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朝鮮半島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有製陶活動存在,製陶歷史悠久,品種豐富,花紋多樣,裝飾樸素,工藝簡單。其主要陶器有罐、壺、瓶、碗、缽、豆、甑等日用器皿。花紋有篦紋、螺旋紋、格子紋、繩紋、蓮花紋、忍冬紋等。種類有夾砂陶、灰陶、褐色陶、彩繪陶等。工藝有泥條盤築法、鑄造成型法、轆轤旋轉成型法等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 高麗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 高麗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佛教儀式用的淨水壺 12-13世紀初 高麗時期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寺院青瓷碗 12世紀高麗時期


我國從漢代開始,就有與朝鮮交往的歷史記載。在朝鮮樂浪郡墓葬中出土了漢代陶器、銅器和漆器等;在百濟武寧王墓中出土了南朝青瓷燈碗、越窯青瓷壺等。統一新羅時期(668-918),朝鮮半島與中國唐朝交往密切,大量越窯青瓷源源不斷地輸入朝鮮半島。在扶余出土了越窯青瓷玉璧底碗15件;在益山彌勒寺遺址,發現了越窯青瓷殘片,同時出土了“大中十二年”(858)銘文陶器;在雁鴨池宮殿,出土了越窯青瓷玉璧底碗等器物,時代考證為公元907年前。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茶碗 17世紀下半葉,18世紀初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7世紀茶道水罐子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高麗時期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十八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 高麗


統一新羅晚期,浙江地區的越窯工匠將制瓷工藝傳到朝鮮半島,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陶器向瓷器的轉換,並開始了生產青瓷的歷史。在韓國西南海岸發現許多早期(9世紀至11世紀)青瓷窯址,最具代表性的有全羅南道康津郡大口面和七良面。至高麗時代(918-1392),制瓷技藝更趨成熟,高麗翡色青瓷和鑲嵌青瓷是其主要產品。其窯址群主要分佈在全羅南道的康津郡和全羅北道的扶安郡。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高麗 12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捲雲菊花折枝紋青瓷碗 高麗 12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3-14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5-16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5-16世紀


高麗時期,“越窯式”青瓷的風格在延續。它不僅直接繼承了越窯青瓷的製作工藝,而且還融和了中國其他瓷器的風格,並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越窯青瓷從原始青瓷(商周)到青瓷的誕生(東漢)到青瓷的完美(唐代),歷經數千年的漫長歲月。而高麗青瓷,從一開始就以較高水準的越窯青瓷為基礎,大大縮短了研製過程。“接受-模仿-消化-創造”,歷時數百年即趨於成熟,充分體現了“後發優勢”。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 高麗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 高麗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 高麗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3-14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3-14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3-14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 高麗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 高麗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3-14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8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6世紀晚期-17世紀初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茶葉罐 17世紀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6至17世紀上半葉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釜山茶碗18世紀初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高麗時期 瓷盒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2世紀後半期


朝鮮半島古代陶瓷

17世紀上半葉 茶葉罐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