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元中——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元中村


遇見元中——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元中村

20萬年前,我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

20萬年以後,我遇見元中,我們便寸步不離。

遇見元中,遇見永遠。

張愛玲: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席慕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說:你要在元中,就要變成石頭。

我說:我無怨無悔,只要能在元中。

於是,我成了詔安縣太平鎮元中村的一個“石猿”。

2017年12月初,元中村的江火孟醫生來到“龍鳳山”山腰發現了我,他把我的照片傳到媒體,引起各界關注,媒體是這樣描寫我的:巨石高約7米、寬10多米,形狀看起來像“古猿人”頭像,輪廓清晰,抿嘴遠望,似在沉思,斑駁的顏面佈滿“皺紋”。

我愛元中村的山山水水。

點燈山海拔894米,點燈山總共有三個頂峰,由南至北分別為最低的頭尖(獅子頭),中間的二尖(獅木尖)和最高的三尖(玉女峰)玉女峰。這裡山環著水,水繞著山,一年四季,各類亞熱帶植物茂密長青;山澗蘭花,逢石而生;峽谷飛瀑,四季喧譁。遠眺點燈山,雄偉磅礴,氣勢如虹。近觀點燈山,鳥翔山谷,綠遍山野。傳說,文殊菩薩坐騎青獅往返於四川和廣東南海兩地,途中經過點燈山,獅子被這裡的景色迷住了,遂向文殊請求讓它長留在點燈山。文殊菩薩見它心意已定,只好同意它留在點燈山,但怕獅子模樣嚇人,便用法力把獅子變成人面,從此,獅子就留在點燈山直到今天,從此,我多了一個夥伴。

點燈山有個明燈寺,始建於宋朝末年,主祀文殊菩薩。

我愛元中村滿山遍野的青梅花。

在冬季,滿眼所見,都是潔白如雪的小花。遠看似霜雪黏樹,靠近它們,朵朵小白花玉立在枝頭默然綻放,芬芳醉人。暗香疏影,讓人流連忘返。

早梅

唐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

疑是經春雪未銷。

遇見元中——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元中村


我愛元中村的淳樸民風。

除了閩南傳統節日外,在元中村,有三個特別盛大的節日,熱鬧非凡。這裡,天地人神和諧與共讓我感動。

每年逢農曆正月初三日、四月初八日五顯大帝出巡鄉鄰,所到之處張燈結綵、鑼鼓喧天,虔誠的人們舉行盛大儀式,迎接五顯大帝的到來。晚上,在永豐庵演大戲,到處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在永豐庵慶祝五顯大帝誕辰。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祭拜、演大戲,連續三天三夜。本村的、外村的村民,親朋好友都會相聚在這裡,閩南話、客家話、普通話匯聚在這裡,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戲臺依山而建,觀眾席依山呈梯形座位,可供萬人以上觀眾就地而坐,戲臺旁邊一顆榕樹已有83年曆史(1937年種植)形狀如傘庇護著看戲的觀眾。“永豐庵”在元中村村口,坐丁向癸分金。永豐庵內祀奉三十尊塑雕神像,有如來佛、藥師佛、阿尼陀佛、文殊、普賢、元始天尊三尊、彌勒佛、五穀主、左天陽、右天陽、華光大帝、真武帝、觀音菩薩、皇姑、三官大帝三尊、巡監、地母娘娘、華公、華母、伯公、伯婆、五嶽爺、順風耳、千里眼、金童、玉女,後牆上畫有十八羅漢神像,外面前牆畫有四大天王神像。村民崇拜主神是“五顯大帝”。這也是元中村的耐人尋味的地方。

小偉哥介紹永豐庵——元中村四周環山,中間腹地平坦,宛如天生一座城郭,周圍山高嶺峻,木古泉清,四季常綠,一條小河潺潺流水自南向北轉西流去與河灶徑大溪會合。元中行政村,有十三個自然村,曾經有十八個姓,現在只有江姓,有6000左右人口。元中村是老區基點村,有一任保長也是游擊隊員(白皮紅心),一次村裡社戲,保長請客,樓上是紅軍,樓下是白軍,白軍、紅軍各自喝酒,相安無事;還有一次白軍曾經計劃到圍剿元中村的紅軍,保長動用江氏關係讓白軍沒有實施計劃。

元中村,我待她如初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