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生前罵人無數,所向披靡,死後為何被女弟子罵了大半輩子?

蘇雪林,清末才女,新文化運動時期高材生,曾投身女權運動,是一名被稱為“常青樹”的二十世紀女作家。然而她的出名並不是靠自己的著作,也不靠北師大教師這個身份。被世人熟知的原因很簡單:

她曾花費半個世紀,把“罵魯迅”作為自己的事業。

蘇雪林有魯迅“女弟子”之稱,卻在魯迅死後用盡力氣去詆譭,添油加醋地辱罵,要說魯迅罵人的是理性得一針見血,字字犀利,句句揭穿。那麼蘇雪林則完全是渾濁的謾罵,感性焚燒每一個字眼,且毫不留情。

這位在魯迅生前狠誇其作品,年復一年地獻殷勤的女弟子,究竟為什麼在師傅死後如此瘋狂?

魯迅生前罵人無數,所向披靡,死後為何被女弟子罵了大半輩子?

轟動文壇的變臉

在蘇雪林自封魯迅弟子的時間裡,蘇雪林對魯迅可謂是捧上天,新作問世,她撰文狠誇,恨不得摘星星摘月亮送給魯迅。蘇雪林稱魯迅的文章可同世界名著抗衡,稱魯迅是新文學界的老資格,預言魯迅的地位將會永久地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在魯迅人生的最後更加變本加厲,在世人面前對待魯迅毫不懈怠的熱情,搶盡風頭。

然而這一切卻在一夕之間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轉變。1936年魯迅永久的離我們而去,在世人沉痛哀悼的同時,三十九歲的蘇雪林彷彿忘記之前的所有事情,來了一個震驚文壇的大變臉。她高舉反魯大旗,給蔡元培寫信阻攔魯迅治喪委員會的成立。

魯迅先生屍骨未寒,她卻殘忍寫下長達四千字的論魯迅書,並公開發表。文中她大罵魯迅,那個她曾經昂首崇拜數十年的魯迅,那個曾經在她口中如同聖人一般的魯迅。稱他是二十四史,《儒林外傳》都沒有讀完的奸詐小人,稱他為衣冠敗類,轟動文壇。

魯迅生前罵人無數,所向披靡,死後為何被女弟子罵了大半輩子?

曾經通過捧魯迅搶風頭的蘇雪林,卻翻臉如此之快,更是一夜間“爆紅”,蘇雪林一罵成名。

稿約紛沓而來,她也從未停歇,汙言穢語地對待這個已經永久闔上眼睛的“恩師”。她罵他尖酸刻薄,罵他為國家大患,罵他冷血殘酷。評價魯迅雜文一無是處禍國殃民。稱魯迅的病態心理將會對中國青年造成難以磨滅的不良影響。

她這一出含血噴人的表演,令曾與魯迅有過過節的胡適都聽不下去了,認為她有失公允,並且規勸批評了她。胡適曾是蘇雪林的恩師,然而蘇雪林並沒有理會這位恩師,她屏蔽了一切外界聲音,仍舊發表文章對魯迅進行冷嘲熱諷。

然而這只是個開端。蘇雪林在全面抗戰爆發的時期暫時消停了一下。

然而在1952年她應職臺灣一大學的教授後,又像被點燃的稻草一般,全力攻擊魯迅。十五年間如一日地為罵而罵,即使被人們淡忘也毫不在乎,堅持自己“潑髒水”的事業,令人咂舌。

魯迅生前罵人無數,所向披靡,死後為何被女弟子罵了大半輩子?

謾罵的原因

蘇雪林這一出大變臉,實在令人忍不住去追根溯源其原因。那麼這千古一位的學生和文豪之間,到底有什麼過節?

第一個說法是,蘇雪林曾發表過一篇作品《綠天》,在一次宴會上,大家正在誇讚蘇雪林的文章。蘇雪林看見他的前輩老師魯迅走過時熱情地上前打招呼,然而當時的魯迅不知為何只是象徵地點了點頭,竟再也沒有再多理會她。

蘇雪林伸出的手在空中尷尬的懸空,在眾人不明所以的目光中,她彷彿被脆弱與敏感猛地擊中,從此對魯迅懷恨在心。

有人對這個看法提出質疑,為什麼蘇雪林會在魯迅死後才大張旗鼓的謾罵呢?

專家解釋道:蘇雪林很是懼怕魯迅的諷刺與犀利,不敢與之對抗。

魯迅生前罵人無數,所向披靡,死後為何被女弟子罵了大半輩子?

第二個說法,便是從蘇雪林的親近之人下手。

蘇雪林考進北師大後,曾經師從周作人學習文學概論。周作人何許人也?他是魯迅的胞弟,在胞弟前還應該有一個修飾:與魯迅決裂的胞弟。與周樹人用筆革命截然不同的是,周作人最終淪為的是一個叛國的名號。1940年的在經歷了一次刺殺後的周作人,乖乖的當上了偽華北教育督辦,被世人唾棄。蘇雪林和周樹人十分交好,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密切。

蘇雪林的另一位老師便是大文豪胡適,蘇雪林曾說過,自己最崇拜尊敬的文人就是胡適

眾所周知,胡適是魯迅的死對頭。長期和這兩位反魯人士交往,耳濡目染是不可避免的,

還有一種說法,蘇雪林是暗戀不成倒打一耙。由愛生恨,雖然這種說法很有看頭,但是確實有點無厘頭。

魯迅生前罵人無數,所向披靡,死後為何被女弟子罵了大半輩子?

罵魯的半生“成就”

翻臉大罵魯迅的蘇雪林在當時的文壇可謂是爆紅了一把,當時各大媒體報紙紛紛向她遞來了邀約。她更加的變本加厲地侮辱魯迅,從形式到內容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後來的蘇雪林為了討好臺灣政權,不停地寫文章,在她的文章裡,魯迅的形象變得十惡不赦,魯迅對他人的恩惠也被描寫的極度不堪。

過激言論迎合了蔣介石當時的政治需要,於是被各大報刊發表,蘇雪林再度爆紅,變得飄飄然了起來。她把自己罵魯迅的文章一起出版,名為《我論魯迅》。她稱自己的反魯事業已經到頂點,不願再去理會。

然而她用盡所有詞彙,不重樣的尖酸刻薄去撰寫的文章究竟如何呢?後人研究,她列舉的所有魯迅的罪狀,竟沒有真憑實據,極其荒唐地為罵而罵,令人咂舌。而她那些一本又一本的“作品”竟是一點也拿不上臺面來,技巧結構,格調水平,都十分普通。

魯迅生前罵人無數,所向披靡,死後為何被女弟子罵了大半輩子?

罵了魯迅半輩子的蘇雪林,雖然有102歲高齡,晚景卻十分淒涼,孤身一人,雙目失明。和魯迅生前的以罵警醒世人相比,蘇雪林的為罵而罵簡直是令人不忍直視。蘇雪林最能流傳的其實是她作品和學識,沒有人能真正記住她的執著謾罵。

如果傲視只是為了一己私利,那就只能叫做尖酸刻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