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負責卻讓老闆覺得很敷衍?懂這5個字,越努力越幸運

認真負責卻讓老闆覺得很敷衍?懂這5個字,越努力越幸運

一、月初組稿教材,月末彙報卻出了錯

小秦所在的部門決定上線新書,準備讓內部人員組稿,於是臨時開會決定調整組織架構,從校對組抽調8個人組成編寫組。

其中4個人編寫教材,屬於A組;另外4個人編寫參考答案,屬於B組,小秦被劃分到了B組,且擔任小組長。

時間期限為3個月,但每個月需要彙報一下進展情況。

編寫工作開始著手了。

A組首先定體例、定內容,包括定一些小細節和需要統一的地方;後續每天都要開一次會,每個人說一下今天的進度以及明天的安排。A組配合得很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小秦負責的B組雖然工作方法和A組不同,但小秦比A組組長更認真負責。幾乎每天小秦都是公司裡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一個,週六週日還經常加班加點,有時甚至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

才過了半個月,小秦的B組完成情況居然比A組整整多了一倍。這讓小秦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

到了月末,A組組長很快地把手頭工作的進展情況彙報完畢,老闆比較滿意;B組組長小秦也驕傲地上了臺,彙報時卻出了問題:這個成員的工作進度有誤、那個成員本該完成的工作沒完成、每章節的表格也忘了做。

老闆認為小秦這個組長敷衍了事,超額完成的工作也是摻了水分的。B組的組稿工作被暫停。

認真負責卻讓老闆覺得很敷衍?懂這5個字,越努力越幸運

二、出錯,是因為工作態度的問題嗎?

最開始,大家都滿懷信心來編寫,可A組得到表揚,小秦及整個B組被老闆批評。小秦被批評,真的是由於工作態度有問題嗎?

事實上,小秦只是沒有做好計劃而已。說到做計劃,我們來了解一下“布利斯定律”

1.什麼是布利斯定律呢?

美國幾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組織三組學生分別進行不同方式的投籃技巧練習。第一組在20天內每天練習實際投籃,把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第二組學生也記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期間不做任何練習。第三組學生記錄下第一天的成績,然後每天花20分鐘時間做想象中的投籃;如果投籃不中時,他們便在想象中做出相應的糾正。

實驗結果表明:第二組沒有絲毫長進;第一組進球增加了24%;第三組進球增加了26%。

由此,他們得出結論:行動前進行頭腦熱身,構想要做之事的每個細節,梳理心路,然後把它深深刻在腦海之中,當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會得心應手。這就是所謂的布利斯定律。

就像小秦,在編寫之前沒有像A組組長那樣細緻地做計劃,自認為不需要確切的計劃也會把工作完成得很好,實際上對於整個過程並不是十分清楚,甚至疑惑自己為什麼明明更加認真負責卻被批評。

2.善於使用布利斯定律會有什麼優勢呢

  • 節省時間,減輕壓力

曾經聽過一個有關於毛毛蟲吃蘋果的小故事:

有四隻毛毛蟲,都想要吃到大蘋果。

為了能夠吃到大蘋果,第一隻毛毛蟲跟隨著大眾的足跡,辛苦一生,卻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第二隻毛毛蟲以吃蘋果為目標,努力尋找,但最後也只是找到了一個酸的小蘋果;第三隻毛毛蟲有一個望遠鏡,但卻因為猶豫而被其他蟲搶先;第四隻毛毛蟲因為有詳細的計劃,最終吃到了大蘋果。

有很多人認為花費那麼長的時間做計劃,簡直就是浪費時間,立馬投入要做的事情中去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其實不然,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而做計劃其實就是一個自我剖析和形勢分析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肯定會在行動過程中浪費更多的時間。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曾經提出過一個成功的萬能公式:

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

從這個公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事前做計劃的重要性。

因為,事前做計劃不僅可以幫我們對自己的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而且也是在梳理自己實現設想的思路和方法,幫助我們減少更多的錯誤,從而節省我們的寶貴時間,減輕我們的壓力。

3.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做計劃呢

  • 存在僥倖心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僥倖心理是人的本能意識,這種心理反映在人們的各種思維活動中,通常情況下,僥倖心理只是一種潛意識,不足以支配人的行為活動,但是當一個人自控能力不強,這種潛意識得到孕育膨脹以後,就會引發衝動。

拿小秦來說,事先沒有做好相關的計劃,以為自己能對全局把控得很好,能在彙報時解釋完美;可實際上一團糟,處處不如意。

雖然僥倖心理其實誰人都有,但若凡事都存在僥倖心理,在短時間內看不出弊端,可越往前走,越漏洞百出;長此以往若是形成習慣,就會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認真負責卻讓老闆覺得很敷衍?懂這5個字,越努力越幸運

三、三個辦法,教你避免“布利斯定律”

不管是存有僥倖心理也好,還是不願意去改變也罷,但自始至終,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麼到底該如何做,才能留有準備、避免“布利斯定律”呢?教給你三個辦法:

認真負責卻讓老闆覺得很敷衍?懂這5個字,越努力越幸運

1.學會有效思考

凡事三思而後行,如果能在事前多想一步,過程中就會少一點折騰,如果出了差錯也會少一點悔意。

可現實往往是,有些人急切地做事,生怕晚來一步會錯失機遇,這種積極性固然值得肯定,但實際上是否有些盲目和衝動呢?對於這件事情的利與弊,是否考慮清楚了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學會有效思考。

所謂的有效思考就是具有條理性和深入性的思考。條理性保證我們不做重複思考 ,深入性是要求我們不受無意識的思維片段的干擾。

因此,我們需要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成為自己的思考時間,明確思考的內容,但如果長時間思考卻沒有任何靈感,可以暫停思考,但不能放棄思考。

比如小秦,他在做編寫之前,就應該全面考慮,小到標點符號統一,大到成形後的售後,而不是單純地“擼起袖子加油幹”。

2.做好計劃管理

有思考才會有計劃。沒有計劃的工作雜亂無章,看似忙碌卻沒有任何價值。

哲學家霍爾巴赫曾說:“我們的生命是無數必然時刻的一種連續。”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每天都是24小時,對誰都不偏不倚,但問題關鍵在於是否能充分地利用它。

米莉在一家公司從事助理工作,每天都十分忙碌。

有一天她剛到公司打開電腦,就被上司叫去寫合同;合同寫完以後,卻又有新員工向她討教經驗;送走新員工以後,本以為能休息,可忽然又想起主管讓她預定客戶住的酒店,米莉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研究酒店。

久而久之,米莉感覺到非常疲憊。

由此可見,在工作中如果沒有計劃,很容易影響工作效率。

但是要注意,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實力,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其次在善於考慮細節的基礎上,做好統籌規劃,並且時時提醒自己要思維敏銳,講究效率。

3.樹立明確的目標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地工作與學習,就算很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的。”

可見目標對於實現人生理想是如此重要。那麼具體要怎麼做呢?

  • 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

目標猶如海上的明燈,是一個人行動的指南針。

記得2014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地心引力》,所有的宇航員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返回地球,如果他們沒有這個目標,就會被忙忙的太空吞噬掉。

所以說,規劃人生的第一步,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

  • 為目標積累資源與條件

如果想把自己制定的每一個目標都順利實現,還需要很多資源和條件。

就像去戰場上殺敵,手中沒有刀槍劍戟,又如何取勝呢?

因此,為目標積累資源與條件,它們可以是知識、智慧,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某種技能。

  • 馬上付諸行動

行動是把目標變成現實的唯一途徑,如果沒有行動,目標永遠只是目標,而不會變成現實。

認真負責卻讓老闆覺得很敷衍?懂這5個字,越努力越幸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禮記▪中庸》裡的一句話,這裡的“預”是預先的意思。講的是:不論做什麼事,事先做好準備,就能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無論做什麼,都要提前做好準備,這樣才有可能達到期望的目的。如果總想著“臨場發揮”,則很有可能會“不知如何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