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的機制、危害及應對

“出軌隊又得一分,吸毒隊和嫖娼隊需要加油了……”

這是前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調侃娛樂圈吸毒、出軌的亂象,這個段子包括了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癮”,除此之外,現實生活中還常常見到青少年沉迷於虛擬網絡的網癮等等。那麼“癮”的形成機制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有什麼樣的危害呢?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呢?本文就嘗試從腦科學的角度做一個初步的探討。

「七木筆談28」腦因_“癮”的機制、危害及應對

神奇的獎賞機制

首先,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讓我們作為造物主,來設計一種生命,讓這種生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下去,那麼我們應該設計一種什麼樣的機制呢?我想,如果讓我來設計,我會設計一個獎勵反饋機制,每當這個生命做了有利於生存和發展的事情的時候,我都給他一定的獎勵,以鼓勵他以後繼續做類似的事情,從而這個生命就能更好的適應環境,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下去。

科學家通過研究認為,在我們人類就存在這樣一種獎勵機制。在這個獎勵機制中發揮核心作用的一種物質叫多巴胺,瑞典科學家Arvid Carlsson確定多巴胺為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使他贏得了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


「七木筆談28」腦因_“癮”的機制、危害及應對


研究表明,多巴胺與智力、記憶、睡眠都有很大關係,也與帕金森症、抑鬱症等有很大關係,然而最讓神經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及精神病學 家興奮並津津樂道的,是多巴胺在“上癮”中所起的作用。普遍認為,當人們做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的時候,比方說贏得了一場比賽、吃到了美味的食品或者取得了一點成績,大腦中多巴胺含量都會增高,從而讓人感覺更加快樂和幸福,這就是人類的一種獎勵機制。

這種獎勵機制,不管是來自造物主的設計,還是來自長期的進化,其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甚至可以說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種機制是非常完美的。然而,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這個機制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個缺陷是什麼。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如果這個機制是造物主的設計,那麼只能說,智者千慮也有一失。如果這個機制是幾十億年的進化所形成的,那更加證明沒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

這個機制的缺陷在遠古時期,體現的並不明顯;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新事物出現速度越來越快,這個機制的缺陷開始越來越多的展露出來。這個缺陷就是:現在出現了一些並不利於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事物,這些事物能夠直接或間接讓人體內多巴胺含量升高。

比方說毒品的出現,毒品可以通過人的吸食或者注射,直接到人體內與吸收多巴胺的受體細胞結合,從而將多巴胺擠出受體細胞,從而使體內多巴胺含量在短時間內急劇升高,給人帶來極致的快樂體驗,甚至會出現幻覺。比如色情網頁的瀏覽、玩虛擬網絡遊戲等,也可以讓大腦的多巴胺含量達到較高水平,從而讓人感到愉悅。這些都是些新生事物,是大腦的獎賞機制在進化過程中沒有遇到的新情況,短期內,大腦還不會進化出一套與其相適應的機制。

成癮的最大危害

毒癮、黃癮、網癮等等,都會對大腦和身體造成很多傷害,科學對此有很多的研究,在此不展開論述。我主要想說一下,成癮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危害,我認為這個危害可能是最嚴重的。

正如剛才所論述的那樣,沉迷於毒品、色情和網遊的人們,他們找到了一種獲得獎賞更加便捷的方法,這個方法比努力奮鬥便捷許多,而且獲得的獎勵更加豐厚,這樣所造成的後果就是獎勵機制完全被破壞或者替代。長此以往,巴多胺的刺激閾值越來越高,正常奮鬥所獲得那點獎勵水平已經達不到刺激閾值,不能引起快樂和幸福感,最終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奮鬥動機的缺失。這也是我們發現為何沉迷於網絡、色情和毒品的人,他們大多感到人生沒有意義,大多沒有奮鬥目標,缺乏朝氣和活力。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本來運動員需要全心投入的訓練和努力的比賽才能得到最後的獎盃,然而有一天忽然告訴他們,每個人只需要天天睡大覺,也能得到獎盃,那麼就沒有人有努力奮鬥的動力了。長期這樣下去,你最後再給他一個獎盃,也激發不起來他去認真的訓練和比賽了。

我們的態度

對於毒品,這是堅決不能碰的東西,其對巴多胺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正常數值,對大腦底層系統的改變已經遠遠超出了意志力可以控制範圍。可以說,一旦沾上後果就非常嚴重,所以千萬不可因為好奇去試試,染上毒癮的只有找專業機構戒掉,不然一生就被毒品操縱了。


「七木筆談28」腦因_“癮”的機制、危害及應對


對於網遊和色情上癮,我持適可而止的態度。我國傳統文化最講究中庸,這也是對自然和宇宙深刻觀察的結果,古人發現,幾乎所有的事情,極端都是不好的,而做到一個適可而止的度是最佳的選擇。至於這個度應該如何把握?我覺得每個人的度都是不一樣的,我不認為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奮鬥就是成功。

我還是堅持我在講成功時所持有的那種觀點,就是明白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辯證關係,只要能夠接受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結果,那麼所有的行為都是可以的,都是成功的。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明白了沉迷網遊會造成大腦獎賞機制紊亂,會影響身體健康,會使人意志消沉,那麼我們考慮一下,我們能不能接受這種結果,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如果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那麼沉迷多少時間都是可以的,無可厚非;如果不能接受結果,那麼就要有意識的控制一下沉迷的時間。讓自己的接受程度和控制程度統一起來,我認為這樣就是成功的。

如果有人說,我既不能接受結果,又控制不了沉迷的時間怎麼辦?對於這種想法,我的答案是非常抱歉,我實在想不出來是靠什麼樣的神經迴路,才能夠做出如此怪異的舉動?既不願意承擔自己行為的結果,還非去做這種行為,難道是想對抗宇宙的因果法則嗎?

明白了這種獎賞機制,我們還可以利用這種機制,讓我們慢慢的對積極、向上、陽光的事情上癮,這個問題留在後續再慢慢展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