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學生的寬容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寬容的尺度?

“寬容”,《現代漢語詞典》對這個詞的解釋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如果將它應用在教師身上,指的是:對學生所犯的過錯,採取不計較、不批評或者不深究的處理方式,以幫助學生、教育學生為目的,以平和的、包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學生犯錯的時候。上課遲到、沒有完成作業、偷偷在自習時間玩手機、和同學打架鬥毆等。每到這個時候,教師就得停止手頭的工作,去處理這些事情。有些教師沉不住氣,不僅自己生氣,還要對犯錯的學生大發雷霆。揪住這一件事情,一定要查個清楚,停了學生的課,把家長請到學校來,道歉、認錯、寫檢查。等處理完了,不僅搞得自己疲憊不堪,而且也不一定達到所希望的結果,學生雖然表面上認錯了,心裡卻很不服氣,甚至對教師產生敵對情緒。

我們知道,作為教育的對象——學生來說,他們的主要特點就是身體和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或者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學生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探索、不斷失敗,然後再嘗試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和過錯,教師所要做的就是不斷髮現和糾正他們的錯誤,最後達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目的。

教師在幫助學生克服缺點和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需要恰如其分的寬容。教師對學生寬容了,才能心平氣和的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方法和途徑,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寬容從表面來看,似乎是對學生的忍讓和妥協,但是實質上,寬容是一種以退為進,效果明顯的有力的教育措施,經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教師對學生的寬容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寬容的尺度?

那麼,教師應該從哪幾方面來體現對學生的寬容?

一、認識上的寬容。許多時候,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老師只看表象,而不去調查和分析學生犯錯誤的深層的原因。只是一味地批評教育,不去尋找錯誤的根源。有的時候,本來是一件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小事情,比如:有個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實在想不出來一道題該怎麼解,就借同學的作業本參考了一下,不巧被老師看見,認為是在故意抄作業,在全班面前給予批評。像這種情況,老師完全可以小事化了,不去計較,問清楚情況之後,當做什麼也沒有發生,既讓自己省了心,還讓學生心存感激。

還有的學生,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老師昨天剛因為一件事批評了他,叮囑他不要再出錯,結果今天就又捅了婁子。讓他寫了檢查,做了保證以後絕不可以再出現類似的錯誤,可實際上他又控制不住自己,老師辦公室還是看到了他的身影。如此反覆的犯錯,老師就會以為學生在和自己過不去,變得脾氣暴躁,甚至對學生徹底失望。每當這個時候,老師一定要剋制住自己,要以平和的心態去認真調查分析,做到思想認識上的寬容,然後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去教育學生。

二、態度上的寬容。作為教師,從認識上理解寬容,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畢竟我們在從事教育事業之前,已經接受過針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而進行的培訓。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在對待學生的態度方面,往往不容易把握,難免失去控制。特別是對於年輕教師,剛參加工作不久,血氣方剛、熱情高漲,很想幹出一番成績來,眼睛裡容不得一粒沙子。在對待學生態度上,極易走偏左的路線。

有些學生,屢次犯錯,有時候錯誤比較嚴重。老師對他一再批評,不僅不承認錯誤,而且還不改。這是最讓老師不可忍受的事情,在盛怒之下,對學生放棄了寬容,要麼對學生停課、寫檢查,要麼把學生家長請到學校來,輪番說教,或者乾脆讓家長領回家,慢慢反省。這樣一來,學生和老師的矛盾就會加深,甚至不可調和。老師要做的首先是平和心態,控制情緒,冷靜思考學生屢次犯錯的根源,從態度上讓學生感到有迴旋的餘地。然後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慢慢感化,切不可因為一時的衝動,而讓局勢變得不可收拾。

教師對學生的寬容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寬容的尺度?

三、要求上寬容。每一個學生因為個性的差異,造就了行為、習慣、愛好,甚至錯誤的不同。幾個學生一起犯了錯,他們錯誤的程度也是不一樣,所以對待錯誤的認識也不一致。有的學生主動承認了錯誤,而有的學生從不主動,只是看到其他人“繳械投降”了,才不情願的低下頭。還有的學生如堅強的戰士一樣,不僅不承認錯誤,在老師面前從容不迫,像對老師示威一般,弄得老師哭笑不得。

遇上這些犯了錯誤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視同仁。主動認錯的學生,可能心理比較敏感,情感脆弱,承受能力較差,如果要求太高,壓力太大,可能出現心理崩潰的表現。好多的活生生的案例警示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表現,對有些學生切不可過分指責。對於屢教不改的學生,要求就得稍高一些,除了對他們態度要嚴肅,言辭要不卑不亢,關鍵還需要剛柔相濟,軟硬兼施,這是考驗一名教師耐心和毅力的時候。

根據以上幾方面的的寬容,來說一說教師對學生的寬容的尺度的問題。

在對待學生的錯誤的問題上,我們不贊成不由分說,“一棍子打死”的做法。這樣不僅可能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而且也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和我們教書育人的原則相悖。但是,我們也不主張以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為理由,一味地寬容。有時候,過分的寬容,反倒是增長了學生犯錯的勇氣,知道犯了錯老師也不會對我怎麼樣,乾脆一錯再錯,這其實就是對錯誤的縱容,不僅有害於學生,而且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

所以,教師對學生寬容,要建立在幫助學生認識到錯誤,給他們創造最大的改過機會的基礎上。根據學生錯誤的根源、性質、嚴重的程度和造成的影響的不同,使用相應的方法,既不讓情節輕微的學生心裡留下陰影,也不能讓情節惡劣的學生僥倖逃脫,形成“你奈我何”態勢。在不觸犯國家法律法規,不傷害學生身體健康和自尊心,不給自身帶來麻煩和損失的前提下,施行寬嚴相濟的策略,管理好學生,保證自己的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教師對學生的寬容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寬容的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