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巴精神:科比自傳》:科比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 一切都源於孩童時期,第一次聽到那讓我心醉神迷的“砰,砰,砰”。 —科比

曾經有記者問科比:“你為什麼能如此成功呢?”

科比反問道:“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時是什麼樣子嗎?”

記者搖搖頭:“不知道,那你說說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科比撓撓頭說:“滿天星星,寂寥的燈光,行人很少,而我已經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磯街道上。一天過去,兩天過去,10多年過去了,洛杉磯凌晨的黑暗沒有改變,但我卻已變成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運動員。”

後來,我在科比的自傳《曼巴精神:科比自傳》中找到了答案。


《曼巴精神:科比自傳》:科比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這是科比的有意為之,目的是為了平衡事業和家庭的折中選擇,他始終認為,如果提早開始工作,每天能練得更多,這樣,既可以陪伴家人,也不耽誤訓練。

一個月前,一場飛機墜機事件帶走了科比和女兒GIGI,但是,他的精神將永遠留存於人們的心中。

  • 1、“殺手心態”之曼巴精神

看《曼巴精神:科比自傳》的整個過程,我都能感受得到,科比對籃球的熱愛,那種熱愛,是刻在骨頭和血液中的。

曼巴精神在最開始只是科比在twitter上發佈的一個話題標籤,隨著它的流行與發酵,最終演變成一種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寓示著讓人們去積極思考如何才能取得結果,這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中,火箭隊球星克里斯—保羅這樣評價科比:“你對他的期待不會低,他就是展示出他總是有那種殺手心態”。

當科比想掌握新的招數的時候,他就會馬上將之弄懂,為了掌握這種新的技能,他並不在乎出醜,在比賽結果之前的所有訓練中,他都願意出洋相,因為他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面對未知環境下的新對手,他會將對手曾經比賽或者訓練的所有視頻都找來,一一琢磨。

《曼巴精神:科比自傳》:科比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科比在籃球賽場上

這種“殺手心態”同樣運用在他對技能的訓練中,人們總是對“絕殺”尖叫,科比表示:“如果每天要命中1000次投籃,就只是千分之一。如果你每天都能投進那麼多球,區區一次投籃算得了什麼?”

殺手心態,對自己熱愛的事情真正上心,為之痴迷。

總是聽到這樣的聲音:

“我真的很喜歡寫作,但是我現在工作太忙了沒時間”

“你知道嗎?我從小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漫畫家,但是啊,我現在結婚了,要帶孩子,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學習!”

……

我們從他們的談論中總是能聽得到他們對某件事情的熱愛,也發現他們總是能找到一千萬個理由不去做這件事,卻不能找到一個堅持下來的理由。

科比的成功與他的曼巴精神是完全分不開的,徹底的熱愛與追求成就了他的成功,偉大的發明家也曾表示: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在沒有拼天賦之前,拿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沒有時間那就擠出時間去寫作、去學漫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說不定哪一天,你就真的像科比之於籃球那樣,把自己最熱愛的事情做到了極致。

  •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近代理學之父牛頓曾表示: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曼巴精神:科比自傳》一書中,無論是自己的理療師朱迪-塞託還是喬丹或者布魯斯-鮑文,抑或是拳王阿里,都是科比的學習對象。

不僅僅是從對手或者夥伴中學到的籃球技能,從那些非籃球選手——商場或者拳賽場,只要對自己有幫助的,科比都能從中學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如從拳王阿里那裡學習制定比賽計劃時的“欲擒故縱”;從拜倫-斯科特那裡學習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榨乾”生命中的每一天;從耐克公司創始人菲爾-奈特那裡學習保持真實。也正是這樣的學習精神,讓科比不僅在面對每一場比賽的時候,針對不同的對手,琢磨並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在籃球之外也學到了其他領域的知識。

以對手“老貓”卡蒂諾-莫布里為例,莫布里的速度之外讓科比一時之間無法適應,但是莫布里卻也接受不了科比的身體的傾壓,所以在與莫布里交鋒的時候,科比會主動製造身體對抗,用力量去碾壓莫布里,以此佔據上風,達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效果。

《曼巴精神:科比自傳》:科比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對於“90後”而言,peer pressure(同輩壓力)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在學術上的解釋是:因為害怕被同伴排擠而放棄自我做出順應別人的選擇。隨著社會的發展,peer pressure還包括同輩(即與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似的人)取得的成就所帶來的心理壓力。

在這種壓力下,同齡人之間的競爭感十分突出,在大學裡,為了獎學金或者各類獎項而把自己的同學當作競爭對手;在職場上,罔顧職場道德給同事“穿小鞋”……

如果轉變心態,向科比那樣,不恥下問,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向優秀的人學習,學習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以及從失敗者身上摸索經驗,是不是會更有利於自己變得更好呢?

  • 3、做一名長期主義的“種子”選手

在看完《曼巴精神:科比自傳》之後,我發現了一件事:科比是一名長期主義的“種子”選手。

羅振宇在一次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中提到“長期主義”,他表示:長期主義不僅要堅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斷你在做的事情,還要持續地不被誘惑,一旦中斷,前功盡棄。

在科比第一次拿到籃球之後,他就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籃球選手。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科比從各個方面激發自己的潛能。他把自己當作一粒種子,從種子到參天大樹需要走多久,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他並不畏懼;面對傷害,也只是將它當作暫時性的事情來看待。他表示:“受傷自然會削弱運動能力,限制一部分爆發力,但僅此而已。”

在他的自傳中,他講述了自己與隊友或者對手之間對抗的故事,在他講述的這些故事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並不會被對手的強大所征服。相反,面對不同的選手,他會去激發隊友的潛能,去尋找隊友的弱點,各個突破。在面對自己的不足的時候,他會選擇早起工作,花時間在籃球的技能訓練上,以此來增強自己的能力。

自律,勤學苦練,毫不猶豫,立即行動,付諸實踐,不驕不躁。這些都是科比身上寶貴的品質,也是作為一名長期主義的“種子”選手應該具有的品質。

相反,在我們的生活中或者網絡上,總是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你看看隔壁的張三三,人家學習成績為什麼能這麼好,你怎麼就笨得像頭豬?”

“最近直播很火,要不要乘機搞一搞?”

“我好害怕啊,怎麼辦,我做不到,只能放棄了。”

面對暫時性的困難,很多人都選擇了直接放棄,於是放棄的不僅僅是困難,還有的是自己那顆拼搏的心。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曾經說過:“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不如像科比一樣,把自己當作一顆種子,做一個長期投資者,享受當下,活在當下,用自己的努力讓自己生長成一顆參天大樹。


寫在最後:

一個月前,科比和女兒GIGI一起去了天堂,但是我想,他的精神將永不磨滅,就像他曾寫到的那樣:

“我覺得我的命運早已註定,未來一片光明,任何事也不能壓制我的崛起勢頭。”

“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擊敗我,不管是在情緒上、精神上、身體上,還是戰略上。”


《曼巴精神:科比自傳》:科比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圖:來源於《曼巴精神:科比自傳》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