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讓她做作業每次都哭,懷柔政策不管用,歇斯底里也不管用,怎麼辦?

張瀾_ATM


你的境遇感同身受,試試適當放手的方法吧!

我們家也有一個二年級的女兒,無論是現在還是一年級階段,其實做作業都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就如你說的,她們好像自帶免疫功能,軟硬不吃,一點辦法都沒有。

其實對於現在孩子的教育,隨著家長的整體素質提高,能夠想到的辦法,接觸的方式比以前更加的豐富,我記得我們這代小時候的管理似乎很簡單,首先就是家長放養,一般家長都會忙自己的事情,不太管我們,然後要是有什麼問題或者是犯什麼錯誤了,那就是一頓打,一頓不夠就兩頓,然後就會老實一段時間,然後就是這樣週而復始,我們也就逐漸長大了。

到了我們自己孩子的這一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孩子幾乎都是在蜜罐的寵愛中長大的,變得有點罵不得,打不得了,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是越來越差了,然後就是苦了我們這一批家長,真的是機關算盡也是束手無策。

發完牢騷之後,回去有必須去面對家裡的熊孩子,但或許真的是我們管的太多,管的太寬了,讓孩子們無形之中有了依賴,無形之中有了牴觸。

適當放手,或許是對家長和孩子都好的方法

有段時間對孩子的管理真的有點不知所措了,然後就想著放棄算了。

剛開始就是讓她自己去做,然後給她具體約定個時間,等她做完再給她簽字或者檢查,然後就是錯誤的讓她自己訂正修改。

不多說,也不過多的抱怨,懷著平靜的心情跟她交流,她有其他的要求或者是有什麼抱怨基本也是不過多的理會,讓她自己去解決消化。

剛開始其實她也不太適應,怎麼感覺好像沒人管了一樣,慢慢的她好像自己有點意識了,什麼時候該幹什麼,回家也先把作業先完成,然後再去幹其他的事情,有的時候還是會分心,但到了時間我們也就催她去睡覺了,作業沒做好第二天讓老師批評或者教育一通,似乎比我們家長說上十遍百遍都有效果。這樣我們家長還能幹點自己的事情,比如干點工作上的事,比如看點書之類的,但千萬不能玩手機或者是看電視之類的,還是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要做到確實還是有點難

對於孩子的管理還是難以放下心來,孩子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家長的監控之下,然後就是各種干涉和影響。其實,作為家長大可不必如此,放鬆心態,適當放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萌卉媽


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都會很頭大的一個問題。但是我始終認為,解決方法肯定要比問題多得多。如果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可能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

孩子寫作業出現問題,大多是學的習慣沒有養好,我個人認為從幼兒期開始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是一個比價好的方法。其實孩子寫作業這樣一件“工作”,和孩子要做的其他事情一樣,它是一個習慣的養成。我們可以在他們入學之前就培養他們晚上放學“學習”一段時間的習慣。

糖小果今年3歲,9月份剛上幼兒園,我在她適應了上幼兒園的節奏之後,給她安排了每天晚上固定的“學習時間”。說是學習,其實就是和她一起在小書房做一些圖書遊戲、看一些繪本等等。當然每天的主題是不一樣的。比如說週一是繪本塗鴉,塗顏色的;週二就會是數學小遊戲;週三會聽音樂玩打擊樂器等等。給她報的邏輯狗的課程後,每天會和她一起玩邏輯狗的遊戲等等。

其實一開始這樣做的想法是想看看她的興趣是什麼,而哪種興趣能夠讓她堅持。後來發現,這個習慣她如果適應了,今後上學應該能夠適應晚上做作業的時間,而我們大人在上學之前的這段時間就需要引導孩子從親子陪伴轉變為獨立完成,當然我認為獨立完成也不是完全家長不在身邊,這個時間可以是大家的“學習時間”。可以孩子看繪本、家長在一邊看書,互不干擾。當然,這個是等孩子可以完全獨立地看繪本之後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和大人的引導方式有關係,更和大人平時做出的榜樣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的成長學習相當一部分是模仿大人的行為,所以,我認為當孩子一些行為出現問題時,大人首先要考慮的是不是自身出現了問題,或者是不是孩子所在的環境有一定的問題。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的成長。

當然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您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或建議可以發表評論,也可以關注我私聊相關的內容哦。

我是糖小果媽媽,我在糖小果成長日誌和各位寶爸寶媽們共同探討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


糖小果成長日誌


孩子剛一年級,按道理作業應該並不多,也應該不難。孩子反應這麼激烈,每次都哭,那現在不要糾結於用什麼方法了,關鍵要搞清楚,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做作業。

與學校老師聯繫,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大多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都是很細心,很負責的,問問老師她所觀察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怎麼樣。比如說,上課時的專注度、是不是會主動回答問題、問題回答的怎麼樣、課堂練習她會不會做、在學校時有沒有哭鼻子的情況?

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一樣的應對之法

  1. 如果孩子在學校有些不積極的表現,那就說明孩子可能從心理上牴觸學習,要跟老師共同商量科學的引導方式。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學習點,比如讓孩子自己拿錢買點小東西,問問改給多少錢,改找回多少錢?一些簡單的字,家長跟孩子一起模仿寫下來,再評比誰寫的好。目的就是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必要性,主動要求學習。

  2. 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還不錯,那問題可能就出在家庭環境裡了。孩子表現出的可能是依賴心過重,覺得回到家,自己就什麼都不用做了,自然有人會給她完成好。又或者,有什麼事對她有強大的誘惑,她覺得不寫作業,她就可以玩她想玩的東西了。這樣的話,家庭氛圍的改變就很重要:
  • 老人、家長對她的事不要大包大攬,跟她說清楚,她已經上學了,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
  • 清除誘惑源,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時間給她做作業的環境,不要認為她在學校學了一天了,回到家先休息一下,先玩一會兒
  • 嘗試讓她自己承擔後果,家長不催不逼,只是提醒她需承擔的後果:你今天作業不做完,明天老師可是會批評的,可能還得罰做哦。她如果還是不做,沒關係,跟老師溝通好,第二天給她適當的懲罰。讓她明白自己的選擇自己要負責。

剛剛一年級,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有問題沒關係,只要能找到癥結,處理好,對未來就是好事。


元寶爸爸聊育兒


每次看到這樣的內容,總有話想說:我是三個小孩的父親,最大的的讀二年級,很多家長遇到的問題我也遇到過,很多家長處理的方式,基本小孩也經歷過了,我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是靠吼和斥責的。當你每次斥責之後有用更大聲的斥責,或用暴力升級才能有效果。但這真的有用嗎?聊聊我的心得吧!

現實中很多小孩是不自覺的,必須要靠家長的監督,可怎樣才能讓小孩變自覺和養成習慣,這才是關鍵,這種事是不能急於求成的。偶然的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心理學家的視頻,分析 了小孩作業拖拉的原因,並給了一些方法,我記得那次我看的特別的認真,我也認真的記住,並在自己的小孩身上試驗,確實的收到不錯的效果,借這個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就三個重點。

老師要求的第一個重點:二十秒之內調動小孩的積極性。我的方法是這樣的,小孩作業形如拖拉了,我會先試著和他們聊一下,然後要求他們寫一個字,或者寫段話。總歸找個種藉口讓他們提起筆來。當他們進入了這個狀態那第二步就來了。

第二個重點:告訴她們今天的作業很簡單。把作業分成幾個部分,明示或暗示的告訴他們 這個部分快要做好了,你的速度超過我的想像 如果都這樣的話,我感覺你一會就做完了。小孩有了這個心理目標感覺好像是這樣的,然後就會寫下去,因為他們看的到前方那種,和我們大人一樣,有些事知道在努力一下能做好的就會去做,要是覺得好久都不能做完的就會懶的做。所以給小孩一些期望,把作業分格開來,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有好多作業的感覺了。

那麼一切都很好,我們就可以來到第三個重點:那就是誇獎與鼓勵了。當他們在作業時你可以很認真誇一下他們。也許說這字寫的漂亮。這些題目你都會好棒!其實小孩很簡單的,我們多給些讚美就是給他們很大的信心。他們自然的就很快速的完成作業了。這些是我的經驗分享一下。

心得歸心得,很多時候還得靠小孩自覺。畢竟你也不能每天盯著小孩完成作業或讓他們自覺學習。針對這個,我想了一些法子。我對我的小孩說:你們知道你們為什麼讀書嗎?我告誡我和小孩,如果你們讀書,只是為了生活或養著父母,那我可以給你們一個快樂童年!因為現在社會就算不讀書也不會餓死。父母在老也不會淪落到沒飯吃。我告訴他們一個道理。你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們未來想要做什麼。當然他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我兒子想當奧特曼,我大女兒想當明星,我小女兒想當服裝設計師。我告訴他們,如果想要完成理想,就要比別人更加的努力。而努力的讀書才能實現理想。你有多少的知識才能幫助更多的人,實現更好的理想。我的教育也許不算成功!但我的小孩表現確實挺好的!我很滿意也分享一些心得!希望能幫到你們!


平潭一弟


我是@書墨飄香伴你我。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小孩子每次做作業都哭,總得來說就是典型的“公主病”。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1. 需要一個厲害的人物來糾正孩子身上的問題

朋友託管班有這麼一個小孩子,不愛寫作業,或者哪天不高興了,旁邊小朋友一句話,就能哭,在家也是。家長說也沒有辦法,朋友沒有慣毛病,遇到這種情況,狠狠地說,說了幾次,有了挺大的變化。


2. 家長審視下自己平時對孩子是不是太寵愛了

父母對孩子關愛,是正常的,但是過於由著孩子什麼都來,就適得其反了。是不是平時孩子想要什麼,如果家長不同意,那孩子一哭,家長一心軟就答應了。那麼這種情況,時間一長,在孩子心裡就形成了固定模式,覺得我不想做,哭一下就好了。


3. 家長要有耐心和恆心

小學階段是教育孩子的關鍵階段,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一切都來得及,家長要有耐心和恆心,相們一定能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您留言討論。

我是@書墨飄香伴你我,一枚對外漢語教師,專注教育,專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希望您關注我,成長路上你我同行 。


書墨飄香伴你我


人的童年階段本來是探索周圍世界的關鍵時期,是通過和同伴一起玩耍,建立社會性的最佳階段。玩其實是人的天性,孩子必須在與同齡夥伴玩耍、打鬧、博弈、友情、衝撞以至惡作劇中鍛鍊自己。

一個健全的人需要的不僅是理性的指示,而且是人格的發育和情感的成熟。後者只能在”遊戲競爭”中獲得。但是現在的大多數孩子寧願宅在家裡,也不願意出去玩。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的不正常的現象呢?

 

表面看來,現在的孩子學習負擔過重,放學後寫作業寫到晚上八九點(有的小學生甚至寫到晚上十點多),所以就沒有時間出去玩。老師為什麼要讓學生寫那麼多的作業呢?讓孩子沒有在一起玩耍的時間呢?

 

我想這不能怪老師,在作業這個問題上,不僅孩子是受害者,老師也是受害者,長期以來,我們的家長習慣了用孩子考了多少分來衡量孩子學習的好壞,這就迫使學校的教育目標就是讓學生考高分,分考的高了,學校就成了好學校,家長就滿意了,學校在社會上的信譽度就高了,教學質量就好了。

作為孩子的家長,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在不能改變大環境的情況下,儘量想辦法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

一是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寫作業不要拖拉、磨蹭,無所謂的浪費時間。

二是,制定家庭規則,不看電視或者少看電視。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不要玩手機,玩電腦,要給這孩子一起學習,營造學習氛圍。只有家長放下了手機孩子才能拿起書本。

三是家長不要覺得孩子成績好就萬事大吉,忙於自己所謂事業,多帶孩子出去玩,你在孩子的生命早期有多不用心,你在孩子的青春期就會有多費心。再成功的事業也抵不住你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失敗。



豫北寶媽


從題目中看,孩子對寫作業有很大的牴觸。家長常用的獎勵和恐嚇都不管用,孩子對寫作業這件事已經是很恐懼了。

孩子作業時一定要寫的,而且不管孩子快不快樂都要寫。那我們就把孩子寫作業這件事設計的快樂一點,比如設計一個作業遊戲。家長朋友可以提前查看每天的作業,在根據作業設計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最好是孩子喜歡的人物,比如米小圈(我兒子喜歡米小圈)。米小圈和孩子一起去森林裡玩,遇到小豬不在家,給他寫個留言條吧,這個時候讓孩子寫幾個字,然後米小圈和孩子遇到了河馬,河馬的名字是****...就這樣在故事中讓孩子把作業寫完。在作業寫完後,家長要給孩子鼓勵:你好厲害啊,你和米小圈一起把作業寫完了,而且寫的這麼工整,明天我們還找米小圈一起玩。

這個方法就是通過孩子喜歡的人物,讓孩子忘記對做作業的牴觸和恐懼,或者就是忘記這個是在做作業。

方法的形式多種多樣,家長們可以自行設計,但是一定要記住主要宗旨就是讓孩子快樂,過程中不能批評孩子,也不要敷衍孩子,要鼓勵。


曦寶和伊寶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開始做作業,出現牴觸的情緒也很正常,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很抓狂,但是一定不能硬來,免得過度了對孩子造成傷害,因為不願意做作業而牴觸上學就更得不償失了。

造成孩子不願意做作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孩子不能適應一年級的生活,以前的幼兒園生活很輕鬆,沒有那麼多的規矩,更沒有作業,一下子要孩子接受這麼多改變孩子有點不知所措,所以就產生了牴觸的情緒。

第二,孩子是不是在學習方面遇到困難了呢?有的孩子上課沒有聽懂老師講課的內容,看到別的同學都學的很好自己就著急了,怕出錯所以不願意做作業呢,問問孩子是不是有什麼不會的內容,瞭解一下。

第三,就是單純的覺得做作業累,他沒有意識到作為小學生做作業是應該的,孩子這時候不聽話就是小時候家長過分的溺愛了,所以習慣性的反抗父母,由著自己的性子來,現在的“小公主”“小皇帝”就是這樣。

解決孩子做作業拖拉,不願做作業的情況其實是很多家長的噩夢,但是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早越好。

第一,儘快幫助孩子適應一年級的生活,可以帶孩子到家裡有小學生的親戚朋友家裡去,看看哥哥姐姐是怎麼學習和做作業的,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和他們一起做作業,一起交流一下,有時候孩子之間溝通起來更容易,孩子也比較能夠接受。

第二,與老師溝通一下,看看孩子在校的表現如何,課上的作業能不能按時完成,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樣?上課的聽講情況等等,可以將孩子在家的表現和老師說一下,看看老師有什麼意見,畢竟老師更瞭解兒童的心理,會為你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看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做作業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一點點來,做一會兒就休息會兒,時間不斷延長做作業的時間,對孩子不會的地方要耐心解答,做對了要給予鼓勵,讓孩子增強自信心。

第三,如果是孩子任性導致的不做作業就要糾正孩子任性的毛病,不做作業就不做作業,第二天讓老師去批評他,讓他自己承擔後果。平時的生活中要有原則有底線,定好的規矩不能隨便破壞,家長此時一定不能再心軟,否則就是害了孩子。

孩子剛上一年級,學的東西越來越多,問題也會越來越多,作為家長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以積極的心態去引導孩子,幫他打好基礎,為以後更好的學習做準備。


林艾葉子


不用打不用罵也不用氣壞身體!一個小布袋放兩個酒瓶。叫他打爛後放置一邊!學習時不聽話就讓其跪在他打爛的酒瓶上!效果超級地好用!用這種方法學習成績直線上升!我就這麼幹的!打、罵、講道理、狀金都沒用!


h7311


先不要急著研究採用什麼手段,而是要觀察一下,孩子為什麼一寫作業就會哭。是因為太難?不會?還是單純的不想寫,不想做。

因為題主沒有具體的描述,只能靠個人猜想。

根據經驗,一般一年級的孩子對於作業還是比較有熱忱的。

而這個孩子已經到了一寫作業就哭的地步,請問一下老師,在學校孩子做課堂作業的時候哭不哭?做練習卷的時候哭不哭?如果哭,老師如何處理的,效果怎麼樣?如果在學校孩子也哭,很明顯這個孩子完全沒有做好上學的準備,缺乏自理能力。需要引起重視,最好尋求專業人士(比如老師)的幫助,一起調整。

如果在學習不哭,只在家哭,那就是慣的。孩子覺得哭可以控制父母,可以達到不寫作業的目的。這怎麼辦?不被控制呀,溫柔的堅持。具體做法,孩子哭,陪在身邊讓她哭,遞紙巾送水,哭完抱一抱,作業繼續寫。如果繼續哭,那就把剛才的行為繼續重複,不用多做解釋,更不用擺事實講道理,那些孩子都知道,她單純的不想寫作業,想用哭來控制你,你就用溫柔的態度告訴她,我愛你,但是作業依然要寫。只要家長態度夠堅決,孩子一定會妥協。

工作這麼多年,只見過沒有原則的父母,從來沒見過冥頑不靈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