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商+扶貧” 化“危機”為“轉機”

疫情發生正值春節消費旺季,宣城市宣州區電商產業和電商扶貧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為切實解決疫情期間扶貧農產品外銷問題,該區積極採取“配送+助農銷售”服務模式,真正化疫情“危機”為“轉機”。

數據統計,1-2月份,宣州區電商交易總額2.68億,上行農村產品總額6400萬元。同時,電商企業促銷本地農產品一百餘萬元,緩解了農戶滯銷的燃眉之急。

電商服務網點:讓農品銷售插上翅膀

“奶奶,家裡可有魚了?有的話拿給我,我順便帶過去……”3月12日一大早,狸橋鎮金鳳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李小利來到貧困戶韓桂英的家中收購魚。

“小利,我這有幾斤,都給你!”韓桂英從屋裡拿出醃製好的魚乾遞到李小利的手中。韓桂英是李小利的“老主顧”,這幾年,她家的農產品不愁賣。

2017年12月29日,李小利的電子商務服務站正式成立。從那天起,李小利就開始了網上銷售農產品的電商之路。自從金鳳村實行‘電商扶貧點+農戶’模式以來,李小利和村民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只要村民送來的農產品,她就“照單全收”!

目前,她主要是廣銷毛刀、銀魚、青蝦、菱角等本地農產品。由於品質優良,產品暢銷江浙、上海、廣東、廣西等地。

“隨著交通運輸逐步恢復,我的訂單也開始恢復正常。”李小利表示,這些天,她正忙著把從貧困戶家收購的農產品進行簡單的加工、製作,然後準備發往各地。

疫情期間,為了不讓貧困戶受影響,李小利還堅持收購貧困戶手中的農產品。疫情發生以來,共收購貧困戶農產品3200多元。

“郵樂購”“家郵站”:打通農品滯銷末梢

“疫情期間,我們制定了抗疫助農扶貧活動相關方案,採取‘線上+線下’銷售模式,通過‘分銷+寄遞’方式開展助農扶貧產品銷售。”宣城市郵政公司渠道部副主任方小團說道。

自疫情發生以來,宣城郵政在宣州區商務局及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組織專人走訪農場,深入田間地頭摸排具體滯銷情況,並制定出適合的銷售方案。線上,宣城郵政藉助“郵樂購”平臺,安排專人加班加點上架商品,利用“郵樂小店”助銷功能實現產品分享、代銷;線下,依託城區30餘家“家郵站”開展代銷農產品。

1月底,朱橋鄉四合村江盛家庭農場100多畝的蘆筍新鮮上市了,本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卻因疫情,蘆筍銷售迎來了“滯銷期”,這下可愁壞了農場主江盛。

“沒想到郵政公司很快幫我們解決了滯銷難題。因為上午採摘,下午配送,菜品新鮮,現在還有不少回頭客。” 江盛樂掩不住的喜悅。

據瞭解,為保障果蔬產品新鮮度,對所購蔬菜類產品均採取‘當日下單、次日早摘、上午寄達’的同城配送服務模式,對可跨市寄遞的產品,則當日下單當日封裝出口。

截至目前,宣城郵政成功對接楊柳鎮、古泉鎮、五星鄉、朱橋鄉等6個鄉鎮街道農產品滯銷情況,協助銷售蔬菜類滯銷農品5000餘斤,農加工產品7600餘單。

電商服務中心:紮實推動電商扶貧出成效

近幾年,宣州區積極響應國家電子商務發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電商發展政策,電商發展步入快車道。

如今,宣州電商業已經成為農產品上行的主力軍。全區涉農電商500餘家,年網絡交易額超億元的有五家,千萬級交易額的十多家,電商扶貧直接受益貧困人員近百人。

疫情以來,為做好疫情期間電商扶貧工作,宣州區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及時與鄉鎮對接,摸排滯銷農產品情況,同時與宣城郵政、電商協會以及有關企業、部門廣泛聯繫,發佈農產品促銷信息,切實解決了滯銷農產品問題,幫助農戶回本增收。截至目前,全區167個電商網點基本恢復正常運營。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團隊建設,注重培養電商運營技術人才。繼續做好有意願發展電商的涉農企業人才孵化工作,同時鼓勵引導‘電商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以電商企業形成利益鏈接機制,可持續帶動鄉村農戶增收。” 宣州區電商公共服務中心主任孫鐵軍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