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誰的喪子之痛最感人?

人生三大不幸:幼年喪父、中年喪偶、晚年喪子。

那麼晚年喪愛子呢?一個極其偉大的人晚年喪愛子呢?

看到這個問題,腦子裡出現了兩位影響歷史進程的飽嘗喪子之痛的父親,一個是漢武帝,一個是明太祖。但細細想來,還是衛太子的不幸更令人悲痛。

歷史中誰的喪子之痛最感人?

聲言“金屋藏嬌”的漢武帝自然是一個風流天子,也許是上天的捉弄,本來應該兒女繞膝的年紀(29歲了)才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而劉據降生之前,自己的親舅舅田蚡竟然跟別人把自己無子的事情當作談資和政治交換。

劉據的降生給近而立之年的武帝帶來的興奮是溢於言表的。不僅7歲就被立為太子,母親被冊封為皇后,舅舅成為“大將軍”的代名詞。天下名士簇擁宮廷,充當太子的講師。可以說從小劉據就是萬千寵愛在一身,誰會想到31年的太子生涯最終的收場竟然是剋死鄉野。

不管是從小的教育環境還是父親的庇護,劉據長成了一個寬厚愛民的儲君,武帝畢生的追求就是建立萬世功業,將一個偉大的帝國傳給一位賢明的太平天子。常言道虎父無犬子,但當父親雄才大略到歷代帝王典範的高度時,真的很難找到一個能夠“類己”的孩子。就好比唐太宗最頭疼的事情不是治國理政,而是到底立誰為太子?在千古帝王的路上走的越遠,在偉大父親的方面就越牽強人意一些。當“皇帝-太子”關係的邏輯循環裡想的太多,“父子”的情分就被忽視的多了,終於群小構陷,在武帝晚年爆發了千古驚悸的“巫蠱之禍”,一個小小的法吏就敢跟太子吹鬍子瞪眼,武帝身邊的宦官們、爪牙們把太子詆譭成一個急於弒君奪位的逆子,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堂堂太子竟然無法見到自己的父親。一個當了31年太子的老實人最終被逼上了起兵除佞的地步,最後兵敗出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竟然最好的解脫是自盡。可以說,劉據是心理落差最大的太子,也是漢帝國最大的不幸。

歷史中誰的喪子之痛最感人?

太子死後,壺關三老茂上書言:

“皇太子為漢適嗣,承萬世之業,體祖宗之重,親則皇帝之宗子也。江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陛下顯而用之,銜至尊之命以迫蹴皇太子,造飾奸詐,群邪錯謬,是以親戚之路隔塞而不通。太子進則不得上見,退則困於亂臣,獨冤結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子盜父兵以救難自免耳,臣竊以為無邪心。”

冷靜下來的武帝才開始思考父子之間本不應該存在的隔閡。此後,將“復訟太子冤”的車千秋擢為丞相,族滅江充家,將逼迫太子的人全都處死。《漢書》描述:

“上憐太子無辜,乃作思子宮,為歸來望思之臺於湖。天下聞而悲之。”

我們常說昭宣中興,立昭帝是武帝一生最冒險的一個決定,然而他還有什麼辦法呢?哪裡還有比衛太子更合適的人呢?在勉強佈置完地位傳承的安排後,武帝就黯然逝去了,恐怕他死的並不安詳吧。更何況昭帝早卒,帝位流轉迅速,這之間稍有不慎,大漢帝國就有隕落的危險,帝位最終還是傳到了衛太子系,這也是霍光不得已的選擇吧。

歷史中誰的喪子之痛最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