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宋詞與唐詩分屬於古代文學領域中的兩種不同體裁。如果探究其根源其實也出自於《詩經》,只不過是一種經過變體之後的文學形式。實際上從文學角度去分析,“詞”其實就是一種詩的別體,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萌芽於南朝興起於隋唐。


但無論是南朝還是隋唐“詞”這種文學體裁,都未曾達到過宋朝時期的繁榮程度。可以說“詞”的發展歷史,雖然無法與“詩”相提並論,但是作為詩歌的一種別體,不僅蘊含了詩歌的靈魂與文化氣質,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別於詩歌體裁。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宋詞演化與藝術地位提升,以及文學思想內涵多元化

1.“胡夷里巷之曲”

“詞”最初流落於民間的街頭巷尾,是一種符合民眾需求的文藝形式。但後來這種“俗樂”被收錄於教坊之中,並在古代文人的唱和之下逐漸走上大雅之堂。教坊詞多位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最初被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

隨著“詞”的不斷髮展與演進,逐漸變成了一種脫離樂曲而單獨存在的文學體裁。唐朝建立之後這種被譽為“近體樂府”的文學形式,也基本上都流行於民間並被民間藝人所傳唱。主題方面多以反映愛情、相思、離愁、別緒為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2.難登大雅之堂的“詩餘小令”

所以,在當時社會中“詞”在文人眼中,只是一種難登大雅之堂的“詩餘小令”。雖然白居易、劉禹錫等人也曾創作過一些詞作,但也基本上都屬於偶爾為之。直到唐末五代時期“詞”這種“俗樂”,才開始在文壇上嶄露頭角。

溫庭筠、“花間派”、李後主等人,不僅對“詞”的藝術魅力極為推崇。而且還紛紛創作主題多變、情感濃郁的詞作,在這種契機之下“詞”才開始進入主流文化圈。雖然此時的詞風多以綺麗婉約為主,並且含有很濃重的脂粉氣但卻開始被世人所接受。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3.可與唐詩比肩的文學體裁

時間發展到宋代時期“詞”不僅脫離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並且開始走上大雅之堂。“宋詞”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在中國古代文學上開始散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輝。並且以後來者居上的態勢與唐詩並列為,古代文學歷史發展中的文化瑰寶。

宋詞從令主流文化鄙夷的“胡夷里巷之曲”,一躍而成為宋代文壇上的佼佼者。不僅與其貼近百姓生活有很大關係,同時宋詞中所表達的人文思想也極具文化魅力。尤其是宋代詞人對“傷春悲秋”的繼承與昇華,更是讓世人看到了極為細膩的文學情感。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宋代詞人創作的詞作中所表達的“春情”,相對來說要比唐朝詩歌更為委婉。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文學現象,主要與“詞”這種文學體裁的自身魅力息息相關。由於“詞”從誕生之日就以表達,內心最為細膩的情感與內涵為特色。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中的“惜春”之情

晏殊作為北宋初期最為知名的文學大家,曾在十四歲時以神童之名晉升為進士。並且一直活躍於北宋初期政壇與文壇之中。縱觀晏殊文學成就可以發現,晏殊雖然擅詩工文但卻以詞著稱於北宋文壇,尤其是在“小令”層面更是蔚為知名。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據史料記載晏殊一生曾創作過一萬多首詞,但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都已遺失。現存《珠玉詞》136首以及《全宋詩》中收錄160首。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得不說,晏殊散落詩詞絕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損失。

晏殊詞作風格可以歸納為含蓄婉麗、雍容典雅,同時還具有華貴而不卑俗、圓融而無鋒芒等藝術特色。從其遺作所表達的思想內涵來看,晏殊創作的詩、詞、文等,內容多以吟詠富貴氣象以及閒情雅思為主。但也不乏感時傷懷“傷春悲秋”之作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1.惜春、傷春盡在《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這首詞是晏殊所有詞作中最膾炙人口的名篇,不僅抒發了作者“悼惜殘春”之情。同時也表達出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難以追挽的傷感之情。筆者認為這首詞最大的特色就是“情中有思”雖然描寫的是司空見慣的春景,但卻極富文學魅力與哲學思想。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作者每創作一首新詞都會飲下一杯美酒。去年亭臺樓閣以及春景與今年十分類似,但是已經西下的殘陽,什麼時候才能再次升起呢?實際上這三句詞與“去年今日此門中”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詞人站在亭臺之上一邊作詞一邊飲酒,看著眼前的景物突然有一種,去年今日頗為相似之感。於是才會寫下“去年天氣舊亭臺”,過去的景物雖然可以重現,但是落山的夕陽卻每天都有變化,亦或說根本無法再回到從前。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面對似曾相識的春景卻只能,在無可奈何中看庭前花開花謝。似曾相識的燕子又從南方回到北地了。此時此刻只有孤獨的詞人,還是在長滿鮮花的小路上獨自徘徊。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浣溪沙》詞中所描繪的場景,詩人獨自在小園亭臺中賦詩作詞。每做一首新詞都要喝一杯美酒,抬眼望去突然有一種感時傷懷的情緒。小園中的春景彷彿與去年並無差別,但是那已經西墜的夕陽卻不知何時才能重升。

詞人用看似平常的語言為廣大讀者,營造了一個春滿小園的清新景象。詞人自己在這座小園中獨自徘徊,雖然他在欣賞勃勃生機的春色,但是卻突然筆鋒一轉寫出了“傷春”之感。雖然“滿園春色關不住”但又“無可奈何花落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中的淒涼“春雨”

《綺羅香·詠春雨》是生活於南宋末期,婉約派重要詞人史達祖的名作。這位文學家雖然滿腹經綸但卻屢試不第,所以一生都未曾有過入仕經歷。但是作為南宋實權派韓侂冑的重要親信,史達祖也曾有過風光一時的人生經歷。

但由於後來韓侂冑“北伐”兵敗,並被構陷為“奸臣”之時。作為韓侂冑的最親信的堂吏,史達祖曾“受黥刑”並死於困頓。作為南宋末期詞壇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史達祖雖然一生坎坷、仕途不達,但是在婉約詞創作上卻具有較高成就。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史達祖撰寫的詞作多以“詠物”見長,由於他曾有過“北行使金”的經歷,所以他在詞作上更具有現實主義色彩。在他的很多詞作中都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充滿悽苦與蒼涼的身世之苦。尤其是在“北行詞”的創作上,更是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

1.《綺羅香·詠春雨》藝術特色

這是一首史達祖最為出名的詠物詞, 在這首詞作中詞人通過多種藝術手法,以及多個角度的藝術視角,充分描繪出了春雨纏綿的綺麗景象。尤其是以“由近及遠”的方式,去描摹不同視角下的春雨更是給人,留下一種難以釋懷的春雨之美。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2.《綺羅香·詠春雨》中的“春雨”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朦朧的春雨裹挾著寒冷的春風,彷彿是在欺凌最早盛開的花朵。春雨中夾雜著的霧氣將柳樹籠罩在其中,這暮春時節的春雨彷彿在催促春天快點結束。

“盡日冥迷,愁裡欲飛還住。”

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一整天,好像全天都籠罩於昏暗迷濛的春雨之中。詞人的愁情別緒彷彿剛要飄向遠方,又被這綿延的春雨給擋住了。簡而言之就是在淫雨霏霏的暮春時節,詞人的愁緒都被雨水澆灌得支離破碎。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品味宋詞中的別樣春天

“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飛在雨中的粉蝶突然十分吃驚,為什麼自己的翅膀會如此沉重呢?無法再次飛起的粉蝶只好落在西園。雨中的春燕彷彿我特別喜歡這種春雨,因為它們正在用溼潤的泥土壘巢。它們在雨中飛來飛去最終飛回南浦。

“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如果從這兩句詞中所隱含的生意去分析,實際上寫的是一對痴情男女,因為這場春雨而無法如約相會。當然也可以解釋為二人乘坐的華麗馬車,在泥濘的道路上根本無法達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

詞人看過近處的春雨之後又極目遠眺,他發現江面上的雨霧非常濃重,再加上此時的春潮越來越急促,所以漂浮在江面上的小船,根本無法找到隱藏在春雨和水霧中的官渡。

“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遠處的山峰都被隱藏於水霧或煙霧之中,遠遠望去彷彿在霧氣中若隱若現。仔細凝視之後發現這種感覺,其實與佳人的眉眼十分類似。這是一種極為壯觀的比喻,將忽隱忽現的山峰比喻成佳人的容貌,確實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描寫手法。

“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靠近殘斷河岸的地方依稀可以看到,岸邊剛剛長出來的小草。但是在“新綠”出現之後河水中卻漂著片片落紅,彷彿帶著激憤幽愁向東漂流而去。這兩句既有實寫同時也有詞人的幻想。

“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還記得當年我們在一起之時,院子中的大門將梨花掩映於院內,我們兩個在深夜秉燭夜談。實際上最後兩句寫出了詞人的回憶,當年也是在這樣的雨夜他曾與一位佳人共剪西窗燭。

筆者認為史達祖在這首詞中營造的“春雨”之景,通過虛實相間、遠近共敘的手法,為廣大讀者描繪出了一幅“暮春雨景圖”。在這幅畫作中詞人為大家展示了,“千里偷催春暮”

以及“驚粉重、蝶宿西園”,還有“喜泥潤、燕歸南浦”等雨中景象,目的就是為了營造一種暮春冷雨的淒涼與孤寂。


結 語

筆者認為宋代文學家或者說詞作家,筆下的“春恨”、“春雨”,總是有一種無法言說的美感,以及令人讀後久久不能釋懷的思想內涵。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宋代詞人,創作的與春天有關的詩詞作品,在“傷春悲秋”主題領域已經達到了無法超越的境界。


【參考文獻】

駱玉明《清雅閒愁——談晏殊的《浣溪沙》詞》

張靈禹《繁花散盡——對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探討及賞析》

陸永品《《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賞析》

趙德銘《含蓄委婉 餘味無窮——讀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