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林風眠 | 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1928年,在杭州國立藝術院紀念週的大會上,林風眠作了《徒呼奈何是不行的》演講。闡明瞭藝術要著眼於教育,而教育要著眼於未來,給當時中國藝術之發展指出了一條前進的道路。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摘取林風眠先生的這篇演講,領略林風眠對於藝術高瞻遠矚之所在。

林風眠 | 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諸位同學:

藝術家也同別的什麼家一樣,在現在的中國,往往只對著紛亂的現狀嘆氣,卻又覺得無事可做。

這是非常錯誤的。如果,真要把中國的藝術運動當作我們不可猶疑的責任,則中國藝術界愈是紛亂,我們所應做的事就越多。

無疑的,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無論鄉村與都市,多數人所欣賞的還是月份牌這類東西;就是絕無僅有的老藝術家們,仍在抱著祖先們的屍體,好像正在欣賞著腐爛的臭味,不惜自禁在冷冰冰的墓洞中,拒絕一切曙光與新味。

從縱的方面來說,特別是以禮樂為尚的中國,歷史又已演變到五千餘年之久,比較後進國的文藝都已突飛猛進到光華燦爛的時候,我們反而沒有人懂得藝術,多數藝術家所製造出來的又都不是真的藝術品,我們祖先們的創造力以及獨往獨來的風尚,亦都淹滅渙散到不可收拾。從橫的方面來說,中國國立的藝術教育機關雖還很少,但私立學校不為不多,往往有從十八歲辦藝術學校起一直辦到三十幾歲的人,在這十數年的長時間裡,從民間有許多有為的青年跑向都市來,為了學習藝術,把父老們血汗換來的金錢不斷的浪擲,然而,在我們藝術創作上,到底得到了什麼代價?

林風眠 | 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1929年林風眠(右二)與潘天壽(右三)等國立藝術院赴日教育考察團成員合影

是的,我們悲憤著古代藝術之純樸而有創造力者已經完全失傳,我們哀悼著近代藝術之龐雜混亂、莫衷一是,我們尤其惋惜著目今新進作家之因未得良好基礎,致使藝人的數目雖增多而真正的成績卻往後退!

但是我們就此失望嗎?我們就此搓手頓腳徒呼奈何嗎?

不能的,醫者要從病症中悟得奇妙的處方,聖者要從人類絕望中尋出高貴的教旨,真正能致力於藝術運動者要從中國藝術界如此紛亂的悲哀中,更堅決更有勇氣更勇敢地去找出藝術的生路,徒然失望,徒呼奈何是不行的!

有人或者會相信這種懦怯者的話:他們會就斯賓塞的名言,下一個可笑的轉語,斯賓塞說:“下等動物把許多生命力都消磨在生命的維持同繼續上,人類卻在滿足這項要求以外還有餘力”;而他們的轉語是,“有時下等動物的生活比人類容易得多,在山林原野中老鷹要一匹野兔不大成問題,人類卻不然,尤其在現在的中國,不但窮人們要幾隻銅板是不大容易,就是大多數人,在這種環境之下,恐怖中之最恐怖的還是生命不易維持得安全,更不用說繼續了!”於是他們的結論是:維持生命尚不能,還哪裡談得到藝術的賞鑑!

林風眠 | 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漁婦》 林風眠

20世紀5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林風眠 | 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棲》 林風眠

20世紀7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然而這不是十足的事實。普遍鄉村與都市,我們有我們的冶遊者,有我們的縱酒者,有我們的賭徒,有我們的煙鬼,有我們的種種黑暗的處所同卑劣趣味中的浪費者!誰說他們沒有餘暇?他們的餘暇正苦無法消磨,因而不得不把本來可以維持生命的餘暇用在蹂躪生命的事業上!

人,無論上智與下愚,鬱是有理性有感情的動物,假如有光明的道路可走,他們絕不會甘願死在黑暗的路上。一般中國寶貝們目今趣味之惡劣是真實的,這正同中國現代藝術界之紛亂龐雜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中國的藝術家未見得不想強自振拔,中國人對於美的賞鑑的需要,未見得輸於他人。但是,我們的藝術家們,我們叫人家去賞鑑什麼呀?大多數的藝術家給人家些什麼真正的藝術品?社會方面給人家有什麼美的,或製造美的建設?

使我們失望的正是我們自己啊,我們還要怨天尤人?我們還要徒呼奈何?

林風眠 | 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黃花》 林風眠

20世紀5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林風眠 | 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仕女》 林風眠

20世紀6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林風眠 | 國人懂得藝術的是太少了

《軋鋼》 林風眠

20世紀50年代

上海中國畫院藏

中國已往的歷史自有它光榮偉大的一頁,創造的絲曾織就了古代的藝術斑斕的痕跡。但過去的是過去了,時間不留情地把我們拖到了現代,要希望在已死的蠶裡抽出新鮮的絲已是不可能,已經為時代腐壞了的舊錦也不必再去留戀,我們只有鼓起勇氣負起責任,培植我們的新桑,養育我們的新蠶,使將來抽出來的新絲,織成時代上更燦爛更有光澤的新篇幅,這是我們應有的希望!

更以新藝術的光輝照耀我們的時代,以自我個性與時代思想組成的美的概念自然很重要,而從自然現象中所得來的與許多舊的經驗所組成的技術也是很重要的成分之一。要得到後者的確實的把握,這就不得不記著芬奇的一句名言:“到自然中去,做自然的兒子。”惟有從自然那裡認出自然的真實面目來,才能得到技術上真實的而且基本的訓練;也惟有得到真實的基本技術,我們才能表現真實的美的概念。

大家都承認,藝術家所以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一方面自然因為他在於表現技術上有專門的修養,一方面尤其因為他有一顆藝術家的心,這心是:同情心比平常人來得特別熱烈與深刻,意志力比平常人來得更果敢與堅強。那麼,敬愛的藝術家們,請拿出醫者聖者的情感,請拿出勇敢奮鬥的毅力來,不要徒然對著國人惡劣的趣味一嘆,立刻負起藝術運動的責任,培養你的實力,掬出你的慧心,抬出你高貴的作品,要把這些可憐的同胞拯救出來,中國的藝術界才有救!

再說一次:真要把中國的藝術運動當作我們不可猶豫的責任,則中國藝術界愈是紛亂,我們所應做的事就越多。

(本文為林風眠在1928年杭州國立藝術院紀念週的講演,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