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初讀毛姆短篇小說《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時,以為毛姆真的要為我們展現一個身處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是如何不思進取,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故事。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才發現毛姆他老人家是如此狡黠,

雖然小說的題目醒目地寫著“墮落”二字,但從作者的筆觸來看,墮落的並非無意進取的愛德華,倒好像是那些指責愛德華墮落的極力進取的人。毛姆故意在作品中設此懸念,運用反諷的表現手法,無疑是要引出讀者對功利主義的深省。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這篇故事在繁華都市芝加哥與荒蠻之地塔希堤,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文背景下緩緩拉開序幕。故事的主人公愛德華曾生活在象徵著文明與繁榮的大都市芝加哥,不僅出身和學識一流,就連愛情也是別人所豔羨的金童玉女式組合。如果不是愛德華的父親破產自殺,他的前途必定順風順水,光輝奪目。也許是上天出於對他天性的理解與照拂,安排他來到了充滿生命靈氣的塔希堤島,讓他走上了一條與世俗的意志相悖的道路。從此,他安心做一個平凡本真的人,甘願放棄優渥的生活,嬌媚的妻子,再也不願回到他曾朝思暮想的芝加哥。

愛德華這種離經叛道的行為在上流社會人的眼中無異於自殺,用他們功利主義的眼光去看,愛德華的行為實在荒唐可笑,愚不可及。然而在愛德華看來,他是多麼慶幸自己能夠逃脫功利主義的慾望旋渦,做回本真的自己比得到任何名利富貴都重要。在文明與荒蠻、功利與本真這兩種不同勢力的拉扯之下,我們對生命有了新的解讀,對人生有了新的定義。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依然無法抗生命本真的魅力

①被上流社會拋棄的阿德諾.傑克森:善於發現生命本真之美,並享受生命本真之美

阿德諾.傑克森被稱為上流社會的害群之馬,本來出身顯赫,備受尊敬,卻因為坑蒙拐騙的欺詐罪行鋃鐺入獄,成為上流社會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連他的家族也對他避之唯恐不及。於是在經歷了牢獄之災後,他只能來到荒蠻的塔希堤島尋求新的生活,並在塔希堤定居下來,組建了新的家庭。神奇的是他在這裡活的相當滋潤,並且他一點也不忌諱向別人提及他之前的狼狽經歷。

他接受過去的自己,毫無怨悔之意;他珍視現在的生活,竭力把握當下之美。也許脫掉了名利的衣裳,他更能敏銳地發現生命本真之美。他會調美酒、會品美食,更會捕捉極致之美景,他把平凡的生活點滴精雕細琢成了獨具美感的藝術品,猶如一位品味非凡的生活大師。

阿諾德是一個做好事的壞人?還是一個做壞事的好人?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可能我們過分地誇大了人和人的區別。甚至可以說,我們當中最好的人也是罪人,最壞的人也是聖徒。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②自願脫離上流社會的愛德華.巴納德:觸摸到生命本真之美,並決意探索生命本真之美

與傑克森不同的是,愛德華在經歷家族衰敗之後,完全有機會憑藉自己的才幹重新躋身上流社會,這也是愛德華來到塔希堤的初衷。他本打算在塔希堤蟄伏兩年,慢慢積累資源,待時機成熟,立刻殺回芝加哥。所以當他初到塔希堤時,雄赳赳氣昂昂地想要大幹一番,試圖將荒蠻的塔希堤一步步改造成現代化的大都市。可是隨著他逐漸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他發現塔希堤的迷人之處正在於它本真自然的原始風貌,它不需要任何人去改造它,它只需要人們尊重它的本來面目。

於是在塔希堤兩年的生活經驗和傑克森生活美學的啟蒙之下,愛德華的人生觀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他不再想要追逐外在的虛名浮利,因為他發現了比名利更重要的是那些根植於生活本身的真、善、美。他是如此慶幸自己逃脫了功利主義的慾望漩渦,能夠有機會一探生命的究竟。

我直到這裡,才知道自己是有靈魂的。如果我還過著有錢人的生活,我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自己的靈魂了。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③熱衷上流社會的貝特曼.漢特:驚歎於生命本真之美,卻無法把握生命本真之美

貝特曼與愛德華自大學時代就是好友,時兩人都是上流社會的青年才俊,並同時愛上了美麗高貴的伊莎貝爾。而伊莎貝爾只傾心於愛德華,貝特曼出於對愛德華的友情,將對伊莎貝爾的愛慕深埋在心底。後來愛德華與伊莎貝爾定婚,但因家道中落不得不遠走塔希堤。愛德華和伊莎貝爾約定兩年後就返回芝加哥,但兩年之期過後,愛德華卻沒有透露丁點回芝加哥的意圖。為了幫伊莎貝爾探知愛德華的真實心意,貝特曼自願來到了塔希堤一探究竟。然而,事實出乎他的意料,兩年後的愛德華舉手投足間彷彿換了一個人,並且心甘情願地做一個地位低下的廉價勞動工。

雖然貝特曼無從得知是什麼讓愛德華對塔希堤著迷到,甘願放棄芝加哥的優渥生活和嬌媚動人的未婚妻。但在與愛德華的短暫相聚中,他似乎也感受到了一些這個地方的迷人之處。當他與愛德華沐浴後躺在沙灘上,他也會感到放鬆愜意;當他從傑克森家的落地窗前看到由近及遠的美麗盛景時,他同樣驚歎不已;雖然他很討厭傑克森的為人,但他卻不由自主地被他富於浪漫色彩的故事所吸引。

面對如此盛景,站在窗前的貝特曼受到了很大的振動,神情變得侷促了,終於他開口說道:“我從來沒看到過這樣的景色。”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然而貝特曼對這種生命本真的把握,只能是驚鴻一瞥,稍縱即逝,心靈深處的至純至真很快會被他頭腦裡的功利主義所淹沒。

功利與本真: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引導人走向不同的人生結局

①功利至上的貝特曼:名利不斷堆積,坐擁嬌妻豪宅

小說中有一個描述貝特曼與愛德華洗完澡後穿衣服的情節,愛德華全身光溜溜的只在腰間繫一條浴巾,而貝特曼卻堅持要穿上自己整齊的衣衫。雖然全身上下只系一條浴巾是最涼快、最方便的穿搭方式,但貝特曼寧願捨棄內在身體層面的需求,追求外在的體面和光鮮。在他看來,一切有損身份和顏面的事情都是無法容忍的。

如此在意外在形象的貝特曼,自然與塔希堤慵懶放鬆的情調格格不入。所以當他從塔希堤回到芝加哥,看到鱗次櫛比的建築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時,簡直要歡呼雀躍起來。在他看來,這裡才是有身份的人該待的地方,這裡才有他想實現的一切。

所以貝特曼是一個對功名看得重於一切的人,他對人生的定義是:通過努力工作履行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州和國家盡應盡的義務,取得成就,而這種成就就是自己畢身奮鬥的目標。而在小說的結尾他已預想到自己無比光榮的未來。

當他擁抱著她的時候,他的腦海裡浮現出了“漢特牽引車&汽車公司”的廠房逐漸擴大的圖像,這家公司越來越壯大,直到變成一個佔地上百公頃的大企業,然後生產出了數以百萬計的車輛。另外,他想象著他們在紐約將會過上奢華的生活,用的東西都是最高檔的。那時候的他會戴上金絲眼鏡。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②本真至上的愛德華:浮華逐漸褪去,坐看雲起雲落

愛德華走的是一條與貝特曼完全相反的道路,在他看來貝特曼的人生目標太高大上了,他完全高攀不起。來到塔希堤後,他喜歡上了這裡輕鬆慵懶的生活方式,喜歡上了當地人善良的天性和微笑的容顏。他可以腰間只系一條浴巾,赤腳走在佈滿石子的崎嶇路面;他可以穿著最廉價的帆布服,在一家十美分的店裡站櫃檯;他可以與臭名昭著的傑克森親密往來,不忌他人的眼光。

貝特曼視為天堂的芝加哥,在愛德華看來卻是一座水泥森林鑄成的監獄,那裡除了喧囂繁雜、營營役役什麼也沒有。他無法忍受將自己的一生耗盡在追名逐利上,他也無法再與野心勃勃的伊莎貝爾結合。他甘願拋棄了芝加哥的一切,讓自己的餘生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上度過。

所以愛德華是一個將真善美看得重於一切的人,他對人生的定義是:用綿薄之力創造一種充滿美的生活,希望老了以後,回首往事時,自己這一輩子過得幸福、簡單、平靜。他對自己未來生活的預想是充滿詩意,富於浪漫氣息的。

我將在自己的珊瑚島上建一所房子,然後就住到那裡去,去照料我的那些樹木——用古老的方式採摘果實,就像當地人在無盡的歲月裡一直採用的方式……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能看到碧海藍天變幻無窮的景色,能呼吸到黎明中清新的空氣,能欣賞日落時的美景,還能在夜晚觀賞到波瀾壯闊的景象。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在功利主義面前,我們需要守住迴歸生命本真的路

在《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這部短篇小說裡,我們不難看出毛姆對於純淨理想主義者的偏愛。正如評論家希瑞爾·康納利所說,“這個我們最世故的小說家,著迷的卻是那些拋棄世界的人。”讀過毛姆著名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的讀者,一定會覺得這部短篇小說裡的愛德華與《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思特里克蘭德何其相相似,同樣地拋棄上流社會的一切,同樣地折服於原始生命的巨大魅力。

不僅如此,與毛姆同時期的丹麥女作家凱倫.布里克森在她的同名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中,也由衷地表達了她對非洲大陸原始自然生命力的眷眷深情。她從一開始的虛榮、驕縱到在這片土地上洗盡鉛華;從與這種原生態環境的格格不入到與其渾然一體;從最初的試圖改造到被俘獲成為精神上的原住民。這是不是毛姆作品中的女版愛德華呢?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電影《走出非洲》劇照

看來對生命本真力量的追尋是很多文學作品表達的共性主題,也是不同時代的人類對功利主義深省後的共鳴。

我們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個功利的世界上,人人必須為生存而奮鬥,這一點決定了生命本身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忽視的必然性。然而,我們可以也應當減輕這個程度,為生命爭取儘可能大的空間。——周國平

為什麼很多人被李子柒詩情畫意般的田園生活所吸引?又為什麼很多人賣房賣車跑到終南山去過隱居生活?

難道不是人類作為自然之子的天性使然嗎?只不過很多時候,這種天性被外在的財富、權利、地位、名聲等社會堆積物遮蔽住了。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傾聽生命內在的聲音,守住迴歸生命本真的路,在物慾的奮鬥與生命內在的需求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這樣才不會讓我們淪為功利主義的犧牲品。

毛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之路》:兩種對立價值之下的人生哲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