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黃文化·紫檀 002

第一部出現“檀”字的書是孔老夫子整理編訂的《詩經》,又名詩三百。


排行第二的是這個:

三國 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檀木皮似系迷,又似駮馬.人云:斫檀不諦得系迷,系迷尚可得駮馬."

(陸璣疏雲:"駮馬,梓榆也.其樹皮青白駁犖,遙視似駮馬,故謂之駮馬."


這就距離現代人的日常認知不遠了。且挖個坑,略放一放再分說。

簡單理解:目標是檀木的皮,至於檀木的木,和梓榆有些干係。黃淮流域,梓榆是常見的樹木。


說回《詩經》。

上古年代的《詩經》不大好理解,後人自然會詮釋。


中國研究《詩經》的著作,即《毛詩故訓傳》,簡稱《毛傳》,共30卷.其作者和傳授淵源,自漢迄唐,諸說不一.現代一般根據鄭玄的《詩譜》和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定為魯人毛亨 (大毛公)所作.

《毛傳》是現存最早的完整的《詩經》注本,全書以解釋字義為主,其章句訓詁大抵取自先秦群籍,保存了許多古義.東漢末年,鄭玄為之作《箋》,唐代孔穎達進一步疏解《毛傳》、《鄭箋》而作《毛詩正義》,通行版本有《十三經注疏》等.


《毛傳》對檀字的詮釋是:強韌之木。


到此大概可以做一個小結了:

首先,上古時代的“檀”,側重的的是木質的強韌。還沒有紫檀的紫什麼事。

其次,上古的“檀”在黃河流域,華夏文明北地。現代表述,不是低緯度熱帶亞熱帶地區。


這是關於從前“檀”的解讀,歷史記載如此。


林海微瀾20200405


紫黃文化·紫檀 002

(素顏紫檀水波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