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寒門容易出敗家子

一、

1986年伊始,《西遊記》正式搬上了熒幕,一時間萬人空巷,也就是這一年,河南信陽一個寒門家庭出生了一個小孩,誰也不會想到二十三年之後,這個小孩的故事也會被搬上熒幕。

這是一個在家族中長的最帥也是最聰明的小孩,他有個長命百歲的年齡——楊鎖,身上也的確帶著一把長命鎖,如此集厚愛的於一身的楊鎖,在父母火力集中的寵愛之下開啟了他“世界第一”的征程。

楊鎖輕鬆的長到八歲的時候,有一天跟父母出門兒,想走倆步,父母不同意,怕他累著,非要讓他坐在扁擔裡,漸漸的小孩習慣了,出門就要坐扁擔。後來長大了,懂點事兒了,覺得坐扁擔是小孩子乾的玩意兒,而且村子裡像他這麼大的孩子都能幹點零活兒了。於是,楊鎖請求父母給自己安排點活兒幹,父母怕孩子幹活就不能長命百歲,作罷。

開始就說了楊鎖其實特別聰明,但是呢?在父母的強勢減壓下,只要楊鎖在學校受到老師嚴厲教育,父母就會找到學校,找老師理論。因此呢?老師被搞得很疲憊,這孩子也不敢管了。自此,楊鎖也就懶得學習了。

1999年,因為第一部《還珠格格》太火,所以第二部緊接著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電視上,而就在這一年,楊鎖13歲了,可他老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年。

失去父親的楊鎖,仍然不需要幹活兒,為啥呢?他的母親不讓,怕他累著。後來又過了幾年,老母親實在幹不動了,就想讓楊鎖幫忙幹活兒,催的緊了,楊鎖開始打母親,你憑啥讓我幹活?

2004年來的太快,時隔五年,《還珠格格》第三部強勢登陸湖南衛視,佔盡頭條,誰也不會注意到一個小人物的死去——楊鎖的母親因積勞成疾找楊鎖父親去了。

從此以後,楊鎖離他成名越來越近,2009年的春節前夕,當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的時候,楊鎖餓死在自家的屋裡,死時,別人送的肉和菜一下都沒動,終年23歲。

自此,為了警示後人,以楊鎖為原型拍了一部電影——《罪愛》。

楊鎖之死,罪在父母過低地低估了自己孩子的承受力。

為何寒門容易出敗家子

二 、

在計劃經濟時代,你家有錢,我家沒錢,但是我們吃不上的東西你也吃不上,我們用不上的東西你也用不上,就是基本上社會物質相對來說都很匱乏,所以這個時候的經濟條件在每個家庭的決定性因素不是那麼明顯,可是改革開放之後,市場經濟窮富差別開始拉大了,這時候就出現一個現象,經濟因素開始在每個家庭起到的決定意義越來越大。

我小時候在村子裡唸書的時候,玩的很好的小明住在隔壁。那時候我們都穿著家做布鞋,唯獨他一個人穿著商場買來的鞋,那時候可把我們羨慕死了。我回家也問我爸要,被我爸粗暴乾脆的教育一通。後來上了初中,到了縣裡唸書,我們還在一個學校。

小明開始變得豪爽大方,為了在學校混的“出人頭地”,他打扮時髦,經常請小夥伴吃飯,鞋子和衣服都是當地能買到的最好的。說實話,父母務農,家裡也沒有多少錢。但是小明的父母覺得自己已經窮了,不能在窮孩子,城裡孩子有的,自己孩子也得有。

他們以為這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得有貴族氣質,可事實恰恰相反,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小明開始盜竊,事發時,他的父母仍然不相信,還極力說小明是個聽話的孩子。

後來我們很少聯繫,大學的某一天,我給母親打電話,才聽說小明出事了,他網絡貸款還不上,退學多起來了,連父母都沒有告訴。我聽到消息之後,在電話那頭停頓了一會兒,覺得這事早已註定。我突然慶幸,自己的父母一直實實在在的教我做人,讓我在做選擇的時候量力而行。

很多家長在教育上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孩子結婚之前的所有不作為,都是父母的能力不足造成的。這些父母由於自卑帶來的補償心理,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孩子帶來物質上的滿足,從而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

為何寒門容易出敗家子

三、

所以說這個時代寒門難出貴子,卻容易出敗家子的原因,不僅僅是社會階層固化,也是很多寒門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得當,總結一下就是下面兩條:

  1. 父母由於自卑帶來的補償心理
  2. 過低的低估了自己孩子的承受力

家長不能總是慣著孩子,這不能幹,那不能做,就算家長的“硬件條件”不行,但是“軟件條件”,也就是教育必須得行。家長應該這樣做,提前給予孩子在社會生存的能力,以及優秀的綜合素質。該吃苦就吃點苦,你今天慣著他一點兒,將來出了社會可沒人慣著他。

你衡量一下哪頭輕哪頭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