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氾濫的困惑:全球化格局走向新秩序下的碰撞與重塑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長文,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參與評論、轉發與收藏。我是小歐,感謝關注!

金融氾濫的困惑:全球化格局走向新秩序下的碰撞與重塑

天量QE再次來襲,這一次是力挽狂瀾還是頹勢難挽?

世界格局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動盪和不安,危機正面來襲,我們何以自處?人們在應急和長遠兩個方向上進退失據,單純的貨幣灌輸還能否力挽狂瀾?

如今世界各大央行正有苦難言,在複雜的經濟發展形式下,傳統的經濟學數據模型正在失去作為參考的指導意義!宏觀上定位艱難,微觀上梳理起來也很困惑,雜糅著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迷幻的局面,特別是在間隔節奏越來越短的突發事件處置上,單一化的手段顯得捉襟見肘,讓人們應接不暇!

格局動盪,秩序爭議,事態百出,這些亂象都是身處變局時代的客觀表徵,內在是基於各國經濟形態發展存在的弊端迸發出的極端負面情緒,人們在此過程中如何有效思考當下和未來?這是最難權衡的利弊因果。

相比來自於危機正面的拷問,更可怕的是我們基於傳統經濟思考的慣性和正在展現的新趨勢之間存在劇烈的碰撞和博弈,行為和思考的撕裂正蔓延向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焦慮和不安似乎已經取代積極和展望成為新一輪週期下的情緒爆點,加上處置危機舉措的考量無法周全全球經濟利益的權衡,這帶來了整個時代最核心的拷問:我們在接下來到底應該怎麼辦?

各國以金融秩序串聯起來的經濟全球化在過去以合作共贏的方式扶持產業分工,在底層加工和高層技術上對接完美,現如今這種過去看起來十分牢固的格局正在因為分歧加大而逐步瓦解,很多過去被繁榮忽視的暗流正在不斷刷新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

為了應對這些短時內發的週期危機呈現,各國政策層都在加碼金融調控,在已知的手段基礎上以更加大的力度去延遲危機的爆發,但看起來這並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核心關節。

過去我們已經在過度消耗金融手段的耐受性,天量貨幣投放下所有呈現出來的效率衰減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變金融形態,如今世界經濟還能否在這如潮的貨幣灌輸下重新煥發生機?


金融氾濫的困惑:全球化格局走向新秩序下的碰撞與重塑

一、頂層需求衰減疊加產業變革契機

其實從本質上講,一切興衰皆有輪迴,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到現在出現很多前所未有的要素環境變化,這些變化正在深刻指引著時代發展之路,特別是對我們世界經濟的重新定位,這會讓我們很深刻的感知什麼是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代!

經驗是過去我們仰賴於解決問題的關鍵,過去人們在歷史中總結和反饋了經濟肌理髮展的內在規律,企圖透過這些寶貴的,甚至是付出過慘痛代價的定位幫助我們解決現有的問題,這是人類思考的意義。

危機中我們思考生存,發展中我們思考進步,如果說一種全新的世界格局正在萌芽,而這種萌芽中帶著巨大的新舊撕裂和痛苦,我們還能依據以往的“已知”來解決“未知”嗎?

你們知道嗎?世界人口承載已經接近達到真正的巔峰,這就意味著過去經濟發展的總需求已經接近飽和,衰落的需求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傳統的經濟思考方式不再適應時代發展,意味著宏觀經濟結構將出現顛覆性鉅變,意味著資源消耗的形式和內容將重新定義,意味著大量產業價值必須被重新改寫,意味著市場冗餘和競爭將無比慘烈,意味著全世界的人們都必須要重新校準生活意義……

而對於上述改變,我們完全沒有做好準備,正是因為沒有做好準備,才會如此充滿爭議和焦慮,才會出現越來越多對現存經濟秩序的叩問和反思,才會有那些看不見的利益糾葛和反覆。

對於危機,感觸最敏感的必然是處於市場前沿的產業,最簡單的經濟關係,最深刻的時代內容,從需求到生產,從生產到市場消費,這就是經濟的全部!當緊密的產業鏈受到全範圍的需求衰減衝擊,那麼過去的擴張再擴張就會變成冗餘,冗餘意味著價值衰減,意味著供給過剩下的浪費,意味著產業變革時代真正到來!

時代前沿牽引,產業核心從無限制擴張變成了專注優化價值,那麼也就意味著產業技術革新成為未來的主導方向,體量不再是供給的主閥門,即使是低端產業也會被智能型效率提升所抬高,真正的全方位優化時代來臨了!


金融氾濫的困惑:全球化格局走向新秩序下的碰撞與重塑

二、世界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前所未有

全方位的優化時代使我們正在面臨一個非常具備衝擊力的變革節點,無論是好是壞,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註定都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有太多的變量正在不斷改變著人們過往的經驗認知,比如金融秩序,比如產業結構,比如市場形態,又或者基於整個世界的經濟行為似乎都在劇烈碰撞著,這些細節變化的複雜性正在把我們過去認為無比穩定的傳統秩序一點點動搖和顛覆。

在動盪年代針對現代經濟內容梳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複雜性不僅僅是來源於牽連的深度和廣度,更多的是理論認知和實踐總結之間存在著越來越多的溝通成本。已成事實的過去是我們以需求劃定了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穩定發展了各種市場框架,延伸各種經濟關係和運作法則,希望這種穩定的約定秩序能夠維護人類社會均衡協作,並最終滿足我們的生存和進步的需要。

全球化不是一個簡單的一體化經濟概念,它涵蓋著世界大合作的交流基礎,在這個趨勢發展的過程中,各國經濟的利益紛爭被壓縮擱置,實現共同開發和攜手共贏,上至產業實體,下至金融貨幣,從人才交流到貿易往來,從商品互通到市場聯繫,這些要素全部都從過去單一的國別經濟概念上升到了世界認知級別。

在全球化認知的帶領下,我們過去幾十年儘管也偶遇危機的魅影,但仍處於積極的展望和持續的進步當中,緊密合作的世界融合讓很多產業鏈相互關聯,並取得了實質性的推動成果。

為什麼當下我們會陷入質疑和批判全球化的旋渦中?實際上這也是時代變化帶來的挑戰!

首先就是歐美髮達國家的高福利社會正在陷入難以為繼的掙扎中,輸入性商品市場的萎縮已經肉眼可見,產業低端供給依賴和強制性技術壓制減弱,這導致大批產業的基礎被動搖,內需不足加上收入無法支撐,高福利體制下的矛盾日趨上升。於此同時金融形式和效果的泛濫一發不可收拾,負利率和高債務的極端已經顯示出了問題的高度複雜性,甚至到了我們無法掌控的地步,這是相當可怕的現象!發達國家本來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秩序的享受者,他們在傳統世界經濟體制下透過產業轉移和技術輸出來謀取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紅利。

其次源自於發展中國家的持續性進步,它們在過去的經濟框架中承擔了大量勞動和資源輸出型的產業角色,透過出讓廉價勞動力和原始加工資源換取技術進步的基礎,這種形態孕育了原始資本積累和產業孕育形態,在不斷完善和優化的過程中,它們逐步擁有了更多的產業話語權。

在傳統框架上西方主導的互補性經濟協作是為什麼過去幾十年全球化能夠取得共識的原因,發達國家需要分工製造,享受高福利的消費型市場經濟,而發展中國家需要產業加工和資源出口換取工業基礎技術完善和生存發展需要,這一切如此契合且具備向心力!

可是如今這種穩定正在被現實瓦解,他們內部的原因加上發展中國家的持續進步,一定程度上讓這種合作的基礎被弱化了,因而大部分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密集出現在了這些發達國家的利益訴求中,這就是當下這個時代把穩定變成不穩定的來源。


金融氾濫的困惑:全球化格局走向新秩序下的碰撞與重塑

三、單一化的金融手段無法解決時代矛盾

當整體秩序開始動搖基礎,很多事態矛盾就會變得極其尖銳,因為在世界經濟宏觀邏輯上的問題,實際上很難在現實執行層透過短時危機呈現出來的程度加以解決,甚至連優化都會很困難。

傳統的世界經濟秩序是圍繞著發達國家體制需求邏輯來展開的,一開始源自於二戰的戰後成果,隨後逐步強化為頂層產業邏輯和市場貿易分工。而在這個過程中,西方資本一向都仰賴於形態輸出和技術壟斷來鞏固地位。

從危機爆發的內容上看,從債務到次貸,這次又上升到了公共衛生安全(這中間包含了對於基礎產業製造的拷問)和能源結構性危機,內在清晰的脈絡是拷問在西方資本享受高福利消費卻強制依賴外包產業遷移的根本性矛盾,一個國家弱化基礎產業卻想憑藉秩序優勢享受著全球化的紅利成果,這種形態必不長久。

我們看看西方在解決這種根本性矛盾上的做法,實際上始終都在飲鴆止渴。他們寬泛依賴金融的強刺激,企圖在矛盾的表面層次上單一解決問題。現代凱恩斯主義確實理順了資本金融在衍生領域的很多基礎性問題,但是在適用性的金融弊端上卻沒有考慮到經濟耐受性和刺激效能的衰減。

一次次的天量QE,一次次的利率下調,表面上看起來是解決了危機,但實際上是助長了消費信貸主義的泛濫,西方社會沒有辛勤勞動,卻可以憑藉金融供給享受消費福利,這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的弱化程度,同時世界技術普及性時代的到來,卻在進一步瓦解了西方工業技術的壟斷性,弱化的工業基礎和技術壟斷又進一步推升了西方社會對於強金融的依賴,這本身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時代矛盾。

單一化的金融手段無法解決核心桎梏,只會進一步助長西方社會的不均衡邏輯,當時代拷問不斷藉助危機顯現,我們就會看到躲得初一躲不過十五的傳統秩序瓦解過程,這種徹底顛覆的時代力量正在迎面走來!


金融氾濫的困惑:全球化格局走向新秩序下的碰撞與重塑

四、阻礙經濟潮流的仍然是利益思考

宏觀危機比事件危機來得更加隱蔽,加上應對手段的單一化,讓人們不得不更加憂慮時代的前景,畢竟這些變數確實前所未有。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關注危機之外阻礙經濟邁向新趨勢的還有各個國家對於全球戰略利益的思考。

西方發達國家肯定仍寄希望於傳統秩序下的優勢能夠延續,他們根植於資本的耕耘會在某種程度上越發強烈,包括利用危機中的金融滲透和緊縮意義上的產業再造,但是效果在顛覆走向面前究竟能否撐持得了多久,這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我們已經可以在現實處境中越來越多的感受到了爭議和矛盾的突出,會有很多的爭端表面化,這都是西方社會為了維持傳統經濟架構所呈現出來的極端過程,也是他們的利益思考所在。

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在過去數十年積攢下來的產業定位和技術儲備下,雖然也同樣面臨危機考驗,但和發達資本國家階段性的要素影響不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述求仍會聚焦在發展和優化的思路上。但在傳統主流秩序將變未變的節點,維持這種思考非常不容易。這會遭受到兩個方面的考驗,其一來自於外部危機衝擊和發達國家金融轉嫁的風險,其二是來自自我內部改革牽引的困局難點。

因此發展中國家仍需要在夾縫中去贏得自我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並期待能夠在時代蛻變中找到新的定位。

舊的趨勢的瓦解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考驗,而且這種考驗也許會很長久,並不會侷限於一兩次週期危機下的負面抑制。如果我們的核心經濟邏輯思考仍然侷限於各自為政和利己化思考,這種不再穩定的經濟全球化蜜月期很快就會走入消亡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日趨動盪的利益爭執和產業撕裂,負面情緒會越發滲透,直至人們真正開始反思宏觀時代的新定位。


金融氾濫的困惑:全球化格局走向新秩序下的碰撞與重塑

五、尋找未來和展望新的穩定秩序

儘管各國的利益述求不同,但是過去全球化的邏輯定位並非完全一無是處,只是因為這種秩序存在著諸多的不合理性,因而受到時代規則的考驗。

其一在於全球格局下的定位過於不均衡,西方資本發達國家,藉助秩序優勢、市場定位、金融滲透以及產業技術等要素奠定了全球化格局下的高端地位,因而也就能堂而皇之的藉助產業遷移下的分工合作來獲取高額的利潤和豐厚的消費市場供給回報。而反觀發展中國家,則在這個全球化的秩序下要付出很多的代價來謀取生存,包括了人力、資源、環境、市場以及產業適應等等。這種不平等地位下的全球化契合實在不是長遠且和諧的發展邏輯,世界經濟必然會因為利益的衝突出現嚴重的考驗。

其二在於世界經濟基礎需求上的飽和加劇了各國產業之間的競爭關係,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全球化下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這是因為過去經濟融合時代大擴張造成的產業惡果,人們過去從來不曾思考過世界經濟的侷限性會出現在需求層面上,技術普及和產業分工帶來了各國在產業同質化上的矛盾,同時還帶來了全球化下的產業爭議和利益博弈,因而這種變量也加劇了全球化下的不均衡。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出現在瞭解決危機的處置失衡上,各國身處全球化時代,但卻在危機處置上從未站立在世界經濟影響的角度來處置,利己化和各自為政下的金融氾濫已經嚴重阻礙傳統經濟手段發揮作用,更可怕的是當前這些危機從本質上說都是來自於歷史危機處置遺留下來的疊加問題,極端金融是傳統秩序最後的遮羞布。

這些全球化掩蓋下的不合理性造就了當前人們的思考困惑和利益糾葛,如果說世界經濟格局正在新舊碰撞,那麼我們如何尋找新的全球化經濟穩定秩序?

全球經濟格局一體化是一個偉大的人類構想,實踐過程中出現了階段性的矛盾並不是否認全球化經濟的理由,我們需要做得是針對上述缺點給予真正的秩序重塑和定位,打破西方壟斷話語,平衡世界各國經濟述求,明確宏觀邏輯上新趨勢的引領,改變產業價值和發展邏輯,節制使用金融手段,優化要素市場的供給和生產,把真正的競爭放在合理規則下。

如果我們的思考能夠真正把這種價值全球化放在攜手共贏的位置上,我們仍可以以此來期待新的未來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