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記事之卅一:太陽照常升起,生命依舊孤獨


抗疫記事之卅一:太陽照常升起,生命依舊孤獨

晏娟自拍


今天早上九點不到,接到公司過去同事打來的電話,說:晏娟走了。接電話時正在給兒子做早餐,愣了兩秒鐘,一時間竟沒有反應過來。

晏娟是過去的一位老同事——雖然她真的還很年輕。我們曾經一起在《大市場》雜誌社共事,後來她還到伍藝空間來工作過一段時間。她罹患重疾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曾經和同事去醫院探望過她,大家看到不離不棄的愛人老王無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她,感覺她的狀態是在朝著日漸康復的方向發展……萬萬沒想到,走得竟是如此突然。

回過神來,翻看到晏娟今早發的朋友圈(愛人老王代筆):

朋友們,我穿越去了,感謝你們一直的陪伴,謝謝。別了!

愛人老王是深知晏娟的,這段代筆,無疑是晏娟的風格!她始終是如此灑脫不羈的一個人!可惱的是,朋友圈更新的信息既多且雜,這麼重要的一條更新,我竟是在夫人的提示下,才主動翻閱到的。

深感慚愧。

愛人老王說,晏娟是今天凌晨四點半的樣子離開的,走得很平靜,沒有受罪。

我想,這一次說走就走的旅途上,太陽照樣升起。希望晏娟一路走好!

抗疫記事之卅一:太陽照常升起,生命依舊孤獨

晏娟自拍


晏娟,又名晏弋甯,八零年代生人,青年自由寫作者,原《大市場》雜誌責任編輯,“晏遇”專欄作者,“愛情科代表”段子手作者。

其實要說起來,出生於八零年代正青春飛揚的晏娟,一直走得就很瀟灑。瞭解她的朋友都知道,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對於晏娟來說就是家常便飯。雖然最近幾年和晏娟的交往不多,但過去我們同事時會經常在一起召開策劃會,對於她的風格,還是略知一二的。那個時候,同事們或許不一定認同她的價值觀,但對於她的生活方式,大抵是羨慕的。

晏娟的旅行,是我最羨慕的,也是我最說不清楚的。我只知道她說走就走的瀟灑,但我並不清楚她究竟要的是否就只是一種內心的滿足,以及她在旅途中究竟收穫了怎樣的精彩。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她在旅途中偶爾發在朋友圈的幾張圖片,總是光彩照人的樣子。而在結束一段旅程不多時,她似乎又在計劃著下一次的旅程。

真的,我的確感覺到,沒有什麼能約束住這位纖巧的姑娘和她身體裡那顆崇尚自由的不羈靈魂。記得過去在《大市場》雜誌社共事時,她偶爾會“消失”好幾天,搞得責任編輯找不著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過,等她回到雜誌社時,她又的確常常是能按時交出質量合格的稿件來的。

抗疫記事之卅一:太陽照常升起,生命依舊孤獨

旅途中的晏娟


毫無疑問,晏娟是一位才女。她的文字,是我所喜歡的類型:不裝逼,嬉笑怒罵,信筆由韁。作為《大市場》雜誌的編輯部負責人,我那時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盡力做好每一期的策劃;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發掘編輯部各位編輯的擅長,讓大家能各展所長。每當我們的策劃裡有城市生活相關的內容,我常常是首選由晏娟來主筆或參與操刀的。

我始終認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格,八零後和中國高速發展的這幾十年同頻共振,她們對這個時代的風格和氣息,終究比我們稍長一些的“老人家”把握得更到位些。事實上也是如此,在這樣的欄目中,晏娟交出了最具才情的文字。讀這樣的文字,沒有任何壓力,倒常常有一種快意恩仇的暢快。

後來,晏娟受邀來伍藝空間工作了一段時間。她的風格一點沒變。那時伍藝空間主要的經營內容是藝術策展和傳媒業務,我希望可以通過她的才華為伍藝空間“添油加醋”一番。客觀地說,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晏娟並不是一味牴觸的,但是她那顆追求自由的心,實在是太過強大,以至於跟她在一塊兒合作的小夥伴,也常常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

晏娟在伍藝空間工作期間,搞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專欄,頗受朋友圈待見。《子非魚》《酒後現形》《奔》《廁所很文藝》《吃西瓜》《摩托車狂想曲》《爺們遠去,女流很氓》《易容別手術》《老貴陽的“早二兩”》,我們從她的這些奇特“晏遇”裡,讀到的其實是一座城市的生活變遷。有一段時間,我們伍藝空間的微信公眾號刊發漫畫家周滔的漫畫專欄,所配雜文就是由晏娟操刀。周滔問,晏弋甯是誰?文筆很厲害呢!我得意地說,我們伍藝空間不缺人才吧!這個才思敏捷的姑娘,總能寫出城市嘈雜生活中那點粗俗、利落、閃光的鮮活來。晏娟有一篇文字,寫到過上世紀九十年代每天往返於貴陽市區和花溪的中巴車,那真是寫出了點江湖的況味來的,不服不行。

抗疫記事之卅一:太陽照常升起,生命依舊孤獨

晏娟和愛人老王


晏娟好酒,寫過不少關於酒的文字,讀起來很過癮那種。晏娟的好酒,更多帶有仗劍天涯的味道。我不喝酒,沒有見過她和朋友們“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勁頭,但我可以想象,那肯定是一種“百鍊鋼也會化作繞指柔”的風情。酒桌上猜拳行令,估計也沒有幾個男生會是她的“下飯菜”。《大市場》雜誌編輯部的同事,大多不擅飲酒,碰上有場面上的應酬,一般都靠晏娟挽回顏面。每當這種時候,就覺得這個纖小的女子彷彿就是一顆威力強勁的集束炸彈,微風八面,逮誰滅誰。所以嘛,雜誌社有關於酒文化方面的稿件,自然就是交給“晏大俠”最穩妥。

喜歡喝酒的人,通常性子急,脾氣大。晏娟好像也是。無論在雜誌社時期還是在伍藝空間工作期間,和晏娟一起開會,常常要做好隨時被她懟到牆根角的心理準備。她的思路總是很跳躍,而且直抒胸臆,口無遮攔,所以你知道,我們的策劃會議,可不僅僅是“頭腦風暴”這麼單純,呵呵!

現在想起來,她的嬉笑怒罵依然很親切。

晏娟也是我們圈子裡著名的“段子手”,我的一位好朋友就特別欣賞她寫的“愛情科代表”。要知道這位朋友好歹也是一個出口成章的主兒。仔細一思量,莫不是大家都喜歡她文字裡那股子不知天高地厚不管不顧的勁兒。所謂段子,常常就是指涉及男女糾葛那點事兒。有意思的是,晏娟的這些段子,通常是用一種幽默的方式挑明男人女人們骨子裡的那點實實在在的“賤”。借用繪畫領域的一個專業詞彙,我想把這種方式稱之為——“高級灰”。

抗疫記事之卅一:太陽照常升起,生命依舊孤獨

晏娟和曾經的伍藝空間團隊


餘丹也是之前在伍藝空間呆過的一位小夥伴,跟晏娟走得比較近,姐妹情深的關係。晏娟患病期間,餘丹多次去看望。今天接到的噩耗,也是小夥伴從餘丹這裡傳來的。大家都覺得,晏娟的走,的確是太過突然。一位同事年前還跟晏娟通過電話,她說等自己身體好些了,準備要個孩子。同事跟晏娟說起我們正在建設的親和國學文創園項目,她聽上去挺有興趣。不過感嘆自己好久沒有上班了,希望康復以後能先找個工作嘗試嘗試……這些計劃,都不可能有機會實現了。

愛人老王與晏娟之間的愛情,可謂一波三折。當時他們剛開始交往時,我們都認為老王極好,成都男人體貼,倆人的性格正好互補。老王對晏娟也是千依百順地寵溺,而晏娟呢?時不時都在使小性子,火爆脾氣一點就著。我們都勸過她,對人老王好點兒,人家這麼將就你。現在想來,這也是“愛情科代表”裡所講述的智慧吧——男人不都喜歡女人這點“作”的風味嗎?

如今,大家都心疼這位有情有義的成都漢子。

過去,很少聽晏娟多說家裡的事,偶爾提起,主要是關於他的父親。摘錄一段晏娟寫於去年夏天發在朋友圈的文字,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這對父女間無需多言的歲月深情:

晚飯後的夕陽裡,爸爸在屋裡敲敲打打,叮叮噹噹,修補三開櫃,桌子,洗衣機,電視機……這是一場夫妻爭吵後的現場。

爸爸是個暴脾氣,可是他不打人,只打東西,他說:人打壞了要花錢醫,東西砸壞了可以自己修。

爸爸有一雙巧手,幾十年的機械工人經歷,使得他什麼都會做,家裡的傢俱,我的小單車,我的衣服和裙子,全部出了爸爸之手,這好像是他壞脾氣的一種補償。

六一兒童節,爸爸揣了10塊錢帶我去花溪公園玩,我們騎單車去,我坐在後座上緊緊抱著他的腰,特別瘦小。我們在遊樂攤停下,套圈圈,打氣球,爸爸手超穩,我們贏得了獎品,錢還沒花完,也是挺厲害的。

自從55歲退休之後就變成一個貪玩的小老頭,這種不用上班就有錢拿的日子讓他將生活過得極為豐富,徒步,露營,唱歌,還學會了喝奶茶,爸爸買了戶外音響和話筒,他說他是河濱公園的獨立歌手,並且不要打賞,歌聲贏得好多老太婆的掌聲,他很開心,想拉我入夥組成父女樂隊,婉拒,要臉。

抗疫記事之卅一:太陽照常升起,生命依舊孤獨

晏娟自拍


從2020年2月8日至3月18日,《抗疫記事》連續更新了三十篇,本來都決定停更了,今天還是決定重又拿起了筆。這個春天,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成功的消息,完全被全世界疫情氾濫所掩蓋。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2日6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303181例,死亡病例12950例,治癒91676人,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22萬。怪不得我們的漫畫家朋友周滔會將這次新冠病毒奇襲人類,稱之為令人意想不到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我不知道這“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況會如何持續,只知道,這是一場以萬千生命為代價的殘酷戰事。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當年輕生命的離去就在身邊這麼近距離地發生,無論是否與新冠病毒有關,都讓人感到人活一世註定無法掙脫的命運:太陽照樣升起,生命依舊孤獨。惟願,在天堂裡,年輕的生命可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