復雜、更多樣化的書面表達形式。

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選擇撕不爛的布書、認知卡等,讓孩子像玩玩具一樣接觸書本,對讀書產生興趣。


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閱讀繪本、故事書時,可以帶著孩子逐頁翻看,指著書中圖畫讓孩子看看故事有誰、在做什麼、是什麼表情?然後再一邊對應圖畫一邊講故事。長期訓練後寶寶可能一字不識,卻能夠根據圖畫認出自己喜歡的故事、角色,甚至自行講述圖書中的內容。


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3、 多回應寶寶

低齡的寶寶雖然還不會用具體的語言表達訴求,但可以用哭喊、呼喚、聽不懂的“嬰語”來表達自己。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回應,仔細觀察寶寶的表情動作來猜測寶寶的想法,與孩子形成互動,正向激勵孩子的表達。

語言的能量在於回應、魔力在於交流。孩子會在家長的回應中感受到語言表達的力量所在,這種成就感會刺激他們產生更大的表達動力。


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4、 和寶寶邊看電視邊說話

德國專家曾對106名1.5-2.5歲的孩子進行語言學習實驗,兩組孩子分別放在安靜環境和有電視干擾的環境中,前者很快掌握了新詞彙,後者則完全被電視機吸引了注意力。華盛頓大學教授弗雷德裡克·齊默曼也根據2007年一項調查得出結論,iPad、手機中的智力開發軟件對2歲以下兒童智力發育作用不明顯,甚至反而影響其學習文字的能力。

如果寶寶喜歡或需要看電視、動畫片,家長不妨一邊陪伴一邊和孩子開展對話,動畫片裡的人物叫什麼名字?他打算去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5、 詞語接龍、兒歌等小遊戲

語言學習最關鍵的是吸引到孩子的興趣,孩子才會樂於參與、積極接受。所以,採用小遊戲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鍛鍊,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手段。

例如和孩子一起玩詞語接龍游戲,刺激孩子在短時間內調動記憶,擴充詞彙量。還可以和孩子比賽唱兒歌,孩子背誦的次數越多,表達就會越流利。


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6、 角色扮演類遊戲

沒有孩子不喜歡“過家家”的遊戲,在角色扮演中,孩子能夠充分獲得模仿、運用語言的機會。家長可以打造沉浸式的角色扮演環境。

讓寶寶經營超市、消防局、醫院、餐廳、公交車等,扮演銷售員、消防員、醫生、服務員、售票員等多種角色,從中鍛鍊寶寶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在遊戲中,孩子對語言的理解速度加快,頻繁使用讓孩子感受更深、記得更牢。


6個技巧讓寶寶“能言善辯”,家長掌握好,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