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15) 中年级是孩子情感情绪突变期

关注三年级现象(15) 中年级是孩子情感情绪突变期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随着孩子迈入三年级,生活环境和人际交际的复杂变化,教育与教学不断向其提出新的要求,孩子的接触面广了,认识不断加深,从而使情绪和情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中年级孩子情绪和情感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情感表现形式在发现变化。小学生很重感情。他们对人对事十分热情,虽然比起幼儿来显得含蓄些了,但仍然比较外露。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热情都易受具体事物支配。

大约在三、四年级以后,小学生的热情开始分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减少了盲目性。小学生容易激动,带有一定的易激惹性。小学生富于表情,且比较容易变化。

1.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深刻

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变成了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这一突出需要的出现,小学生情感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并丰富。如由学习成功或者失意,相应地产生愉快或沮丧的体验。

同时,其他的情感,诸如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同伴友谊感等随之发展起来,而且体验不断深刻。同是愉快,幼儿可能是由于得到好的玩具、好吃的食物,而小学生主要是得到好的分数,受到集体的表扬。在区分好、坏时,小学生不仅看表面,还能开始运用一些道德标准去评价等等。

2.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幼儿期的儿童情感稳定性较差,容易改变。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还能经常看到。从三、四年级开始,这种易变的情绪、情感表现有所减少。可以说,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步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

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当然,对这种稳定性不能估计过高。总体上讲,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还是不很稳定的。

3.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

小学生在环境的要求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抑制自己的冲动,这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情感往往内化,不以外部表情表露出来。

自控力的强弱在小学生中也表现出年龄特征,和中、高年级相比,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要差。中、高年级学生虽然也爱玩,但能够自控,一般能做好作业后再去玩,不大容易轻易被外界诱因吸引而迅速转移自己的情绪目标。

中年级是孩子情感情绪突变期

三四年级一般是10岁左右,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正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

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心理的这一变化,仍然把三、四年级的孩子当作小孩子来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会因得不到尊重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

低年级的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大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到了中年级,孩子会更多的受到外界的影响,内心还不够强大的他们很有可能因为某个方面的负面评价而低落好久。

低年级的孩子有什么事情都很乐意和家人说,我们偶尔忙没时间听孩子还会不乐意;到了中年级,孩子的性格会发生一次很大的转变,有什么话可能就不跟家里说了。一方面,这是孩子独立个性发展的一个过程,内心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重心从"听话"到"成绩优秀"息息相关。

这个时段的孩子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来评价好坏和裁判胜负。他们容易生气、发火,但他们也容易感动。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与送给他们昂贵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他们感动。

中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

三四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错误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孩子会出现"烦死了""好烦呀"之类的话语,而且这类话语的数量会一直上升,就像很多孩子在作文里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一个孩子说:"妈妈让我穿的衣服总是我不喜欢的;我喜欢长发,妈妈却让我剪成短发……妈妈这都是不尊重我的表现。"

另一个同学说:"爸爸妈妈不让我和同学玩,不让我读我喜欢的那些课外书。他们好像永远都不相信我。"

其实,孩子的烦恼并不仅仅是针对玩具、衣服、发型,或者是课外读物,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后,他的一切消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

家长要保护中年级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他们的自我激励外,还需要来自于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明;家长说他笨,他真的会变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暗示"作用。

消极的暗示:"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我家这孩子,成绩还可以,就是记忆力不好"……即使是家长对别人谦虚客套的说法,孩子听到耳朵里,也会认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在这种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变笨、变差了。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在学习方面真的有缺点,家长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

而是积极的暗示:"你很聪明";"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千万不要觉得这会让孩子骄傲,在这个阶段的鼓励会让孩子激发出很多自信心。

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中年级也是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能力的关键期。这时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是非、爱好有了明显的分辨能力,然而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方式有限,或者说不会与父母沟通,而这恰恰是促使他们情绪恶化的原因。

当孩子情绪处理不好,他们自身又缺乏自我排解的能力,就很难专心致志地学习,影响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要想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父母最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关系,说出来,看父母有没有办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科学的方法应当是这样的:

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

此时,允许孩子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值得注意的是,10岁左右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经由家庭转移到了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将成为影响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

做父母的,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你要想教育好他们,必须提前了解他们的心理。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他是在为父母而学习。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