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書法只為兩點,一為消遣二為養性,你認同嗎?有什麼看法?

老鐘


認同這一說法

首先在我看來,不管是繪畫還是書法,它們的初衷肯定為了服務人這一群體的。

我們在書寫書法的過程中,其實也是養心的過程。如果說你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內心得到了充實,精神世界得到了豐富,那麼書法的作用也就達到了。

(二)有人說,不能把書法國粹簡單的定義為消遣品。那麼我要問,古代的很多傳世作品是不是很多都是在“消遣”中產生的,當然我這裡的“消遣”引申的含義有很多,我只是在表達,書法作品本就是我們視覺感官上的附庸,不需要強加一些文雅的修飾,但如果書法作品本身,讓我們足夠“消遣”,讓我們為之高興,那麼它也就自然成了經典。

(三)不管是習武,練字,我們都需要“走正道”最近網絡上流傳的“注射器寫字”,那根本算不上書法,更不談文雅!有的也只是跳樑小醜。多作怪罷了。

圖一――顏真卿書法作品

圖二三――弘一法師書法作品

圖四――白石老人《白菜》






一林二木


這位書友說得很對,書法一是休閒(也就是你所說的消遣),二是養性,對身心很有裨益,我很贊同你這種認知。古人說“性靜情逸,心動神疲”,書法如果賦予太多的功利主義,那就變了味,會被利益牽著鼻子走。

毫不忌諱地說,現在很多邊緣性的書法人士,假書法之名,行招搖撞騙之實:一類是自己半桶水,對書法一知半解就開培訓班教學生,以收錢為目的,糊弄家長,誤人子弟。

第二種是,字還沒寫好就想著靠書法賺大錢,弄了很多虛假的名頭,招搖撞騙,靠忽悠不懂書法之人,這種就是市場販賣假冒偽劣一類性質。這兩類人往往弄得心浮氣躁,害人害己,對身心無益。

題主的這兩幅書法對聯,“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柳暗花明”,取法王羲之《聖教序》,寫得很文氣。“ 書者,心畫也”!看得作者出內心的平靜,波瀾不驚,這是修身養性之人才有的心態。



麓風軒


純粹當消遣或養生有沒錯,如果多瞭解些書法之法豈不是修行境界更高些嘛。


文用戶1770709396682


同感[機智]


yangxt1234


隨便


看山館




餘老闆YCL


認同此觀點。

叔本華有言:“把人們引向藝術和科學的最強烈的動機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沉悶,是要擺脫人們自己反覆無常的慾望的桎梏。”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在今日稱之為書法藝術,能使學書者歸於其中,有其所得。“消遣”意為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無關緊要的事來打發時間,消閒解悶,書法具有這一項功能,所以覺得是可以用來消遣的。

其次關於“養性”,黃賓虹曾涉及“藝”時,如此說:“大則參贊天地之化育,以亭毒群生。小之擷採山川之秀靈,以清潔品格。”所以把書法作為養性之事,也絕對沒有問題。

學藝之事,並無大小之分,能讓人們從中得其所歸。這便是藝術之道。



小林老師教書法


學書法養性消遣,很好,大部分人學書法都是這個目的。

但是書法除了養生消遣之外,還可以學藝成才,甚至可以學藝發財。如果學習方法對了,一樣學習,可以升堂入室,一箭三雕,何樂不為?

當然,無論是養性消遣,還是學藝成才,或是學書發財,關鍵一點,是學書法方法要對。

方法正確了,才能有進步,有收穫,能成功。如果方法不對,越寫越不好,越寫越生氣,不但不養性,還勞命傷財,白費時間、精力和文具。

首先要注意的,是分清書寫和書法的不同。其次要掌握的,是具體寫法與筆法的區分。按筆法作書法,方向對了,才能達到目的地。否則,南轅北轍還要到頭了才發現白費了。






王乃棟說書畫


非常認同


紫壺名家阿龍


你有這種想法很好!既然有空閒時間,寫一寫字是一種很好選擇,又不是急功近利、沽名釣譽,這本身就是養生。

我的看法是隨性,但是要持之以恆,再看看書法史之類相關的書籍,調解一下書寫過程中情趣!保持良好的心態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