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长恨歌》由她而来

看完《妖猫传》的人可能会总结出来,其实全剧讲得就是《长恨歌》的由来。《妖猫传》中,白居易与僧人空海寻到了杨贵妃死因的真相时,他失望的落下泪来,为自己正在创作的作品感到绝望、愤怒和悲哀,那是对极乐之乐幻灭的哀怨。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对极乐之乐幻灭的哀怨

他能想象到杨贵妃所挚爱的感情,也就是极乐之乐的爱使杨贵妃走入了万劫不复,她对以往的挚爱在临死之时已经心存芥蒂,哀莫大于心死,于是在偷偷流下最后一滴眼泪后,她可以坦然地喝下了毒酒,告诉世人一切都结束了。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哀莫大于心死

相信白居易与杨贵妃的“长恨”可能是同病相怜,由此才写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有考证认为白居易是在结婚前几个月写出《长恨歌》的,他是为失去湘灵而痛苦,于是就用来寄托自己对爱情的哀思。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白居易的哀思

白居易11岁时,在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湘灵相识,两人朝夕不离、青梅竹马。但当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不得不离开符离,经过与湘灵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白居易29岁时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他恳切地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后来,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全家迁离,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后来,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直到在母亲以死相逼下,才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长恨歌由此诞生

公元806年,35岁的白居易写成了《长恨歌》,这是白居易借用对历史人物的咏叹,以寄托自己感情的作品。《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白居易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对于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白居易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此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湘灵会是什么样子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翘首以待的妇人

极乐之乐的幻灭是《妖猫传》中你没发现的那个女人

银发老妪

知道了《长恨歌》的由来,肯定是和这个叫湘灵的女子密切相关,这就是《妖猫传》中少了的那个女子,她是有着银铃般笑声的小丫头,是情窦初开的纯洁少女,是脉脉含情的哀伤妇人,是黯然离去的银发老妪,是白居易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和最终幻灭的极乐之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