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楊派唱腔特點

不拘一格的楊派唱腔特點


楊寶森先生創立的“楊派”是眾多鬚生流派中獨秀的一支。楊派的唱腔特色可以用十二個字六個詞來概括:低迴、婉轉、深沉、悲涼、沉著、凝重。具體表現在以下十個特點上: 一(緊拉慢唱) 這一特點在《空城計》“西皮慢板”的—段唱中得到了最突出的表現。“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一句後,胡琴有一大段過門,楊寶忠先生拉得有如暴風驟雨一般。聽眾聽完了這一段奇緊的過門後聽到的卻是悠閒自在的慢唱,在強烈的對比氣氛中獲得了極大的藝術享受。

二(緊打快唱) 《斬馬謖》中“火在心頭難消恨”一段“西皮快板”中,場面上鼓點緊密如雨,楊先生的唱也毫不鬆懈,一口氣完成下來,將緊張氣氛和緊張心情表露無遺。

三(嘆聲唱法) 不要腔的唱句最後收句時音調放低,力度和語氣都有所下降,給聽眾以蒼老衰敗感覺的楊派名劇《文昭關》裡“二黃慢板”,“俺伍員好一似喪家犬”的“犬”字,以嘆氣的形式吐出,力道越來越輕,語氣自然下降,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伍員悲涼悽慘的心情,達到了豐富人物形象的目的。

四(巧妙用字) “楊派”獨創了《洪洋洞》裡“又誰知焦克明私自後跟”的“克”字的唱法。在譚富英先生的這齣劇裡的“克”字念本章“ke”,而楊寶森先生為了充分發揮他嗓音厚實的長處,將“ke”改唱為“ko”,將它唱得雄渾有力,感人肺腑“克”字的妙唱,不但體現了楊延昭懊惱的思想感情,而且成為演唱中揚長避短的典範。 五(海底撈月) 在唱高滑音時先壓低嗓音,再放高,巧妙地掩飾了他高音不足的缺點讓我們看看“楊派”《文昭關》裡“我本當拔寶劍自尋短見的“寶”字,《武家坡》裡“受了苦刑”的“苦”字,都是同出一轍。


六(拖腔流暢) “楊派”的花腔圓潤自然賞心悅目。《桑園寄子》裡,“山又高水又深無計可奈”的“奈”字,唱的音色絕佳,自然流暢、線條舒展,真可為“繞樑三日”也。

七(楊派專利) 楊派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為表達淒涼心情的時候,大膽運用“真假音”,假音即用假嗓唱出的音,在楊寶森之前是無有的。 而楊寶森先生將其大膽地用在《文昭關》裡 “爹孃呵”這個哭頭上。他沒有用傳統的平和唱法,而在“爹”字後將襯字用假音拔高,尖似厲鬼,細如遊絲,把伍員對父母的懷念和對前途的絕望心情融於唱腔中,實是超人一等的塑造手法。 八(鼻音的運用) “楊派”本來就以韻味濃厚見長,但楊寶森先生並不滿足,有時還要用鼻音來增濃韻味,加深意境。比如《文昭關》裡“我好比哀哀長空雁”一句的“哀哀”兩字全是用鼻腔發音的辦法來唱的,妙哉。 九(惜“腔”如金) “楊派”向來以長腔著稱,但“楊派”的宗旨是一切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從不為了顯示演員的某一優勢而濫用長腔。這方面的例子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十(腔長字慢) 如《武家坡》中的一句“軍營中好苦哇,哪裡來的燈亮啊!”這13個字,其中“中”、“哇”、“哪”、“亮”、“啊”6個字都節奏鮮明地悠然吐出,悅耳動聽,給人以穩當、沉著、凝重、大方的感受。 總的說, “楊派”的特色有很多。如果用書畫藝術來比喻“楊派”的話,那麼,深沉低迴的楊派唱腔,就象一幅古樸`韻味濃厚而清醇的山水風景畫令人百看不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