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4月1日,北平到武漢的鐵路大動脈通車!

歷史上的今天 | 1906年的今天 中國京漢鐵路全線通車

1906年4月1日,北平到武漢的鐵路大動脈通車!


京漢鐵路從北京到湖北漢口,最初稱為“蘆漢鐵路”(盧溝橋至漢口),是清政府為圖自強、實現近代化而興築的一條縱貫南北的大幹線。1906年4月1日全線竣工通車,全長1214公里,改稱京漢鐵路。1927年至1949年間因北京改稱北平,京漢鐵路也改稱“平漢鐵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恢復京漢鐵路之名。現在,京漢鐵路是京廣鐵路的一部分。

1906年4月1日,北平到武漢的鐵路大動脈通車!


188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提議修建北京盧溝橋至漢口的盧漢鐵路;他認為此線“可控八九省之衝,人貨輻輳,貿易必旺,將來汴洛、荊襄、濟東、淮泗,經緯縱橫,各省旁通,四達不悖。”1895年7月19日,即《馬關條約》簽訂後的第94天,光緒帝發出一道諭旨,宣稱“當此創鉅痛深之日,正我群臣臥薪嚐膽之時”,並提出救亡圖存的六項“力行實政”,修鐵路被列為首項[1]。

同日,兩江總督張之洞即復奏清政府,指出“宜亟造鐵路也”,建議修築盧漢鐵路:“中國應開鐵路之地甚多,當以盧漢一路為先務。”清末有系統地修築鐵路由此而始。1895年12月6日,清廷考慮各方意見後,決定立即著手修築兩條鐵路:盧漢鐵路和津盧鐵路(即原京山鐵路京津段、今京滬鐵路京津段),並公佈盧漢鐵路以黃河為界,南段由張之洞負責,北段由李鴻章負責。然而清廷對盧漢、津盧兩路的建設資金給了不平等的待遇:津盧鐵路能動用官款,而盧漢鐵路卻要靠商人集資興辦。但張之洞在募集商股的過程中受阻,只能將修築盧漢鐵路的任務交給盛宣懷,並向比利時等外國列強舉債。

1906年4月1日,北平到武漢的鐵路大動脈通車!


1937年3月10日,劉家廟站與徐家棚站的兩座鐵路輪渡碼頭竣工,列車從此可經由輪渡跨越長江。這成為了武漢市民口中的怪事“火車要靠輪渡載”。鐵路碼頭的興旺,帶動了徐家棚區域的繁華: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這裡下車後,都會逛一逛,各種小商品、菸酒副食、餐館美食密密麻麻。

1906年4月1日,北平到武漢的鐵路大動脈通車!


京漢鐵路的修建開晚清大規模築路之先河,成為日後鐵路修築、借款模式的參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清政府借債築路的利權喪失程度。同時,較為良好的經營狀況,以及線路維護、路員管理等方面的日臻完善,也帶動了沿線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