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真正的優秀,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與眾不同

今天心情不錯,項目最後的收尾非常完美,很多同事都來祝賀我,不停地誇讚我。“小迪,領導那麼難伺候的性格竟然都對你讚不絕口,你真的很厲害,很優秀。”

同事們誇得我都找不著北了,一路是飄著回家的,晚飯後,照常刷頭條,無意之間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抄襲事件立案了,目前誰是誰非還說不準。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今年的8月份就已經有抄襲的消息出來了,票房幾十億的神作去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品,怎麼看都是增熱度的概率大。可再一次看到這消息的時候,我關心的並不是最後誰贏了,而是不得不重新審視一下今天的工作,我到底算不算優秀?

職場上真正的優秀,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與眾不同

我們憑什麼肯定一位員工的優秀?能力?還是會來事兒?

幾乎所有的優秀,都依託於競爭中體現。

在職場中,我們普遍都認為優秀是比出來的,跟別人比,跟自己比,厲害的一方才算優秀,所以優秀本身並不存在標準。

你的工作業績超過了同事們,領導就會認同你是優秀的,沒有人在乎你超過的是“豬隊友”還是精英,就連你自己都不會去考慮這個問題。

這就會導致一個很尷尬的現象,當前的集體氛圍成為了你舒適區的安全保障,我在這一畝三分地就是絕對的強者,已經是巔峰了,還需要成長進步嗎?

當然不需要。

“優秀”這個詞真的害人不淺,因為人一旦被定義為優秀之後,就會喪失前進的驅動力,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打造“護城河”,把集體圈起來,以便在這個集體中獲得持續的滿足感。

這就是為什麼每當新人剛入職的時候,優秀的老員工總會有意無意地打擊新人,增加工作難度,明面上是為了鍛鍊人家,實際上就是因為怕新人成長速度太快,威脅到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為了保持“優秀”的名號,什麼事我們都做得出來。

競爭是無窮無盡的,即便我們都知道在競爭的環境裡,沒有絕對的贏家,只有短暫的輝煌。因為我們都在同一條賽道中奔跑,沒有攜手並進的情況,不分個高下,怎麼才算優秀呢?沒有優秀的“皇冠”,不過是平凡世界的一份子,可誰又願意甘心與平凡?

職場上真正的優秀,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與眾不同

誰願意甘心與平凡?

真正的優秀是終止競爭,而不是打敗對手。

在職場這條賽道中奔跑,有拼時間長短的,幾年之內達到什麼樣的成就,有拼終點線的,看誰在職場上能夠堅持得最久,本質上的目的只有一個:打敗你的對手,成為人們心目中那個優秀的成功者。

所以現在步入中年的職場人會感到身心俱疲,競爭了十幾年,一刻也不敢鬆懈,身體也是馬上就要走坡路了,可面對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競爭,還是無窮無盡,想放棄,卻又不敢放棄。

原因就是你沒有能力終止這場競爭,換句話說,你現在的這條職場賽道太寬了,誰都能入局,即便你幹掉了一個又一個競爭者,但人終究有體力不支的那一刻,堅持並不能改變被活活拖死的結局。

真正的優秀,是有自己一套行為準則。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提出第一性原理:「在每一個系統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我們看現在的成功者,他們都有一套屬於自己行事原則,或者說一種風格理念。

職場上真正的優秀,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與眾不同

喬布斯的簡潔貫徹了蘋果公司

我們都知道蘋果,喬布斯的理念是簡潔,蘋果的產品都沒有任何多餘的功能,即便現在蘋果的市值已經萬億,但是產品種類就那麼幾個,手機、電腦,電視、手錶,撐死在十幾年前MP3火的時候多個音樂播放器。甚至就連命名都很簡單,iphone,ipad,iwatch。

喬布斯的簡潔貫徹了蘋果公司,其他企業想入局,根本就沒機會,在任何行業,任何領域,我們從來沒見過有第二家公司能把簡潔深入到如此地步的吧。

換做在職場中奮鬥的我們也一樣,有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就像現在很多的成功人士,人家都告訴你方法了,怎麼做的,怎麼想的,完全不怕被超越,現實中你就是完全照搬,也確實不是人家的對手。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才是終止競爭,才是真正的優秀。

職場上真正的優秀,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與眾不同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才是終止競爭,才是真正的優秀。

終止競爭,靠的是創新,是與眾不同。

在職場中我們都認同一句話:技多不壓身。多學會一門手藝,就多一個賺錢的渠道。

但是我們在報一些學習課程的時候,但凡質量不錯的,那些名人水平真的不低,你不服不行。但是等你學完之後就會發現自己有些不適應,不是沒學好,人家把各種套路模板等等該教的都教了,你也學會了,可在實際操作中難免會有些本能的抗拒。

所以這就會導致我們有一種錯覺:我怎麼練都無法適應,天生就不是做這行的料。

其實不然,根本原因就在於你學的是人家的總結成果,他通過各種經歷所體會的經驗、套路、道理,完全是按照他自己的思維模式來提煉的,所以哪怕你全都學會了,但是你的思維相性於這套理論根本就不符合,這兩個“齒輪”就不是配套的,即便你知道名人理論的“規格”是對的,可是你不適應,就不可能做出成就。

職場上真正的優秀,不是做得有多好,而是與眾不同

高手與普通人的差距,就在於會不會知識內化。

所有成功者的經驗道理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成功了,這條賽道只有人家一個在奔跑,別人無法入局,也無法插手。

很多的知識和技能不是學會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內化,如果做不到,作用會大大降低,就好比我們自己總結的職場經驗,別人不一定認同,但自己用卻百試百靈。

有些人學習是完全生搬硬套人家的理論,結果自然就放棄了,因為根本不適合啊,而有些人會把理論進行拆解,拆到不可再分的地步,然後對照自己的理論進行查漏補缺,整合之後再試錯,如此反覆,最後創造出完全適用於自己的理論。

高手與普通人的差距,就在於會不會知識內化。為什麼自己學了很多東西,關鍵時刻卻不知道怎麼用?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答案就在這裡,學會了卻沒有內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