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怎麼搞?2020年又增加抗擊新冠和後疫情拉動經濟兩大標籤

2020年,最熱的投資話題是什麼呢?當然是新基建——在國內產業升級、信息技術升級等概念的力推下,2020年新基建又增加了“抗擊新冠”和“後疫情拉動經濟”的兩大標籤。

新基建怎麼搞?2020年又增加抗擊新冠和後疫情拉動經濟兩大標籤

作為新基建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應用層”設計,本身要比“基礎網絡”更為複雜——這就如同,修高速必須有汽車去跑:新基建也不例外。5G、雲、IDC、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等,都相當於“公路、鐵路、樓房”,而遠程會議、指揮中心、網絡教育等則是“路上的車、樓裡的人”。沒有後者,前者也就無從發展,甚至沒有意義。

疫情為新基建提供“雙”動力

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背景下,如何實現經濟社會“六穩”,是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國家產業政策的關鍵落腳點。在這方面,新基建不僅是“投資端”也是重要的“消費端”;疫情不僅要求新基建“加速投資”、也為新基建的“應用”普及提供契機。

例如,杭州城市大腦與健康碼結合構建了先進的、快速、準確的智能化防疫作戰指揮體系。這個體系最大的優勢在於“總司令可以瞭解每一個小兵”:即做到精準的定位到人,在時空上形成“每個人”的防疫趨勢戰情感知。這對於“高度傳染性的疾病”防控,具有“前無歷史”的重大創新意義。

再例如,全球疫情蔓延,聯合國75週年大會,騰訊向其提供了“替代解決方案”。據介紹,自去年12月底發佈後,騰訊會議40天更新14個版本,8天緊急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投入計算資源超100萬核,騰訊會議國際版(VooV Meeting)也已經在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2020年春季開學後,更是有億萬師生通過騰訊微信平臺進行“雲教學”。

“應對危機讓我們看到了新型基礎設施如何改變社會的運轉、尤其是在危情下如何保持關鍵部門,領域的常態運轉!”行業專家指出,疫情是新基建的“集結號”,也是新基建的“驗金石”。——疫情帶來的有些改變,將是“永久的優秀遺產”。

化危機為契機,讓科技助力我們“更強”

“雲辦公、雲教學、雲醫療、雲政務、雲稅務、雲購物……”2020年春季,“信息科技改變生活”的速度和深度從未如此之“劇烈”。防疫壓力轉化成了“信息科技落地”的動力。

以雲辦公為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雲辦公的普及程度一直比較落後。例如,印度的IT產業,雲辦公的普及度都已經超過50%。相比較而言,我國雲辦公的普及程度長期只有歐美國家的十分之一,乃至更低。究其原因我國的“人文”理念不適應於“雲等遠程”交際方式。用專家的話說就是“思想問題阻礙了技術的應用”。視源股份企業服務BG總裁此前曾表示:“藉助智能終端、大數據和雲技術,讓會議中的人、事、物互聯互通,將會議產生的數據和知識資產進行沉澱,在會議場景裡助力企業數字化升級。”

新基建怎麼搞?2020年又增加抗擊新冠和後疫情拉動經濟兩大標籤

類似的產業案例不止這一個。但是,疫情的到來恰使得人們必須丟掉一些“傳統的、不合時宜的思想文化觀念”——“比較市場收入的增加,此次幾億人的雲辦公和雲教學實踐,疫情期間信息技術應用在普通百姓心中種下的種子才是真‘金子’”,行業人士指出,“傳統習慣已經被改變”這是2020年春天信息技術應用產業的最大變化。

“問題是危機、解決問題就是契機。”在特殊背景下,信息技術應用的大爆發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以及相關產業和場景“脫胎換骨”的起點。那些從信息技術應用中“嚐到甜頭”、“提升了效率”、“節約了成本”的改變,讓整個社會的經濟和生活變得更為“強壯”,抗擊風險能力也更為強大。

“加速轉型是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一位指揮中心大屏市場的資深從業人員表示,這種轉型並不是指“放棄專業顯示板塊,而是要‘大力的做加法、做生態’!”因為,市場需要做好迎接新基建背景下,眾多高端應用從“示範的點、到普及的面”的轉變過程,也需要為更具深度和場景業務整合能力的應用做好準備。

“由點到面、由淺到深”,信息技術應用的這一輪變革將是空前的。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城市管理智能網等的建設,將讓信息技術從“消費屬性”升級為“生產屬性”。當科技創新與疫情結合的時候,更多企業看到了“新的成長機會”。

新基建硬件的第三極,視聽產業摩拳擦掌

面對新基建大潮,除了軟件應用之外,硬件依然是“必不可少”的重中之重。其中,除了“網絡端的5G+”、“雲端IDC”之外,客戶端的“智能視聽”也將是重要的“獲利方面”。對此,行業專家指出,作為新基建終端硬件的最典型產品,視聽產業將成為新基建發力廣泛受益的“第三極”!

新基建怎麼搞?2020年又增加抗擊新冠和後疫情拉動經濟兩大標籤

在新基建應用層的“端口上”,無論是大大視察的杭州城市大腦的顯示中樞、還是聯合國大會採用騰訊雲之後的“視覺”設備、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通過MAXHUB會議平板與意大利醫院視頻連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經驗,都屬於視聽板塊。同時,專業視聽產品還包括專業的可視化協作系統、攝像與人工視覺系統、前端數據處理的錄播產品等。這些設備,覆蓋從指揮中心、居家學習、雲辦公到網絡教室等廣泛的應用空間。

對於“新基建硬件第三極”這個觀點,上海寰視甚至指出,下一代互聯網的核心之一就是“視頻化”。以視頻為信息載體的新型應用,將是新基建這條“高速路”上最重要的“車”。這也將凸顯“視聽產品”在新基建背景下的巨大產業機遇:

即,顯示為核心的視聽產業,和新基建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新時代”一樣,會從“消費應用佔絕對主導”,向“消費與生產兩大類場景平分秋色轉變”。例如,傳統的3G、4G網絡,核心在於移動通信和手機設備的應用;5G網絡則更側重於商用多種用途的開發,是物聯網、城市智能、工業互聯的重要基礎技術。同理,傳統視聽產品,最核心的市場是家用電視、電腦、手機,而未來新基建背景下商用顯示、工程顯示、工業顯示的規模必然大幅增加。

“網絡鋪設到哪裡、視頻傳輸到哪裡、視聽設備就會應用到哪裡!”新基建是推動“屏幕無處不在”的智慧社會新時代來臨的“衝鋒號”。視聽產業中的商業和專業應用,也將由此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機遇,未來五年產業實現總規模翻番幾乎是“最低”的預期。

“由網到端、由路到車,這種應用落地思維,是新基建時代把握新商機的關鍵。”行業人士指出,新基建的必要性、可行性從未如此凸顯;產業意志、社會需求、與國家努力從未如此合拍。一場轟轟烈烈的信息化新高度的大革命正在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