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馨不當言論事件:傲慢和偏見的代價,為何她會成為輿論靶心?


許可馨不當言論事件:傲慢和偏見的代價,為何她會成為輿論靶心?

社交媒體上許可馨的生活照


許可馨“不當言論”事件,過去將近一週(3月31日觸發,事實上,過去的隻言片語也被“挖墳”),但是輿論上的圍獵情緒卻持續發酵。並導致,“相關部門”也被迫入局關注。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許可馨的“不當言論”,就算在非疫情期間,也是會讓人感到不悅的。而疫情的存在,讓她的言論顯得更加面目可憎。


事實上,類似的“翻車”事件,已經發生過很多次。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許可馨們”的病灶都差不多。要知道,他(她)們最大問題在於“傲慢和偏見”,並且嘴還比較欠。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正確”的言論,就會觸發公眾抄檢的熱情。


甚至,就社交媒體上的“情緒流”而言,更為注重的是“抄檢”的問題。就許可馨言論中所談到的“底層仇富”,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上層仇窮”。事實上,這兩種認知,都是極端偷懶的一種邏輯。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確實有仇富的情緒存在,但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極端認知。


與此同時,作為一些富人就因為少部分人的極端認知,就認為仇富是普遍性的存在,自然就會陷入傲慢無禮的姿態無法自拔。於此,就會出現極端性認知的“話語體系”。事實上,作為許可馨來講,靠自己,靠父母,這些言語並沒什麼大問題。可她最大的問題在於,強調完自己的優越性後,還不忘“回踩一腳”,這種時候,就顯得有些太過囂張。


並且,隨著其家庭背景“被深挖”,她的言論自然就會“被蒙上原罪”。當然,在具體的真相大白之前,並不能說明她的囂張一定存在被勾兌的問題。但是,“嘴欠”已經成為導火線,那麼這場“爆破行動”,自然也就在所難免。


所以,回到許可馨“不當言論”事件中,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優越性”本身無原罪,但是拿“優越性”進行碾壓他(她)者的尊嚴,就顯得有些吃相難看。所以,就許可馨而言,她成為輿論靶心,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更讓人期待的是,冰山之下,到底有沒有貓膩?


不得不承認,“不當言論”多是“極端言論”,從根本性上而言,就是認知粗淺。說實話,國內國外,都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如果拿“國外的好”跟“國內的壞”對比,結果“永遠是國外好”。如果拿“國內的好”跟“國外的壞”對比,結果“自然是國內好”。所以,最可怕的問題,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而是“尺度不一”的問題。


許可馨在一定程度上,就陷入這種怪圈之中。她的言論本身,可能並沒有絕對性的惡意,畢竟她在國內生活過很長時間,家人也在國內。但是,她卻因為個別人存在的惡習,就認為是普遍性的存在。甚至,還上升到集體層面,這就顯得有些極端。


與此同時,更為讓人感到憤懣的是,她身處國外,生活逍遙,卻嘴臉扎心。這種時候,自然會激起公憤。很多人強調,輿論圍獵許可馨,多半緣於她的家庭富足。可事實上,對於她的言論進行細品,就會發現她本來就很讓人厭惡。因為,言論之間多是歇斯底里和粗鄙之言。


當然,輿論圍獵許可馨,從根本上講,不好直接打擊。說實話,就是有點看不慣,卻不能把她怎麼樣的“即視感”。所以,公眾只能從她的“周邊”下手。比如,她在國內就讀過的高校(也只能追究到高校,再往前已經勾連不住),再就是她的家庭背景。


說實話,“隔山打牛”本來不是什麼好的手段。但是,因為許可馨的留學生身份,以及她相對富足的生活,導致公眾不得不把矛頭轉向她在國內就讀的高校,以及她的家庭背景。雖然,她在國內所就讀的高校已經在回應中“割席”。但是,卻並沒有阻止熱搜的持續高漲。


與此同時,即便相關部門已經入局關注,但是,公眾的“挖墳能力”也是十分可觀。雖然,目前流傳的細枝末節未必都是真實的,但是,卻已經將許可馨的家庭背景基本黑化。無論如何,事件的重點已經轉移,她雖然落地,可是她的家庭將會進入暗夜。


另外,許可馨的同學站出來澄清,這其實是一步“臭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許可馨在其同學眼裡,是個學習好,人品好的人,不見得就代表,她在公共領域中的錯誤,就該被抹掉。從根本上講,這就不是一回事。所以,只能越描越黑。


甚至,作為公共領域的錯誤,本來就不是認慫的問題,而是態度是否真誠的問題。有時候,態度過於反轉,反而讓人覺得有些虛偽。所以,作為在公共領域犯錯的人,要不閉嘴,要不乾脆利落。至於,磨磨嘰嘰的出來下跪求饒,只會招來更多是非。


並且,作為輿論中心的人,最好不要讓關係近的人出來發聲。因為,即便關係近的人講的是客觀事實,也難以迴避不客觀的問題。於此,許可馨的跌落,最終只能靠她自己來澄清。但是,就目前來講,這種時機已經錯過,她說什麼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公眾更關注她的家庭背景有沒有問題。


只是,在面對許可馨“不當言論”事件,更要警惕“畫地為牢”的陷阱,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有沒有開放的意識和認知。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極端性的認知,就是一種“畫地為牢”。所以,就許可馨而言,就不只是道歉和認慫的問題,而是要徹底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


至於圍獵許可馨的邏輯,也要儘可能地就事論事,只有這樣,公共言論空間才能更加剋制,理智,客觀。所以,她的錯誤到底該誰來買單,這其實是個偽命題。但是,作為她來講,既然自己挖坑給自己,那麼自然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至於這個代價是什麼,其實也並非公眾有意進行篩選。而是,作為她自己在言論中不動聲色就表露出來的。她說:“能走到今天,是靠父母的錢和資源,以及所處城市的平臺”。這話本來沒問題,但是拿到公共領域說事,就會顯得有些妖氣。因為,要是父母,資源,平臺,不夠有實力,誰又會輕易拿出來說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