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禁足時代:油膩飯局消亡史

多年以後,人們會在史書中,看到“飯局”這個陌生名詞。

或許他們無法想象:在古代,人們居然會聚在同一桌吃飯,還會有人撒潑打滾地勸別人喝酒。這種油膩的行為,簡直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而這一切,都要從2020年那場疫情說起。

我們生活在歷史的拐點,並且親眼見證了疫情對餐飲產業的衝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地都在發放消費代金券,鼓勵人們多去支持餐飲生意。很多地方,更是由領導親自去帶頭用餐,其苦心可見一斑。

雖然許多飯店開放了堂食,但是用餐的紀律仍然非常嚴格。按照當下的用餐規則,顧客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這些人在餐廳吃飯,愣是吃出了一種參加高考的感覺。

雖然吃飯的方式不同,但飯菜還是那些飯菜,怎麼吃都是那個味道。真正被時代毒打的,是吃飯之餘的社交功能。雖然餐飲產業在漸漸回暖,但昔日觥籌交錯的油膩飯局,卻已經銷聲匿跡了。

或許幾年之後,聚餐這種形式會徹底枯萎,人們也將會習慣獨自用餐。事實上,很多人對貌合神離的單位聚餐、業務聚餐,早就厭煩透頂了。他們嘴上不說,心裡對油膩飯局的消亡,多半是樂見其成的。

但也會有人持有不同看法。如果這種油膩飯局真的消亡了,必定會有人高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還要哀嘆這不肖子孫,丟掉了祖宗的文化傳統。這些油膩國學捍衛者的招數,裡外裡就是那三拳兩腳。殊不知,他們一舉手投足,三萬六千個毛孔便呼呼往外淌油,就算他們自己不膩,觀眾們都已經看膩了。

老規矩,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油膩透頂的飯局,真的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麼

(一)飯局無國界,油膩無國界

飯局也要,油膩也罷,向來不是中國人的專屬

如果給飯局上的油膩語錄排個名,那麼那句“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無疑是要排在第一位的。這句話看似是在勸酒,但本質上,卻是上位者對於下位者的服從性測試。有些人對這種測試甘之如飴,但更多的人對此卻厭惡透頂,恨不得直接把酒潑在對方臉上。

這種油膩飯局,絕不是中國人的專屬。在韓國知名動作電影《人間中毒》裡,那位大權在握的將軍,故意把酒倒進靴子裡,然後讓他的女婿喝下去。而宋承憲飾演的女婿,是需要完全依賴岳父和妻子生存的,所以他就算噁心透頂,也要把靴中酒一飲而盡。

後禁足時代:油膩飯局消亡史

口區

身為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與中韓也並無兩樣。哪怕是最簡單的小飯局,也是尊卑分明。《深夜食堂》故事中的小店裡,當小弟的看起來非常拽,根本不把老闆放在眼裡。但是,當大哥規規矩矩付了錢之後,小弟只能跟著大哥一起點頭哈腰,連大聲說話的底氣都沒有了。

後禁足時代:油膩飯局消亡史

孤獨的美食家,別以為我不認識你

西方國家的飯局,比起東亞飯局風格迥異,但油膩的本質並無區別。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人們夜夜笙歌,白吃白喝,卻不太瞧得起那個敢於花錢的蓋茨比。在他們眼中,似乎只有貴族身份,或者幾代優雅的Old Money,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人。

他們並不知道,新貴崛起的速度極快,與此同時,舊日的一切也在從神壇迅速滑落。這時代變化的速度,已經遠遠超越了他們的想象。

他們更不會知道,資本家螳螂捕蟬,金融危機黃雀在後。雖然當時的美國一派繁榮,但這金碧輝煌的景象,終將被金融危機染上灰暗的底色。

後禁足時代:油膩飯局消亡史

乾杯

但蓋茨比紙醉金迷的盛宴內外,仍然透露著一種徹頭徹尾的油膩。那便是人們,嘴上對金錢的不屑,以及內心對其赤裸裸的渴望。這是一種口是心非的高級油膩。

你們看,飯局無國界,油膩也無國界

(二)我們中國沒這油膩傳統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是一件令人喜憂參半的事情。好處在於,我們有無數值得驕傲的回憶。壞處則在於,我們的“文化傳統”,經常要給各式各樣的油膩行為背鍋。

但這次不好意思,文化傳統不能背鍋了。飯局也好,聚餐也罷,這向來都不是什麼文化傳統。從“有史以來”到宋朝,人們吃飯都是各吃各的,那種同桌共食,假裝親熱團結的樣子,只是近幾百年的新習慣而已。

孔子曾經說過:“割不正不食”。在孔子的時代,肉是非常珍貴的食物,所以大家對它格外珍惜。人們把肉割成塊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大家分取,然後各自用餐。每個人跪坐在自己的位置,其距離基本符合如今的“隔離用餐原則”。

如今隔離吃飯的習慣,才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傳統”。

如果孔子看到後世的兒孫,居然用幾十雙筷子,分別挑著各人的口水,然後再攪到同一個盤子裡,不知道他老人家,會罵出什麼樣的經典金句來。

我們從影視劇中,可以窺見當時的一鱗半爪。雖然搬上熒幕的影視劇,包含著一定的虛構成分,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尤其是經典的高分劇,起碼不會犯“關公戰秦瓊”的錯誤,總體來說是可信的。

後禁足時代:油膩飯局消亡史

鄧艾帶頭隔離

到了富庶的宋朝,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菜品也比之前要豐富得多。而皇帝賜下的宴席,更是堪稱奢靡中的奢靡。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宮中的宴席,以每一盞酒對應幾道菜。先上什麼後上什麼,那都是有講究的。

摘錄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家看看這畫風。我嚴重懷疑,現在的法式西餐在抄我們的作業。

凡御宴至第三盞,方有下酒肉、鹹豉、爆肉、雙下駝峰角子。

前兩盞酒都是幹喝,沒有下酒菜,第三盞開始有下酒菜了。

第八盞御酒.....下酒:假沙魚,獨下饅頭,肚羹。

第九盞御酒.....下酒:水飯,簇飣下飯。

你們看,主食的位置永遠是最靠後的,這一點,和我們如今的飲食習慣很接近。

由此可見,所謂的“聚餐制”,向來都不是什麼文化傳統。誰要是再大言不慚,你就可以把我的這篇文,直接甩給他,讓他提高一下姿勢水平。

(三)吃飯形式在變,油膩形式卻沒變

在人盡皆知的鴻門宴中,項羽意氣風發,劉邦則夾著尾巴,這尊卑之勢不言而喻。但擁有尊崇地位的人,卻未必是飯局的永恆主導者。譬如蘇聯太空人加加林紅極一時的時候,英國女王設宴招待他。加加林不知道茶水裡的檸檬片是幹什麼用的,所以他抓起來就往嘴裡塞。英國女王和其他人看見這個場景,為了給加加林圓場,也紛紛抓起檸檬片往嘴裡塞。

後禁足時代:油膩飯局消亡史

當場恰檸檬

世俗地位更高的尊者,也會為特殊的客人屈尊俯就。因為客人是他們臉面的延伸,如果客人丟了面子,他們的臉也會陪著一起腫

無論是英國女王請加加林也好,還是項羽宴請劉邦也好,這類飯局,本質上就是分蛋糕的過程。雙方各取所需,倒也能為彼此維持體面,還不至於撕破臉皮。然而,一旦往油膩的方向多走一步,這飯局上的美酒佳餚,可能就會有點變味了。

譬如宋太祖趙匡胤,他在登基之後,曾經宴請手下,並且裝模作樣地慨嘆:如果你們的手下貪圖富貴,也把黃袍加到你們身上,就像你們把黃袍扣到我身上,推選我當皇帝一樣,這我可怎麼辦呢?

群臣明白皇帝的話外之音,連忙紛紛跪倒,並且自願交出了兵權。於是宋太祖兵不血刃,便直接收回了兵權,大臣們也得以平安富貴,躲過了一場刀光劍影。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但這杯酒,本質上和“你不跟我喝就是看不起我”,又有什麼區別?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在重演,絕無例外。

(四)油膩飯局,向死而生

私有制不會輕易消亡,人們掌握的資源也不會平衡。人之道,損有餘而奉不足。但是,這仍然不夠——那些掌握資源的人,會用盡一切手段,測試下級對自己的服從性。或許飯局會在歷史中消亡,但新的手段卻會應運而生,而且生生不息。

對於歷史來說,“公平”就是個笑話。或許飯局會在歷史中衰亡,這是歷史中的一段變數;而應運而生的新方式,譬如辦公軟件的奪命連環call,或許會成為飯局的替代品,這便是歷史中的恆定。

恆定與變數會交替出現,兩者往來交疊,互相影響,鑄造出擁有二次混沌的歷史。當塵埃落定後,歷史終歸會在史官的筆下定形,成為我們所熟知的史冊。但這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隨著時代的變遷,外殼會變,但內核會恆久不變

飯局或許會就此消亡,但上位者試探下級的新方式,也會應運而生,形成維護階層,維護秩序的新手段這一點,永遠不會隨時間流逝而變化。

(完)

我是@渭水徐公,老李校長&朝聞道寫作社群mcn主理人,帶領400+作者靠寫作實現副業變現。

關注我,你將看到更多有趣、有料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