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太平鎮銀寺溝村:讓貧困戶從“家徒四壁”到“衣食無憂”

上山的道路盤旋蜿蜒卻寬敞平坦,冬季的村莊寂靜冷清卻風韻獨特。尤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尚安明、尚太山兩兄弟那明亮的、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雙眸。“要不是村裡一直關照,早就沒這倆人了。”他們的弟弟尚保安言語樸實,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對村幹部、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多虧國家政策好,村裡照顧得好,他們才有好日子過。”

尚安明、尚太山兩兄弟是西峽縣太平鎮銀寺溝村“精準扶貧”的幫扶對象,經過一系列幫扶措施的實施,兩人從以往的“家徒四壁”到了現在的“衣食無憂”。

今年65歲的尚安明患有長期慢性病,68歲的尚太山先天性耳聾,兩人都喪失了勞動能力,眼看生活一日不如一日的時候,村裡的脫貧工作責任組向他們伸出了援手。說幹就幹,雷厲風行!村裡先是申請資金把通向他們家門口的土路修成水泥路,接著進行危房改造——加固房體,刷牆鋪線,置辦傢俱;與此同時,為他們申請參加居民醫療保險、電費補貼,辦理殘疾證和長期慢性病卡;更重要的是,分別為他們申請了5萬元小額貸款加入專業合作社,年分紅3300元,至此,兩人年純收入達到1萬餘元,真正實現了“吃穿不愁,住房、醫療都有保障”。

然而,像尚太山、尚安明這樣的貧困戶在銀寺溝村一共有23戶,大多地處偏遠地帶,交通不便,普遍存在著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事物比較慢,缺資金、缺技術,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慶幸的是,脫貧攻堅責任組的幹部們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目標:對通村道路5公里進行路面修復;大力發展香菇袋料,山茱萸、天麻等中藥材,提高產能;與宛西製藥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提供山茱萸、豬苓、天麻等中藥材;鼓勵發展農家賓館,增加就業渠道……

“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劃,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方針,這些工作我們正在逐步推進。”太平鎮副鎮長、銀寺溝村脫貧攻堅責任組組長喬中海說,“任務艱鉅,我們要化壓力為動力,實現‘真幫扶,真脫貧’,幫助基層群眾改善生活的同時,也能夠實現基層幹部的自我價值。”

近年來,我省廣大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戰中不畏艱難險阻,用鍥而不捨的精神和紮紮實實的行動踐行者擔當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