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停止時他依然在奔跑

世界停止時他依然在奔跑


世界停止時他依然在奔跑

3月19日,《時代》週刊出版了一期抗疫專刊,發佈了一組6人群像作為封面人物,中國外賣小哥高治曉成為唯一華人面孔入選,這體現了編輯的眼光和雜誌的水準。

高治曉是美團外賣的一名北京騎手,是中國大約300萬外賣騎手中的一員。他們的生活也因疫情而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當大多數人宅在家裡閉門不出的時候,騎手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如果沒有他們的“冒險工作",很多家庭可能會彈盡糧絕,一些病人也得不到救命的藥物接濟。從衛生紙到熱麵條、從狗糧到藥品的一應物品,都靠高治曉這群騎手把商品送上門。

在新的規定下,為了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外賣小哥不能進入小區,但這樣的措施也有例外。有次高治曉幫一位老太太送胰島素,他說,他先是拿了她的藥方,然後去醫院取藥,再把救命的胰島素送回老人家裡。

“把藥給她後,我又留下來陪她說了會話,”他說,“我知道孤寡老人此刻最需要什麼。她說,她還沒有吃飯,因為這陣子買菜不方便。於是我給她煮了碗方便麵,加了兩個雞蛋。最後,離開的時候順手幫她把垃圾也帶走。"

有一次,高治曉給一位住院的新冠病毒患者送手機充電線,儘管大多數騎手都不願接這個單子,但他還是接了,他說,沒有手機解悶,病人肯定會非常難熬。

《時代》週刊還報道了另一位美團騎手李豐傑,他在武漢。1月23日封城之後,他便意識到,留在城裡的1100萬人可能會需要自己的服務。他說,“其他地方的醫生護士都來武漢幫忙,那我們這些騎手,至少應該和他們一起抗疫在前線。"

舉動雖小,但意義不凡。因為這次疫情,許多人真切地認識到了他們的重要性。他們不僅是“護胃隊"“擺渡人“,還體現著一個城市的生機和溫度,有用戶在微博上說:“困在家裡出不去,讓我倍感失落。但外面的騎手,又讓我看到了一絲希望。”

其實,奮戰在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等默默無聞的勞動者同樣功不可滅。

我們在致敬一線醫務人員的同時,也要向他們表達敬意。

“說實話,我每天也很擔心,很害怕,"高治曉說,“如果我突然咳嗽或覺得有點頭暈,我就會立即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因為我每天都接觸那麼多人。但是知道自己每天也在幫助很多人,我就覺得很滿足。"

歷史總是喜歡聚焦傑出人物和重大事件,這就是歷史的弔詭之處。但其實,大江大河皆由涓涓細流匯就,蔥蘢群山悉為團團青綠點染。普通人書寫的歷史才是真實的歷史。他們就是一群平凡的人和一個個平凡的故事,他們就是宏大歷史的真實註腳。他們用微薄之力撐起了一片天空,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時代》週刊評價他們“這是一種非凡的使命感"。雜誌主編寫道:“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感到最大的責任感是向全球超過一億的讀者提供可信賴的信息和指導。"

他們值得擁有自己的“高光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