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中國宋代瓷器生產,以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個窯口產品最為有名,後人統稱其為“宋代五大名窯”。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官窯

哥窯與官窯類同,也有紫口鐵足,也有開片,不過至今其窯址不明,學界對其燒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認為並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許多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為了追求工藝一般都不允許有太多的釉面的開裂紋片,但哥窯卻將“開片”的美髮揮到了極致,產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徵:由於開片大小不同,深淺層次不同,胎體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汙染程度也不盡相同,致使開片紋路呈色不一。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官窯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在京師汴梁建造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官窯主要燒製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係數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後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即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徵。

在琳琅眩目的中國瓷器中,"北宋官窯青瓷"出類拔萃,精美絕倫,古氣盎然,樸人眉於,被視為瑰寶。 官瓷是官辦瓷窯制器,專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時代的宮廷御瓷,權臣貴胄也只能望瓷興嘆,可見而不可及。因而高貴、難得便成為人們對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相傳官窯造出以後,宮裡的太監便來檢查,發現有稍稍瑕疵的便摔碎。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宮裡,供皇室使用。正因為這個,所以,官窯存世量極少。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特點:

▶官窯以燒製青釉瓷器著稱於世。

▶官府經營的瓷窯。也泛指明、清時期景德鎮為宮廷生產的瓷器。元代景德鎮官窯稱“樞府窯”。明清景德鎮官窯,近代常以帝王年號分別命名,如;“宣德窯”、“成化窯”、“康熙窯”等。明清官窯亦稱“御窯”,存世量極少。

▶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汝窯

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等是鑑別汝窯的重要依據。其中,蟹爪紋是指釉面開片的紋理毛毛扎扎;“芝麻掙釘”則是因燒造時足部用很小的支釘支起,然後把汝窯瓷器支在空中燒。這樣燒製的瓷器燒好後,底部釉面會有幾個點。汝窯瓷胎體一般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而在造型上則比較莊重大方。

由於汝窯傳世的作品很少,據傳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藝精湛,所以非常珍貴。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汝窯是北宋後期的宋徽宗年間建立的官窯。窯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鎮(一說在河南省寶豐清涼寺),因此而得名。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汝窯瓷胎體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汝窯瓷採用支釘支燒法,瓷器底部留下細小的支釘痕跡。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銅器式樣,以洗、爐、尊、盤等為主。汝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

窯址: 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特點:

▶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

▶窯瓷胎體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

汝窯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瓷器名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汝窯瓷器最為人們稱道的是其釉色。


鈞窯

鈞瓷 黃金有價鈞無價 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鈞瓷是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鈞窯出產的瓷器,因宋徽宗時期曾在近禹州市內古鈞臺附近設置官窯專門燒製御用瓷而得名。

鈞瓷主要貢獻在於燒製成豔麗絕倫的紅釉鈞瓷,從而開創了銅紅釉之先河,改變了以前中國高溫顏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開拓了新的藝術境界。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鈞窯分為官鈞窯、民鈞窯。官鈞窯是宋徽宗年間繼汝窯之後建立的第二座官窯。鈞窯廣泛分佈於河南禹縣(時稱鈞州),故名鈞窯,以縣城內的八卦洞窯和鈞臺窯最有名,燒製各種皇室用瓷。

鈞瓷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後施釉彩,二次再燒。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雲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讚美之。這是因為在燒製過程中,配料摻入銅的氣化物造成的藝術效果,此為中國製瓷史上的一大發明,稱為"窯變"。因鈞瓷釉層厚,在燒製過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補裂紋,出窯後形成有規則的流動線條,非常類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故稱之為"蚯蚓走泥紋"。 鈞窯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綱"之需,以花盆最為出色。

窯址: 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特點:

▶鈞瓷的釉色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雲霞。

▶鈞瓷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後施釉彩,二次再燒。

▶因鈞瓷釉層厚,在燒製過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補裂紋,非常類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故稱之為“蚯蚓走泥紋”。出窯後形成有規則的流動線條。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


定窯

定窯是最早為北宋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窯場,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中唯一燒造白瓷的窯場。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

定窯之所以能顯赫天下,一方面是由於色調上屬於暖白色,細薄潤滑的釉面白中微閃黃,給人以溼潤恬靜的美感,另一方面則由於其善於運用印花、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將白瓷從素白裝飾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定窯造型以盤、碗最多。元朝文人劉祁在其《歸潛志》中曾撰文讚揚定窯的精美,稱“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定窯為宋代民窯。始建於唐,興盛於北宋,終於元代,燒造時間近七百餘年。窯址分佈於河北曲陽縣磁澗、燕川以及靈山諸村鎮,這裡唐代屬定州,故稱為定窯。 定窯以燒白瓷為主,瓷質細膩,質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黑釉、醬釉稱為"黑定"、"紫定",也別具特色,製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紋千姿百態,有用刀刻成的劃花,用針剔成的繡花,特技製成的"竹絲刷紋","淚痕紋"等等。出土的定窯瓷片中,發現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樣,這說明定窯的一部分產品是為官府和宮廷燒造的。

窯址:今河北省曲陽澗滋村及東西燕村,在宋代屬定州,故名。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特點:

▶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釉瓷;

▶胎薄而輕,質堅硬,色潔白,不太透明。

▶定窯由上迭壓復燒,口沿多不施釉,稱為“芒口”,這是定窯產品的特徵之一。

定窯瓷器以其豐富多彩的紋樣裝飾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


哥窯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哥窯,確切窯場至今尚沒有發現。據歷史傳說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兩浙路處州、龍泉縣各建一窯,哥哥建的窯稱為"哥窯",弟弟建的窯稱為"弟窯",也稱章窯、龍泉窯。有的專家認為傳世的宮藏哥窯瓷,實際上是南宋時修內司官窯燒製的。

哥窯的主要特徵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片"。細小如魚子的叫"魚子紋",開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紋",開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紋片的紋理呈金黃色,大紋片的紋理呈鐵黑色,故有"金絲鐵線"之說。其中仿北宋官窯的瓷器為黑胎,也具有"紫口鐵足"。 哥窯瓷胎體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黃數種,釉面光澤如膚之微汗,是為上品。器形以洗、爐、盤、碗為多。

窯址:確切窯場至今尚沒有發現。

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 建議收藏

特點:

▶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

▶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