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一十八澗匯九溪,松影幾轉,行過疏磐入錢塘。

一路上重巒疊嶂,峰迴流泉,十八澗裡隱茶香。


楊梅嶺下九溪長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楊梅嶺與九溪兩村都地處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南面,與杭州的山山水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楊梅嶺村是九溪十八澗的發源地之一,九溪村則位於新西湖十景之一——“九溪煙樹”入口處,四面環山,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群塢之水匯成於溪穿村而過,終年湍流不息。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從楊梅嶺到九溪,沿著乾隆皇帝當年御步上山的“乾龍路”向南徐行,途中可經九溪煙樹、理安寺、林海亭等著名景點,晴嵐煙雨、水碧沙明,兩旁茶樹壟壟成行、鬱鬱蔥蔥,青葦翠竹、雲樹掩映之美,如詩如畫,宛若仙境。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十八澗裡隱茶香


楊梅嶺、九溪一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而均勻,土壤疏鬆透水,生態條件得天獨厚,非常有利於茶樹生長。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楊梅嶺與九溪所產的龍井茶屬於“龍”字號,本地人稱“石屋四山”龍井,自然品質可與“獅”字號產區相媲美。因與其他產地的小氣候環境和炒制技術的差異,有著獨特鮮明的個性。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此地生長的西湖龍井配上法雨泉的泉水,細品一口,讓人不經聯想起茶葉生長之處的九溪十八澗的嫋嫋雲煙、流泉碧樹,更給人以芳香的遐想,它讓西湖龍井茶更富有詩情畫意,更加誘人香醇。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穿過西湖之濱,避開熙熙攘攘的人群,從楊梅嶺而下折入九溪十八澗的山坳裡,或從之江路入九溪再上楊梅嶺,一路遊樂賞趣,汲泉品茗,別有一般滋味。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春山飄渺白雲低——九溪煙樹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九溪煙樹其實就是九溪十八澗,它的發源地有兩個地方,一個是獅子峰下的老龍井,一個是翁家山下的楊梅嶺,匯合了青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諸頭、方家九塢的溪水,在西湖西邊的群山裡綿延而下,穿林繞麓,最後匯合了無數溪澗向南流入錢塘江裡。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九溪十八澗的山和樹被奔流不息的水點活,“青山縹緲白雲低,萬壑爭流下九溪”,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行走其間,你可以體會到清代俞樾筆下“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的妙趣,山、樹、溪、泉、茶一切都恰到好處。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從九溪煙樹沿雞冠壠拾級而上,有一座望江亭。站在亭間,向南,可鳥瞰“之”字形的錢塘江景;往西,可遠眺蒼翠的蜿蜒群山;往東,可一覽主城區的繁華景緻;向北,可欣賞西子湖的溫婉寧靜。


禪茶一味覺菩提——理安寺


理安寺古時候稱“湧泉禪寺”,因為寺內有一口與虎跑泉齊名的“法雨泉”,所以當地人喜歡叫它“法雨寺”。明五代時,高僧伏虎志逢禪師曾在此地修行,吳越王錢俶特意為他建造寺院。南宋時,理宗來這裡進香祈祝國泰民安,又改寺名為“理安”。


山門楹聯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理安寺曾因山洪暴發而毀,到了明萬曆年間寺院才逐步恢復。清康熙年間重建寺院,規模宏大一躍成為杭州著名的佛寺之一,香火鼎盛,遊人如織,許多文人墨客來此尋訪留下題詠,抗日戰爭時期因戰亂寺院又逐漸沒落。在歲月的洪流裡,理安寺幾經重修,如今隱於深山,應了山門那副楹聯“越嶺當孤寺,江聲入萬山”,比往昔更多了幾分空靈禪意。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法雨泉

法雨亭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湖山有意遲歸客,法雨泉香戀瀹茶”,法雨泉水清澈見底,毫毛可見,泉水從巖壁間慢慢滴落,形成濛濛的雨幕,發出泠泠清響,別有禪趣。常常有遊客不遠千里來到理安寺,取水煎茶,為嘗一杯蘊著九溪靈氣與禪意的香茗。


小貼士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想取水的話,方井旁有一根水管從岩石縫裡伸了出來,泉水悠悠地流。來取水的人很多,所以水管口總是有水桶接著。據說鄰近村落的不少茶農以及杭州不少知名茶樓,招待客人時用的就是法雨泉水。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林海亭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林海亭,始建於清末民初,是九溪十八澗中間的路段。此地幽寂靜美,天琴道人樊增祥為林海亭題寫了楹聯“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曰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

郁達夫也曾經在此留下足跡,他的《半日的遊程》中有記載,“1932年仲秋時節,郁達夫與之江大學服務的“海歸”同學胡君,至此喝茶吃點心。面對近水遠山,詠“三竺六橋九溪十八澗”,一時未得對句。適逢主人報帳,“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達夫以為主人說對句,經交談,不禁莞爾。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路過此處,你可以在亭內休息片刻,欣賞周邊綠樹掩映的美麗景緻,也可以去附近的農家樂,與朋友一起用餐,點一杯西湖龍井茶品嚐一下龍井春茶的鮮活滋味,啜幾口香茶,好不愜意。


如果你曾來過此地,寫下游記,你筆下的九溪是怎樣的呢?是否有山有水、有茶有人,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如山水國畫一般。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楊梅嶺有楊梅嗎?

當然是有的!其實最早,楊梅嶺叫鳳凰嶺,《西湖志》裡就載有“南高峰下的鳳凰嶺”一說。宋時,此地有一金姓老嫗,栽種的楊梅味道特別甘美,遠近聞名,被人譽為“金婆楊梅”,人們口耳相傳,最後“鳳凰嶺”這個名字,也因這鮮美的楊梅,改名“楊梅嶺”。《古蹟事實》如是記載,“石塢內有一老嫗姓金,其家楊梅甚勝,俗稱楊梅塢,所謂金婆楊梅是也。”楊梅嶺間還有一個盛產楊梅的“楊梅塢”,舊時塢內不僅有紅色楊梅,還有被稱為“聖僧梅”的白色楊梅。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歲月流逝,楊梅嶺村楊梅產出不復當年盛況,“金婆楊梅”早已失傳,但如今,楊梅嶺又重新栽種了一部分楊梅果園,以延續“楊梅”之名。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從楊梅嶺到九溪的山林間有幾處近代名人墳塋,佈置清幽,花木雜植,偶爾有遊客不經意路過,經常誤認為是名勝古蹟。


杭城清官許引之


許引之葬於楊梅嶺,他是清末民初杭州著名的官吏、實業家,曾擔任中國駐韓國領事的職務。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許引之墓

據楊梅嶺村民介紹,許引之墓地墳塚以前在文革時期被被“生產大隊”損毀過,之前墓前還有一對極為罕見的石華表,墓道、石牌坊、石桌、石凳建造非常精美、莊嚴大氣。

如今卻不復存在了,儘管墳塚仍在,卻僅剩參天的樹木陪伴在墳塚兩側。


散原詩人陳三立

陳三立,晚年自號散原,是晚清維新四公子之一,是近代“同光體”詩派的領袖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原是江西修水人,生前對杭州十分喜愛,在遊覽九溪之後,被九溪十八澗優美如畫的景緻所折服,立刻向後輩表示並立下遺囑,將在此處作為他最後的安息之地。

漫遊杭州|探秘楊梅嶺、九溪十八澗

陳三立、俞明詩夫婦合葬於青山綠水環繞的九溪風景中,碑上刻寫著“詩人陳散原先生暨夫人俞氏之墓”,陳原散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此地靜靜長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