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以一起美國夫婦的離婚事件,來探討婚姻和愛情

首先,在這部電影中,兩位主演的演技精湛自然,表演狀態鬆弛足以閃耀影史。電影的色調構圖堪稱完美,生活化的細節也非常的到位。然後,我覺得婚姻大概像一個禮物盒。一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你們佳偶天成,所以你們放進去夢想,愛意,憐惜希望能永遠珍藏。但盒子空間有限,為了物盡其用,你們可能會把理想浪漫抽出來,放進去現實和忍耐這些必要的東西。最後的時候大家打開盒子,驚訝地發現發現這盒子裡剩得東西是那麼的難堪讓人厭煩。

《婚姻故事》以一起美國夫婦的離婚事件,來探討婚姻和愛情


還要互相責備說,都是因為你,我們本來可以留下一些美好回憶的。婚姻最弔詭的地方在於,因為愛或者恨都可以走到離婚這一步。即使大部分人都讓渡自由,閹割理想,付出愛。所以,真的很難找到答案。一開始,查理和妮可都認同兩人好好商量好聚好散,不要請律師對薄公堂,畢竟傷害最深的始終是孩子。但當片場的同事給了妮可,一個離婚律師的號碼時,這段婚姻就駛進了離婚快車道。

《婚姻故事》以一起美國夫婦的離婚事件,來探討婚姻和愛情


一旦婚姻開進了“離婚協議”這條車道,就避免不了相互指責互相傷害。那些你原本深愛的,吸引你的優點,變得不復存在,甚至被反過來當作武器彼此攻擊。那些你曾經包容的,甚或是有那麼一點可愛的小瑕疵,被無止境地放大,再一次次地扔向對方。於是,一句句傷人的話脫口而出,從小小的爭執演變成嘶吼。而這10分鐘相愛相殺互相飆戲的年度名場面大概重複看了有5遍吧,看一次哭一次。這場戲中,兩人的情緒都達到了爆發點,惡語相向,每一句話都狠狠地捅在對方最脆弱的地方。

《婚姻故事》以一起美國夫婦的離婚事件,來探討婚姻和愛情


也是這個時候,兩個人長期以來壓抑著的精神世界和對對方的不滿以一種最粗暴和最徹底的方式揭露在了對方眼前。很多人主張非暴力溝通,因為這樣互相詛咒、你死我活的爭吵,真的很醜陋、很不體面。但是給積壓已久的情緒找一個出口宣洩出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暴力溝通總好過不溝通,如果這場爭吵來得更早一些,會不會換來不一樣的結局?

《婚姻故事》以一起美國夫婦的離婚事件,來探討婚姻和愛情


他們的爭吵的內容太有代入感了,一點都沒有種族不同的壁壘,就像我們平常和伴侶吵架一樣,一開始想好好講邏輯講道理,然後慢慢失控,問候父母,否定曾經的快樂,人身攻擊,惡毒的咒罵,劍拔弩張,只想把對方一擊斃命,只可惜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婚姻故事》以一起美國夫婦的離婚事件,來探討婚姻和愛情


這段親密關係在後期得以苟且存續的原因就在於,妮可似乎已經習慣於這種婚姻狀態,從一開始愛上查理,戀愛腦的她就註定成為付出與遷就的一方。或許她潛意識裡認為這樣可以換來丈夫對自己的同等尊重,可事實是,查理早已習以為常,甚至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他嚴重雙標而不自知,他看不到妮可一直以來的犧牲,他始終活在“他以為”的美好生活裡並堅信妮可跟他一樣,所以才有最後突然被離婚時的錯愕。

《婚姻故事》以一起美國夫婦的離婚事件,來探討婚姻和愛情


妮可對結束這段婚姻關係的決絕是他始料未及並難以接受的。當失去自我的一方漸漸覺醒,並開始迴歸自我,就意味著這段關係後期賴以存在的根基崩塌了。查理和妮可身上,如果把彼此的時間點,撥到最恰當的時刻,明確了自己人生方向的妮可,可能也不會愛上查理了。她遇到查理的兩秒鐘內就愛上了他,正是查理自身獨立自信的氣質,吸引了當時仍然懵懂的妮可。從陌生到熟悉,他們熟知彼此的優點缺點。也正是這些代表著兩人性格特點的東西,使他們相愛,使他們分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