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是大家小學的經典課文,如今最後一句卻被刪,合適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傳承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經典典籍。在這些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我們窮其一生也無法把所有的學習個遍,所以對於國人的教育只能選擇適合每個階段的一些經典文章作為教材,比如唐詩三百首,其實詩詞歌賦多到數不勝數,而且很多都是千古名句,但是為了教育好下一代,只能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百首作為教材。

《賣油翁》是大家小學的經典課文,如今最後一句卻被刪,合適嗎?

我們知道,宋朝歐陽修的文章《賣油翁》是入選了作為課文來學習的,但是文章的最後一句卻被刪除了,這是何意?本來最後一句屬於點睛之筆,也是文章的精華所在,但是為什麼專家一意孤行要刪除呢?難道這些都是簡單的根據專家的喜好來進行的嗎?

《賣油翁》是大家小學的經典課文,如今最後一句卻被刪,合適嗎?

《賣油翁》這個故事裡面說的是康肅公陳堯諮射箭特別的厲害,基本是百發百中,在大街上表演的時候引來了大量的行人圍觀,很多人看到他的射技都拍手叫好,有個賣油的老頭從這裡路過,他只是略微的點點頭,康肅公不服氣就接著射了10箭,中靶心的有八九箭,但是老頭還是微微點點頭。這時候康肅公不服氣了,於是就嘲諷地問:“你是不是不懂射箭,我射箭技法這麼嫻熟,你為何只是微微點頭呢?”那老者聞聽此言,拿出一個葫蘆置於地上,然後在葫蘆口放上了一枚銅錢,最後他慢慢的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中,當油注滿葫蘆的時候,一滴油都沒有落到銅錢上。然後對康肅公說:“我亦無他,惟手熟爾”,這句話也就是說這沒什麼,也就是熟能生巧而已。到這裡文章就結束了。

《賣油翁》是大家小學的經典課文,如今最後一句卻被刪,合適嗎?

但是我們去看原文,這後面還有一句的,這句才是文章的精華所在。這句就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這句話包含了兩個典故“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庖丁解牛說的是一個姓丁的人是殺牛的,最開始的時候眼裡看到的是整頭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看到的是骨縫和肌肉之間的縫隙和肌理,一把刀19年都未被磨損,已經達到了精神層次的高超技法。而輪扁斫輪是一個叫做輪扁的人,看到齊桓公讀書,於是就上前問齊桓公看的什麼書,齊桓公回答說看的是聖人之言,輪扁就說這些已經過時了,沒必要再去看。齊桓公聽到輪扁這麼說就問他這句話的道理,輪扁說:“我當初製作車的輪子,輪孔寬的就會滑脫,而輪孔窄的就會緊縮,只有不寬也不松,才是質量最好的輪子”。這就是說這些規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沒法理解的話讀再多也沒有用的。

《賣油翁》是大家小學的經典課文,如今最後一句卻被刪,合適嗎?

這兩個典故都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和我們現在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異曲同工之妙,莊子也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也就是告訴我們要達到“至知”的境界,知識浩如煙海,但是人的生命有限,我們要做的是抓住重點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這樣就能逐類旁通,達到更高的境界。

《賣油翁》是大家小學的經典課文,如今最後一句卻被刪,合適嗎?

但是學習是一個不斷的積累,然後去偽存真的過程,這些文章都是我國古代的經典之作,既然之經典就不應該隨意刪除,這樣太過草率,畢竟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可不是能夠大意的事情,這樣隨意就刪減經典文章的字句,似乎有些不妥的地方,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