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孩子每天1萬字的閱讀量,怎麼做到的?

那天在網上看到一則“宇宙名校”史家衚衕小學給一二年級學生的暑假書單。書單裡列出了幾十本繪本與名著,並寫明“

暑假要求總閱讀量在5萬字以上”。

我一看就笑了,這5萬字只是毛豆一週的閱讀總量好嘛!

跟了我多年的老粉都知道,我並不是特別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與排名,我也沒有“考個好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的觀念。但在毛豆出生之始,我就把“極大閱讀量”作為對孩子的培養目標之一

至於閱讀對孩子全身心的改變,後面我還會講兩個毛豆親身的故事,這兩件事發生後,我在以後的很長時間都在驚異、咀嚼和思考,閱讀給孩子的好處無遠弗屆,真的超出我們父母已經成形的貧乏想象力。

我們就先從毛豆的閱讀現狀說起吧!

6歲孩子每天1萬字的閱讀量,怎麼做到的?

毛豆現在的閱讀分為1. 我給他讀(也叫親子伴讀)和2. 自主閱讀。我給他讀的,是純文字的長篇童話、名著故事等,這些故事雖然有的他也能自己磕磕巴巴順下來,但是會讀的慢,他更情願媽媽親暱的摟著他的小身體,和他在落地書燈下一起讀。

至於他自主閱讀的內容,則包括一切帶畫繪本、每頁少於400字(每頁字數根據書的排版方式略有不同,但是每頁三四百字是圖畫書與純文字書的分界線)、圖文並茂的書等。這些書的難度對他已經不算什麼,他信手拿來一本就讀下去,個別不認識的字,比如“滑稽”這種,連蒙帶猜也不成問題。

某一天,我讓他讀一本從沒看過的新書給我聽,他讀到“滑稽”兩字時卡了殼,我就問:“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他結合前後文說:“可笑。”嗯,這就說明孩子已經懂字的意思了,至於字到底讀什麼,其實沒那麼重要。

6歲之前,他已經把幼兒園的圖書館掃蕩一圈。他甚至問過我,幼兒園能否在中午開放圖書館,這樣他午睡睡不著的時候就能去裡面看了。我遺憾的告訴他:當然不能,因為老師不能勻出人手,中午去圖書館照看你們。

到這等程度,不要說幼小銜接,恐怕三年級之前的識字任務,我們都已經提前完成了吧。

下面就詳細介紹下我們的方法。大家若覺得有用就抱走。


1. 強制性的每天1小時親子閱讀時間,且書的難度需要高於孩子現在水平

我其實是個比較佛系的媽媽,太重視孩子的自由玩耍。毛豆上的是以戶外玩耍時間多而著稱的私立幼兒園,只要天氣好,一天三個小時在外面群混,再加上一個小時體能課。出了幼兒園,其他時間也是約上小夥伴一起玩的多。週末更是徒步、登山不斷。唯獨每天晚上這雷打不動的一個小時,他必須坐下來,專注的聽媽媽為他讀書。

在閱讀這件事情上,作為孩子的引路人,你必須清楚的知道孩子的現在發展水平。

有些媽媽會覺得,孩子把閱讀當做一件樂事,想看什麼就看什麼,不是很好嗎?

但是,當孩子長期停留在現有水平上,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毛豆剛邁過5歲的時候,曾經在帶花繪本上停留了很長時間。這是因為,繪本上有畫輔助理解,他看的十分輕鬆。而字數稍長一些,那種只有白紙黑字的書,對他來說就有些難,即使是我給他讀,他也是拒絕的。

我自認在孩子閱讀這件事上,是有野心的。我們這個時代,垃圾信息太多了,而孩子越大,就越有機會接觸到手機上電腦那些無聊、烏合之眾的觀點。不是嗎?大家看看微博上那些無腦追星、仇富的噴子、槓精和鍵盤俠,其實大多數是14-16歲的初中生,他們還沒來得及接受真正高質量的文字,獨立思考能力就被網上貧乏的信息吞噬了。

因此,我一定要在孩子儘可能小的年齡,就讓他接觸到高質量的讀物,看長篇書無疑就是錘鍊他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很好的機會。

說人話總結上一段:讀多字的長篇書,在孩子能接受的最早年齡開始,最好。

說回毛豆5歲初。那時候,我和他約定好

:每天只有一小時,你必須順著媽媽的節奏讀,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都要做。至於剩下的時間,你愛讀什麼就讀什麼,讀漫畫也好,讀全是畫、沒字的書也好,媽媽肯定不做任何干涉。

最初他覺得有點累,但很快就適應了這種難度,他覺得知識擴容了,世界向他敞開了一扇新大門,他看懂了更有趣的故事,讀懂了更多人。

這和我剛開始健身是一模一樣的。當教練要求我跑5000米時,我內心是崩潰的,覺得我已經超過5年連100米都沒跑過了,現!在!怎!麼!可!能!跑!得!下!這!麼!遠!我還是在空調間裡喝汽水舒服。

但是,捱過那又燃又虐的極限點,我甚至開始享受跑步的過程了,內心獨白是:原來我也能這麼牛啊!原來我也能做到啊!

同樣的,當孩子長時間反覆看他最熟悉的書,你要考慮這種可能性:孩子畏懼的是“學習我不熟悉的東西,可能會失敗”的過程,但是你要拉著他的手帶著他走出這個裹足不前的舒適區。

回到毛豆讀繪本的過程中來。加大難度後一星期,他很快就適應了這種強度。他剛開始最先適應的是《神奇樹屋》這種稀稀拉拉、幾頁間插一畫的識字強度,以飛快的速度掃完了所有幾十本《神奇樹屋》,然後是《瘋狂學校》,再然後是《鄭淵潔童話》……爽感和我健身是一樣的。

每天這一小時,是嚴肅的,是我主導的,是不能放棄,必須專注的。他只可以選擇具體讀哪本,但是難度必須由我來定。這是為人母的嚴。

但是,只要出了這一個小時,他愛看什麼看什麼,我管都懶得管了,我自己的樂子還找不完呢!我們在好心為孩子安排的時候,不要忘了還給孩子自由。這就是為人母的寬嚴相濟。


02 其餘時間不要太多安排,出去玩

也許有人會問,孩子怎麼可能在晚上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能夠聚精會神坐得住的?這不可能。

我們判斷某事可不可能,判斷依據是我們身邊的經驗。我們見過,就說有,我們沒見過,就說沒有。

但事實上,我們覺得孩子不可能長時間專注,是因為我們就生活在一個讓人分心的大環境中——孩子有太多的興趣班、電子產品、太少的體力運動、太少的自然接觸……

以我的經驗看,其實孩子到了五六歲,在有趣的讀物面前長時間專注一個小時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們在晚上有時候甚至閱讀兩個小時以上,最後累壞了的是我,而不是孩子。孩子依舊神采奕奕,想知道下一章節講了什麼故事。

但是秘訣是——你白天一定要讓他充分體力運動!不要給他安排長時間的密集腦力型活動。

我也有很多望子成龍的朋友,他們讓孩子不辜負暑假的方式,就是不停在各種課外班之間輾轉,到了最後,孩子很討厭這種方式,以至於半小時不到就開始走神。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坐在從意大利米蘭回中國的飛機上。這次去歐洲,我是去參加一個戶外登山機構組織的“7天步行100公里”徒步多洛米蒂山脈活動(多洛米蒂位於意大利北部,是阿爾卑斯山的餘脈部分,風景奇美,也是2026年冬奧會的舉辦地)。

6歲孩子每天1萬字的閱讀量,怎麼做到的?

其中有一個家庭,父母都是登山愛好者,這次帶上了他們的9歲孩子,簡直打開了我的眼界!這位9歲小男孩不僅熟練使用登山杖,徒步走了全程,日均上升1000米海拔,徒步15公里以上(這已經是很厲害的強度了!),還每天晚上在床鋪上閱讀大部頭小說,全然不管大人們在旁邊怎樣大聲說笑。

6歲孩子每天1萬字的閱讀量,怎麼做到的?

△登山路的強度是這樣的

我驚歎不已的時候,男孩子的媽媽在一邊說:因為孩子做了一天的有氧運動,雖然身體疲累,但是持續性的運動會讓大腦異常清醒、敏銳,這時候讀書,會更好吸收文字上的營養。果然,我問了小男孩幾個書裡的問題,小男孩對答如流!

旅途中,我發現這位媽媽的育兒理念和我太多相似了。我發現每次毛豆玩耍一天以後,坐下來讀書的時間就會更長,效率也會更高,這時候讀書,舉一反三,學一記十。效果比那種每天倦懨懨在家裡坐著的孩子好很多。

育兒,有時候要做減法。有些事沒有必要在這麼小的年齡做,那就先不做。但是,運動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可以說,運動時間不足的孩子,專注力也不會特別強悍。


03去書店

你怎樣消遣和孩子在一起的週末?那天我掰著手指數了數,發現有了孩子以後,週末做的最多的一是去郊外登山徒步,二就是去書店了。特別是在酷暑的夏天,徒步是去不了了,那就去書店消磨一下午的時光,這對孩子太重要了。

之前和朋友幾家聚會的時候,發現光憑大人的愛好,就能判斷出孩子的愛好。大人對孩子的薰陶太重要了。

愛美食的朋友,週末早早預訂好米其林,孩子從小味蕾敏感,嘗一口就能分辨出食材新鮮與否;愛運動、體能好的孩子,早早跟父母去過尼泊爾、川藏線,父母肯定都是登山老驢。至於喜歡書的毛豆,每週末都帶著他逛中信書店、page one、國家圖書館、首圖的媽媽自然是功不可沒了(此處應有臉上貼金)

也就是說,你經常帶孩子浸淫在哪一種環境,孩子自然耳濡目染,把它當做生活中理所應當的一部分。有人說過,再好的學區房,也不如你家的書房。然而書房畢竟還要錢,各種書店圖書館則是免費的。現在任何一所城市都有市立圖書館,假期帶孩子去辦張卡,儘可能多的泡在裡面,孩子自然而然會對書本親近。

所以說,毛豆讀書多識字快,其實沒有什麼秘訣,僅僅是看得比別的孩子多而已啊。


04 當然,孩子的天賦也很重要

說這一點,我是猶豫的。但我還是想說。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盡相同,但一定是某一個領域的千里馬就看父母是否能準確識別出孩子的天分所在了。判斷孩子的天分、專一去加強這個天賦,是父母的職責。

應試教育的競爭是低效的、浪費孩子天賦的,惟有對孩子的獨有天賦拔高加強,才是孩子高效通往成功之路。

我很早就發現毛豆對情節、情感、文字的理解力上的天賦了。他那拿過理科競賽金牌的爸爸曾經摸不著頭腦的說:“為什麼沒有看出毛豆理科方面的天賦呢?”我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老天給什麼就是什麼吧!”

這裡說兩個小故事吧。

第一次,毛豆5歲的時候,我帶他去逛戶外用品商店。他跑著玩的時候,頭磕到了燒烤鐵爐上,一下子破了個大口子,流了一陣血,嚇得我趕快帶他去醫院縫針。醫生把他放在床上,囑咐他閉眼並儘量情緒平靜。我心想,一個幾歲的孩子在這種時刻怎麼可能平靜的下來!沒想到他真的做到了,我扶住他的手,他的身體由於緊張而發抖,但是看的出他在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而且情緒越來越舒緩。

縫完針我問他,你是怎麼做得這麼棒的?他說:我想起了我看過的一本書,小兔子朱麗要打針,但是她很勇敢,一點都不害怕,我也想做那樣的人。

還有一次,是姥姥帶他去圖書館時,因為姥姥要先去結構複雜的水房接水,不小心和他走丟了。他一個人站在成人圖書閱覽室。當意識到姥姥和他走丟了時,他就去拉住一位男士,請這位男士帶他去找警察。男士(謝天謝地,我們遇見了好人!)馬上把他帶到圖書館保安處,等姥姥幾分鐘後被圖書館工作人員帶到保安處時,毛豆正被保安叔叔抱在懷裡呢!

姥姥嚇得心臟病快犯了,後悔莫及。那天晚上,我們都平靜下來以後,就和毛豆一起復盤,問他都怎麼做的。他一五一十、條理清晰的說:“我發現我和姥姥走丟了,於是我馬上找到身邊一位叔叔,那位叔叔戴眼鏡,身穿灰色、黃色和藍色三色條紋T恤,灰色褲子(這些都是他有意識記下來的!在那一瞬間他自動留了心眼兒)。我對他說,我和姥姥走丟了,讓叔叔帶我去找警察。找到警察後,我就在那裡等姥姥了。”

我摸一下後怕的冷汗,說:“你怎麼知道要找警察,還記住了這位叔叔的衣物特徵?”

他不慌不忙答:“我記得看過《屁屁偵探》那本書,裡面屁屁偵探抓犯罪嫌疑人時,就是這麼做的……”

那時,他才5歲半。

事後,我給圖書館送去一面大錦旗。之後我就更多是在思考:閱讀把他的情感體驗變得更豐富,面對困境也更遊刃有餘了。而他對文字、境遇的理解力,也隨著閱讀量的增大,產生了質變……至少,他不是一個頭腦裡只有卡通動畫片的貧乏小孩兒了吧……

總結下吧:

1. 父母為孩子創造多接觸書的條件;

2. 有時讓孩子學讀書就像讓孩子學游泳,一腳踹下泳池也不是個不好的辦法。前面有強制,後面也許會有轉機。

3. 無論如何,大運動量都對孩子太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