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結局,巧珍為啥嫁馬拴,德順爺爺對加林的話有隱喻嗎?

雨橫風狂門掩黃昏


《人生》是路遙在1982年創作的中篇小說,巧珍是其中的女主角。

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巧珍為啥嫁給馬拴?

要了解一件事情原因,我們先要了解這件事情本身,也就是了解巧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巧珍是村裡最美麗能幹的姑娘,家庭條件也不錯,唯一的缺點就是沒讀過書。她一直仰慕高加林,但卻覺得自己和高加林是兩個世界的人,自知配不上,她也只是默默地喜歡。

因為種種原因,高加林又變成了種地的農民,巧珍心疼卻也高興,因為高加林和她終於是同一個層次的人了,那擁有最美麗能幹的姑娘也是理所當然的,於是她勇敢地表白,和高加林走到一起。

但是高加林陰差陽錯之下又脫離了農村,到縣城當通訊員,與自己有精神共鳴又可以幫助自己事業的高幹姑娘認愛,選擇與巧珍分手。

巧珍在高加林的猶猶豫豫的沉默中明白了一切,率先開口:

……加林哥,你再別說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決不會連累你!加林哥,你參加工作後,我就想過不知多少次了,我儘管愛你愛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個字不識,給你幫不上忙,還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個更好的對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鄉田地……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樣愛你……

誠然,巧珍在高加林面前是自卑的,但是她也是自愛自尊的。她勇敢表白,也敢驕傲分手;她雖然不識字,心裡卻跟明鏡一般;她雖然深愛,卻也不拖泥帶水。

分手後的巧珍回家閉門了半個月,吃不下睡不好,晚上在被窩偷偷的哭,但是,半個月後,她爬起來了,開始更賣力的勞作,也可以說是通過勞動來麻痺自己。麻痺自己或許不對,但是這比現代很多失戀的女子選擇一蹶不振、酗酒、放肆好得多。

這時候,馬拴又託人來說媒了,媒人不見效,他親自上門,這首先讓巧珍的家人很感動。

巧珍此前是拒絕過馬拴的,但這次她和馬拴進行了一次對話:

“我已經在村前莊後名譽不好了,難道你不嫌……”

“這有什麼哩?年輕人,誰沒個三曲兩折?再說,你也甭怨高老師,人家現在成了國家幹部,你又不識字,人家和你過不到一塊兒。咱鄉俗話說,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南瓜。咱兩個沒文化,正能合在一塊兒哩!巧珍,我不會叫你一輩子受苦的!我有力氣,心眼兒也不死;我一輩子就是當牛做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鄉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這番對話後,巧珍就立刻答應了馬拴,並且要求越快舉辦婚事越好。

不可否認,巧珍有衝動和賭氣的嫌疑,但巧珍確實從馬拴的話中看到了一顆和自己一樣質樸的心。

首先,他並沒有謾罵高加林,反而讓巧珍也不要怨恨高加林,這件事情贏得了巧珍的好感。因為,儘管高加林無情無義在先,但巧珍始終不願意聽見別人罵高加林,這段愛情她是不後悔,並且有美好回憶的。

再者,馬拴和巧珍有著一樣沒文化的自卑,這讓巧珍想到自己對高加林的一片熱忱,也就如同馬拴現在對自己的一片痴心。巧珍的心已經傷了,她不想傷害馬拴。

因此,就算後來高加林又被打回了農村,巧珍雖然還是心疼他,併為他奔走,但也很清楚地表態:我和他不可能了,我已經結婚了,我不能傷馬拴的心。

這就是巧珍,每一步都走得義無反顧,每一件事情都拎得清的好姑娘。

再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德順爺爺對加林的話有隱喻嗎?

其實順德爺爺最後跟高加林說的話很直白,主要有兩點:

一是表達了惋惜。他告訴高加林,巧珍為他求情的事情,將巧珍形容成金子,讓高加林明白自己錯過了什麼,畢竟順德爺爺一步一步看著他們好,又是全村第一個鼓勵他們的人。

二是提點和鼓勵。他告訴高加林,回到農村,在土地上勞作並不丟人,這土地養活一代一代的人,應該心懷感激。他還提醒高加林在仰望星空的同時,要腳踏實地;也鼓勵高加林不要放棄自己,仍需要心存高遠。


書影人生


德順爺爺的話,沒有任何隱喻。所以,高加林感動地撲倒在地,喊了句“親人哪……”看起來,就很奇怪。

德順爺爺的一番話,歸結起來有三點:巧珍是金子,加林不該丟了;農村勞動光榮,加林回來當農民不是壞事;已經做通高明樓工作,想辦法讓加林還去當老師。

頭兩點,指責中有安慰,第三點則是實實在在的好處!何來隱喻?

至於巧珍嫁給馬栓,主要是出於對加林的絕望!因為,她覺得她只能愛身為農民的加林,有了城裡工作和身份的加林一提出分手,她雖然痛苦,依然接受了!沒有了希望,又得撫平自己受到的傷害,匆忙嫁給了馬栓!馬栓無辜啊!

不得不說,從整個戀愛、分手的過程來看,巧珍與加林間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巧珍愛加林,其實愛的只是一個她想象中的幻影!

所以,如果說巧珍是金子、加林不該放棄,是有疑問的:巧珍自己何嘗不是輕易地放棄了加林。

回到德順爺爺的話。當農民和農業勞動當然光榮,巧珍又是塊金子,那麼,能否得出結論:加林和巧珍結婚,然後安心做一個農民就是正確的,而去縣委當記者就不光榮、是錯誤呢?顯然不能,做什麼工作都是光榮的。

最後,如果說,加林通過走後門到縣委工作是錯誤,那通過做高明樓工作,爭取讓加林重新當老師,是否也有走後門的嫌疑呢?

我高度懷疑:德順爺爺的一番話,最讓加林感動的,是最後一點:他不必做農民,而是去當老師。


鄭光赫


嫁給馬拴是巧珍迅速就做出的決定,一來因為馬拴曾經極盡所能地追求過她,二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對於愛情的認識變得成熟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選擇馬拴是因為巧珍善良,覺得他曾經為她付出過時間和精力,等待過她;對於愛情的認識發生變化,是由於感情失敗後的感悟,愛情中的倆人不能差距太大。按照她自己的現實條件來找對象,可能才是成熟的方式。關鍵的原因還在於馬拴的心誠,在合適的時機又來提親了,因而促成了一段也許美滿的姻緣。

順德爺爺說的那樣:“一個男子漢,不怕摔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他悔恨的淚水打溼了衣襟,顧不得擦拭,他又不得不去面對眼前這片樸實而厚重的土地,再一次走進這個殘酷無情的社會。





小坤影視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

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

選擇的悲劇。



周易建築環境策劃


應該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