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利率4.025%的儲蓄保險靠譜嗎?

2018年國內實體經濟處於一個下行的狀態,很多企業持續虧損,經濟市場一片蕭條,為了釋放資金流動性,讓資金流向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銀行存款利率單從這個角度考慮不但不會漲,還有下降地危險。

國內經濟層面,政府在製造業降低稅收有望助力企業經營的改善,市場需求有望上升。外部方面,美聯儲暗示今年不加息,國內利率下行空間被打開。

預定利率4.025%的儲蓄保險靠譜嗎?

可見目前的投資環境比較遭,銀行理財產品也是不保本的浮動收益率,股票市場高風險高收益並不適合普通投資者放入大筆資金,信託門檻高,想想可能消費最合算~

但是有家有娃的兩筆開銷是不可逃避的~教育和養老,不做提早規劃,很可能錢也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有財務基礎的建議提早規劃,通過複利增長的魅力給小孩教育及自己的退休生活有更好的財務保障。

有餘錢才適合買儲蓄險,怎麼選?

買儲蓄險之前先看是否滿足以下幾點:

  1. (重疾/醫療險/壽險/意外),這些基礎保障配齊了嗎?
  2. 有餘錢,想規避風險,追求穩定的增值保值 ?
  3. 未來有某個特定時段(教育/養老)需要穩定的現金流?
  4. 需要一個儲蓄的機制,敦促自己強制規劃與安排未來?
預定利率4.025%的儲蓄保險靠譜嗎?

滿足以上幾點後,請一定要看這三點:

  1. 不要選擇大陸的分紅險。
  2. 不管產品如何包裝,一定要用IRR(內部回報率)來計算產品的收益率!
  3. 預定利率不可能是實際利率,即使同樣預定利率4.025%的產品,真實的收益率差別巨大,某安是2.2%、某壽是2.8%、個別保險公司可以達到4%,選擇需謹慎。

如果不會計算儲蓄險的真實收益率,請聯繫我

儲蓄險是什麼?

朋友總會說,我給我兒子買的是教育險,我自己買的是養老險等等等等~

不管是教育金、婚嫁金,養老金,其實都是儲蓄險的一個營銷話術。

  • 上學要領取是“教育金”,
  • 結婚要領取是“婚嫁金”
  • 創業要領取是 “創業金”
  • 退休要領取是“養老金”,

只是領取/返還的時間不同,名字也不同罷了。

儲蓄保險到底保什麼?

預定利率4.025%的儲蓄保險靠譜嗎?

保命還是保財?

“儲蓄險”從本質上來說在資金積累的過程中起到一個專項資金看管的作用,轉嫁的是這筆錢本身安全的問題。

“儲蓄險”保的不是生命的安全,而是錢的安全,是資產的無風險穩定增值及長期穩定現金流。

儲蓄險本質上是就是通過強制儲蓄和提前規劃,為未來某個階段必須的資金需求,做好妥善,安全,確定性極強的安排。

買儲蓄險看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是什麼?很多代理人都不懂,銀行理財經理也不懂,因為預定利率是多少我們看不見。

我們為什麼要把錢交給保險公司?

一方面,是因為保險具有保障功能;另一方面,這是一份金融資產,具有時間價值。就像你把錢存銀行一樣,保險公司也要付利息。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精算師承諾給客戶的回報利益,預定利率的高低直接決定客戶每年返回多少收益

目前受監管限制,不分紅型年金險的預定利率最高為:4.025%

分紅型年金的預定利率最高為:3.5%,且實際會更低。

預定利率只決定了預設回報率,保險保費還有一個重要部分是費用率,這就是為什麼中國X壽某款年金宣稱預定利率也是4.025%,但是最終因為公司天價廣告費,大批代理人管理費,市場拓展費用等等鉅額費用率,整體拉低了產品的總收益。

所以,預定利率並不是這份保險的實際收益率,要最準確的瞭解總收益,我們需要用IRR的公式計算總體的內部回報率。

IRR 是業內公認的收益率照妖鏡,可以幫你準確瞭解任何產品的真實收益水平。

對於儲蓄險來說,內部回報率IRR越高越好。每年返多少,哪年返,哪年祝壽金,都是表象。所有收益的本質,都需要計算總體IRR。

背景

比較了那麼多儲蓄險,天安傳家福是我認為預定利率在前幾名中的一家,我剛給自己配置完傳家福之後的一個多月就收到了這款產品停售的通知,讓我感到將來要找到比4%以上的收益的長期儲蓄險是很難了。

預定利率4.025%的儲蓄保險靠譜嗎?

預定利率4.025%的儲蓄保險靠譜嗎?

為什麼說預定利率4.025%的長期儲蓄險很難再有了?

保險公司也是一種商業,保險公司做生意,一定要賺錢。既然給客戶承諾了4.025%,那麼保險公司自身的投資收益至少要不低於這個數字才能回本——顯然,監管可能認為這個數字要達標有困難,也就是說“利率風險”。

停止售賣4.025%的產品才可以控制“利率風險”。

這是第一個可能的原因:觀察這兩年保險公司的表現會發現,投資收益在下滑。

引用

《2017年中國72家壽險公司投資收益率》王晴,現任農銀人壽總精算師,北美精算師(FSA),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數學博士學位。

預定利率4.025%的儲蓄保險靠譜嗎?

注1:帶 * 號的公司年報中沒有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浮盈的變化,是根據其它綜合收益和公司利潤情況推算得到;

注2:調整後總資產 = 母公司總資產 - 賣出回購資產款 - 獨立賬戶負債;

注3:利潤表總投資收益 = 利潤表投資收益 + 交易類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 資產減值損失 - 回購利息支出 - 匯兌損益;

注4:調整後利潤表收益率 = 利潤表總投資收益 / 年初和年末平均調整後總資產;

注5:實際收益率 =(利潤表總投資收益 + 可供出售資產浮盈變動)/ 年平均調整後總資產。

我們可以看到,年化投資收益普遍在8%以內,而大部分公司投資收益率集中在4%~5%之間。

看起來,監管的擔心不無道理:至少從投資端來看,壓力不小。

看看歷史:

90年代初國內壽險公司的預定利率普遍很高,最高的能到8.8%;實際上,各公司某些區域性的承諾會更高。雖然到了1993年,監管限制預定利率在2.5%,但利差損已經不可避免地產生。

長期壓力這件事,問問老幾家保險公司,賣的保單越多,受的傷害越深。

2009年的某天,突然有消息流出稱,在保監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平安的掌門人馬明哲大吐苦水,稱平安利差損高達800億元。當天平安股價應聲下跌,同期跌幅遠超大盤。

預定利率4.025%的儲蓄保險靠譜嗎?

在A股上市的險企都已經播報出2018Q3季報,投資收益率相較於2017年同期都有所下降:

很多證據都表明,4.025%的長期儲蓄產品可能不會再批了……

3月18日天安的傳家福也已經停售,目前市場上能達到預定利率4.025%的長期儲蓄險已經非常少了,後面僅有的幾家停售也肯定在不久的某一天。

預定利率以後會怎麼變化?說實話,無法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