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養老:我每月繳納養老金,為什麼還要投資基金?

白話養老:我每月繳納養老金,為什麼還要投資基金?

光光:我每月繳納的養老金可以算養老投資吧?

力力:每月扣除的那部分養老金,相當於國家強制為大家做的理財計劃:將現在年輕人工資中的一定比例交養老金,用來贍養已經退休的老人,等我們退休後,也可以每月領到下一代繳納的養老金,類似於 “現收現付制”。

因為是強制性的養老金來源,如果定得太高,年輕人的收入就會被壓垮,所以,這部分養老金只可能滿足老人們的“基本生活所需”,並不是發家致富的途徑!

光光:我每月老老實實地繳納養老金,為什麼還要額外投資基金?

力力:人口老齡化+社會少子化的共同作用下,“現收現付制”難以持續,而養老金的主要來源是年輕人的養老金,所以,養老壓力很可能持續增加。

瞟一眼我國贍養比例變化圖(預測),簡直是肉眼可見的危機啊

白話養老:我每月繳納養老金,為什麼還要投資基金?

數據來源:社科院《改革內參·高層報告》

但人口結構已形成,未來年輕人驟減+老齡化加劇是我們躲不過的劫難。所以,想要發家致富、過上令人羨慕的無憂老年生活,還得靠自己早做打算啊!所以個人養老制度的發展迫在眉睫。

光光:經常聽說的“養老三大支柱”是什麼?

力力三大支柱請見下圖——

白話養老:我每月繳納養老金,為什麼還要投資基金?

即:退休收入=國家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

其中,基本養老保險的收益都很低,因為事關老百姓的養命錢,國家不敢亂來,只委託給指定機構打理,優點是穩健

而年金對不少企業來說是個較高的負擔,目前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第二支柱,一般是國企或者較好的民企才給員工繳納。

而個人養老部分,我們可以選擇增加權益投資倉位的養老產品,這部分可以說是提高退休收入的最大變量,既可以存錢養老,又可以做點理財增值,戰勝通脹,一舉兩得。

光光:為何選擇公募基金來運作養老金投資?

力力:公募基金是法規最嚴格、信息最透明的資產管理機構,而養老金管理所需要低風險能力和絕對收益能力,公募基金是可以做到的。管理養老金方面,公募基金將發揮出以下自身優勢——

(1)賬戶透明: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法規極嚴,投資者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錢都投了些什麼;

(2)收費低廉:基金的管理費相對低廉,管理機構賺取的是服務費,而其他資管機構賺取的是利息差

(3)潛在回報更高:長期來看,往往不承諾的最低收益的長期收益更高,而基金立法不允許承諾最低收益,因為公募FOF投資權益資產,長期收益或能優於其他養老產品,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基金的收益,但通過一些數據,我們也能看到未來的一些可能性。

公募基金20年,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16.18%,債券型基金平均年化7.64%,累計為6億基民,創造超2萬億盈利。(銀河證券,截止2017年12月31日)

公募基金作為

社保企業年金的管理人,分別為二者實現了9.26%7.57%的平均年化收益。(新華網,2007-2016年)

若以大致可衡量全市場基金整體收益水平的中證基金指數,作為定投對象進行測算:過去15年,每月投入2000元,最終可實現113%的累計收益,積攢76萬的本息。(wind,截止2018年9月30日)

(“白話養老”系列待續)

本文系頭條財經“理財大賽、分享理財知識”活動參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