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給別人聽,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學得有多差

不講給別人聽,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學得有多差

我是大學老師,也做閱讀社群,身邊的夥伴們都非常熱愛學習,不過並不是都學有所獲。

有的人每個月都讀好幾本書甚至幾十本書,有的人網絡課程學了一大堆,對“認知升級”“第二曲線”“第一性原理”等等新名詞信手拈來,但是你要請他詳細解釋一下這些概念,往往講得讓你雲裡霧裡。

還有一些夥伴是另一個極端,在讀書活動中,永遠是坐在角落的聆聽者,筆記記的也很認真,但是從來不願走上前臺和大家聊聊自己的收穫。這兩種學習者,不可謂不認真不努力,但是他們的工作生活好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我稱這種狀態為“自嗨型學習”,這種學習狀態是學習領域低水平勤奮的罪魁禍首。

01

我以前的學習能力並不強,不是學渣但也好不到哪裡,高考也只是普通二本的分數線。本科時也是死讀書、讀死書,但後來我卻一路讀到博士,並且以高效能閱讀學習推廣者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變化的產生,源於我實踐了一種學習方法。

這種方法在學習領域非常著名,它就是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的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費曼博士曾獲得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不僅是一名傑出的物理學家,更是一名偉大的教育家,他特別善於用簡單的語言解釋極其複雜的概念,並且讓人能夠迅速理解。

這源自他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會不斷研究思考,直到自己能夠用直觀輕鬆的方式理解這些概念。

費曼學習法主要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選擇一個概念。

拿一張白紙,將這個概念的名稱寫在這張白紙的頂部。

第二步:想象你正要把這個概念教授給一名新生。

當做你正在把這個概念講述給一個還沒有理解該主題的人那樣。

第三步:如果你遇到問題,請原路返回。

在一個地方遭遇疑惑問題,請回到相應的參考資料、書籍、教程。

第四步:簡化並建立類比。

請嘗試簡化你的描述用語,最好創建一個類比,以便於別人更好地理解。

無獨有偶,美國國家訓練實驗室曾經做過一個學習效果研究,提出了“學習金字塔”模型,具體地測算了不同學習方式,在兩週後學習者能夠記住的內容,並根據知識留存率,將學習分為了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其中留存率最高的學習方式是——教授給他人。如下圖所示。

不講給別人聽,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學得有多差

02

可能你會說,費曼學習法聽起來很簡單啊,沒有什麼難理解的地方。是的,費曼學習法沒有所謂的“元認知”“認知升級”“認知盈餘”這樣的大概念、新名詞,可能沒有那麼滿足你的學習飢渴症。它簡單到你一看就明白。

但是,看懂和做到之間的差距,不比地球到火星近。有些人一輩子的學習都是滿足於看懂了、知道了,從來沒有真正做到過。

真正牛B的方法,就是這麼樸實無華而且低調枯燥。聽起來一點也不激動人心。能真正掌握並且運用好,卻並不容易,難點有三——

第一,你講解的概念一定是你真正理解的,那怎樣才算“真正理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概念不就是一句話或者一段話的定義嘛,很容易就能背記下來。但其實記下來並不是真正理解了概念。李笑來曾經在“得到”APP上開設了一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專欄,一週只講一個概念。

他曾說:“絕大多人在追求某個東西的時候,可能連那個東西的定義都不清楚。如果腦子裡的一個概念不準確,或者沒有準確、正確的定義,那麼必然沒辦法準確、正確的繼續思考下去,進而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因為定義的不準確,所以思考範圍模糊,選擇依據缺失,進而行動錯誤.......進而影響整個生活。”

準確理解並選擇你要講的概念,是費曼學習法最開始要搞清楚的事情。當然,這個真正理解清楚是貫穿整個費曼學習過程的,也許你到了類比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還是沒有真正搞懂這個概念,再回頭學習也很正常。

第二,有時候你以為你講清楚了、沒有疑問,那是你自以為的。

也許這個概念你講得也很順利,一點也不打磕絆。但是,並不代表你就真的講清楚了。

這涉及到信息的編碼和解碼過程。傳播學裡面的香農-韋弗傳播模式告訴我們,通過你編碼的信息傳遞給接收者時,需要經過一個解碼的過程,由於接收者的知識背景不同,這個解碼過程不可能和你的編碼過程完全可逆,再加上傳播過程中的干擾,所以信息接收者的理解不可能和你完全一致,甚至有時候可能和你的理解是相反的。

因此,當你講解一個概念自己覺得特別順利,聽眾也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時候,很大的可能性是他們完全沒有聽懂,或者你講的內容他用自己的知識框架進行了理解,在他那裡實現了邏輯自洽。這其實都沒有實現費曼學習法所要求的效果。

不講給別人聽,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學得有多差

香農-韋弗傳播模式

第三,類比遷移能力是非常厲害的學習技能,應試教育從來不教這個。

類比就是舉一反三,而且這個“三”最好是能夠簡單具體、便於理解,這是檢驗我們能否把問題說清楚的關鍵標準。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簡單說清楚,那說明你還沒完全明白。”他曾經風趣地對來採訪的記者說,“你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就算一小時,也會覺得很久;可跟戀人在一起,就算一天,也只像一小時。這就是相對論。”當然,這只是他的一句玩笑話,相對論並不是這個意思。

但你能否用很形象化的方式進行類比,實際上代表你對問題的認識深度,所謂深入淺出就是這個意思。想想你還記得幾個化學分子結構?苯環應該算一個。如果不是化學家凱庫勒說自己夢見一條蛇首尾相接從而提出苯環結構,你能記得這麼清楚嗎?苯環和蛇的類比,讓我們一輩子也忘不了了這個結構。

這種類比能力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獲得。遇到一個概念,你要有意識地去聯想發散,把A物與B物進行關聯,把抽象和形象進行關聯,把右腦和左腦進行關聯,直到把類比遷移變成一種條件反射。

03

在講解之後,你還需要去實踐,在實踐中更進一步透徹掌握知識。

我現在的做法就是,學到一個知識,我馬上轉化到課堂上,再進一步是轉化到實踐運用中。今天上午在廣告學課程中,我上了一堂銷售文案寫作,把上週國際商業寫作課的內容講給學生聽。我跟學生開玩笑說,你們太賺了,老師花10000元學習的知識,你們免費聽哦!然後,在下一步開設寫作工作坊之前,我也會把這些銷售文案的寫作方法,運用在我自己的課程文案招生中,實際檢驗我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真正把費曼學習法運用好的人,都成了學霸。有個加拿大人叫斯科特·揚,運用這種方法,一年時間學完麻省理工學院33門課程,而正常需要四年時間。他把自己的學習方法總結成了一本書《如何高效學習》,其中也重點推介了費曼學習法。

當你開始踐行費曼學習法時,一開始你可能會發現,這樣學習太慢了,根本做不到快速學習。

這時候你一定要拋棄快速學習的念頭和焦慮。要記住,很多時候“慢慢來,比較快”。

費曼學習法需要刻意練習,四個步驟缺一不可,一步都不能少。

當你用費曼學習法,重複學習10個、100個甚至1000個概念後,你的世界一定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沒有,一定是你沒有嚴格遵循方法步驟的要求。

—— E N 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