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在日常中你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朋友頻繁地讓你在出國時幫忙代購買東西,但是你自己的行李已經超重,不好意開口拒絕,你只好次次同意。

同事求你幫他做完屬於他的工作,但是你手裡的工作還沒完成,礙於情面,你不得不接了過來。同學請你參加一場陌生的聚會,明明你很忙,考慮到朋友的感受,你犧牲掉休息時間、硬著頭皮赴約。

很多人都不想當“老好人”,但是出於種種原因,比如害怕發生衝突、被親情友情及人情綁架、拒絕的方式不夠堅決等,使得自己沒能說出本心,無法立即拒絕。

曾經看過一部韓劇名為《我們無法成為野獸》,新桓結衣扮演的女主深海晶就是職場中典型的“老好人”,從不會拒絕,超額完成不屬於自己的工作,同事聚會她來服務,甚至客戶要求她下跪來承擔其他同事的錯誤,她都沒有拒絕。

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這是典型的“被動內疚”的“老好人”性格。

“一想到別人可能因為沒有得到我的幫助而被責罰,我就會內疚,都怪我害了他們,於是就馬不停蹄的幹起活來。”

為什麼會成為職場中的“老好人”呢?

1、不自覺地被動內疚

霍夫曼曾經說過何為正常內疚:當一個人主動傷害了他人,或違反了道德準則,而產生良心上反省,並且希望對行為負有責任的心態,這是內疚,是正常的。

而不正常的“老好人”內疚是因為他們過於關注他人的感受

對於“老好人”來說,似乎拒絕幫助別人和傷害別人沒有區別,在他們心裡沒有幫助到別人是我的錯,將別人的情緒、感受放大第一位。

為了獲得心理安慰,降低自己的內疚感,職場中的“老好人”往往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或是做出補償性行為來彌補自己的拒絕。

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2、總是害怕被孤立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透明度錯覺”:我們總是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度。但其實別人並不會像我們以為的那樣注意自己。

有很多人害怕在職場中被孤立,擔心拒絕別人會讓別人不喜歡自己,就毫無怨言地幫同事幹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的工作;下了班還要給同事的朋友圈點贊,如果發現同事們聚會沒有叫自己,就害怕自己被孤立了。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職場環境讓我們不斷妥協,強迫自己做“老好人”,其實是因為自己害怕不被認可,才處處討好他人。但現實是,只有你自己會在意自己的行為,你可能為白天的一個小失誤懊惱,但是根本沒人注意這個問題。

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3.擁有非對抗性特質

非對抗特質指的是習慣用非對抗的方式來應對矛盾的人。這類人害怕衝突,從不為自己辯解,處事溫和,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意見,典型的職場“老好人”。

這種特質產生的原因可能與我們從小的教育有關,比如你的父母總是誇獎你溫和、乖巧懂事並且在你面前貶低那些與他人起衝突的人。

這樣會讓我們對沖突的認知陷入誤區中。認為衝突是不好的,如果和他人起衝突我們本身也是不好的。

非對抗特質的人難以處理衝突,為了克服衝突帶來的不適,就會不斷的妥協。

比如同事請你幫忙,你本來沒有時間,但是害怕拒絕同事引起的衝突,就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去滿足同事的要求。

為了營造和平的氛圍,這類人會犧牲自己的言論,取悅他人,所以常常吃虧。非常矛盾的是,因為自己的言論沒有得到尊重,又會感覺很委屈。

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老好人”的內心也是很糾結的,不斷的想自己不應該對別人太好,一邊又不忍心拒絕別人的要求。總之是既猶豫又痛苦,很多事情在你猶豫的時候,已經沒有拒絕的機會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擺脫職場老好人的現狀呢?

1、清楚自己的底線,適時的拒絕

三毛說過一句話:“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因此在對方提出要求之前,他的心裡就有了被拒絕的預期,如果你有合理的理由去拒絕,並不會破壞你們的關係。

在最初的交往時,我們都會有一個試探的過程。 人都是有行為習慣的,在開始試探的階段,你不斷的討好別人,為別人付出時,時間長了次數多了,他們反而心安理得,不斷的觸及你的底線,而你又一味的妥協,這顯然是一種“老好人”的心態。

適時地拒絕就是終止這種毫無底線的試探,阻止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不讓自己變成別人眼中的“老好人”

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因此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我們首先要確定自己的底線。幫助別人的前提是你自己內心不會牴觸,並且不會影響到你正常的生活,不會讓自己感到壓力。給他人幫助,就是可以促進我們彼此的關係,但是面對他人過分的要求,我們就要明顯的拒絕,亮出自己的底線。

2、把握好人際交往的基準

凡事過猶不及,把握好人際交往的基準,不給彼此之間製造困擾。

在人際交往當中,彼此關係的遠近,事情的責任歸屬,幫助的次數多少,都是把握我們是否持續幫助別人的基準。

如果你是初入職場員工,面對別人第一次的請求,及時的給予幫助,能夠在這種幫助中增進彼此的瞭解,這種情況就不是“老好人”。

相反,如果其他同事頻繁的讓你幫助他,做一些不屬於你的工作,並且打亂你的工作計劃,你如果依然幫忙的話,就明顯是“老好人”行為了。

這種情況繼續發展的話,就是對方得寸進尺,不把你當回事,最終導致你完不成本職工作,經常加班,除了被迫辭職,想不出你的第二條出路了。

你必須明白,給予他人幫助是一種義務,但並不是我們的責任。

因此弄清楚事情最終責任歸誰,控制好我們給予幫助的次數,把握好我們之間的關係,才是不成為“老好人”的基準。

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3、你的付出獲得了正向反饋

日常在交往的過程當中,我幫助你,同時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你也主動來幫助我,這是人際交往的一個正向關係,簡單來說就是互相幫助,這是你的付出能夠得到正向的反饋。

很多“老好人”在職場一味的付出,並沒有得到正向的反饋,你經常幫同事複印一些資料,下樓取快遞,而你自己加班需要帶個外賣被拒絕的話,這個時候你們的關係就不屬於正向關係,而是你一味的付出,對方卻沒有回報。

這個就屬於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沒有正向的回饋,如果是這樣的一種相處模式的話,那麼你就要及時的止損停止再為對方付出,扮演自己老好人的形象。

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提出要求是判斷你的付出是否能夠獲得正向反饋最好的方法。

提出要求是告訴對方在你們這段關係中,你不是一味的付出者,你也是需要幫助的,這也是促進彼此關係的方式。如果對方是貪得無厭的人,那麼也是告誡對方,你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

可以讓對方請吃飯,或是遇到難題請對方幫忙,不要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是讓對方將精力投入到你們的交往中。如果對方不願意投入,你們你就沒有必要繼續對她幫助了。

4、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則

這裡我們所說的原則是指我們有自己的性格,人際交往是彼此之間以價值為取向,不是一味的付出與討好。

做事沒有原則,才會導致自己成為“老好人”,害怕自己被忽視。

當你有自己的原則時,在跟他人相處時,他們才會尊重你,照顧到你的感受。你沒有必要向其他人證明什麼,願意提供幫助,別人會感激你,不願意,就隨時拒絕。

頻繁被麻煩不敢拒絕,4種方法,擺脫“老好人”性格的困擾


正如戴爾·卡耐基所說的那樣:“忘記感謝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們一直期望別人感恩,那麼就是自尋煩惱。被人需要,勝過被人感激。與其讓對方感激你,不如讓他有求於你。”

當你足夠強大到讓別人有求於你,你的付出和幫助,才會讓別人額外珍惜,得到他們的尊重,不需要通過討好他人獲得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