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讓我們來談談電影中的死亡

生死之外,再無大事,但死亡總要比出生來得更沉重一些,畢竟出生能遵從計劃,死亡卻無法預演。在一個 “笑死了”的死字要加引號,《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被改名為《一個叫歐維的男人》的環境裡,談論死亡變成了更加困難的禁忌。好在電影中永遠不缺乏關於死亡的議題,清明時節,就讓我們談談電影中的死亡故事,以及這些故事教會我們的事情。

清明時節,讓我們來談談電影中的死亡


片名:《生命之書》

原名:The Book of Life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2014-10-17

類型:劇情/喜劇/生活/愛情/冒險/動畫

導演:若熱·R·古鐵雷茲

主演:迭戈·魯納 / 查寧·塔圖姆 / 佐伊·索爾達娜 / 凱特·德爾·卡斯蒂洛 / 丹尼·特喬 / 朗·普爾曼 / 克里斯蒂娜·艾伯蓋特

與大多數文化中避諱死亡的傳統不同,墨西哥人“經常提它,咽弄它,愛憐它,慶賀它,與它同床,死亡是他們偏愛的玩具之一,是他們最持久的愛。”如此獨特的生死觀不僅造就了亡靈節,也衍生出許多瘋狂而奇幻的故事。在動畫電影《生命之書》中,被兩位神明當成賭注的鬥牛士馬諾洛在意外死亡後落入了“銘記之地”,為了趕在情敵華金迎娶心愛的女孩瑪麗亞之前重回人間,他必須穿越“遺忘之地”並直面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恐懼。當馬諾洛在死去家人的簇擁下英勇作戰之時,尚在人間的華金、瑪麗亞和全體小鎮居民們也正對抗著入侵的強盜,在巨大的危機面前,各有弱點的三個年輕人正設法走出父輩的陰影,書寫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書。

相比起觀者寥寥的《生命之書》相比,更多人所熟悉的是三年後由皮克斯出品的同題材動畫《尋夢環遊記》,誠然後者在劇本打磨和技術雕琢上更勝一籌,但前者對於墨西哥傳統文化和絢爛美學的展現卻更能讓人感受到亡靈節熾熱的生命力,愛情、友誼、勇敢和樂觀以及對於一切生命的關懷足以填滿生與死之間的溝壑,就像蒲寧所寫:“原來世上並無死亡,凡生活過的、生存過的都無死日!我的心靈,我的愛情、記憶,只要一息尚存,就絕不會有生離死別!”

清明時節,讓我們來談談電影中的死亡


片名:《楢山節考 今村昌平導演版本》

原名:The Ballad Of Narayama 1983 Masters of Cinema

地區:日本

語言:日語

上映:1985-02-06

類型:劇情

導演:今村昌平 Shohe

主演:緒形拳 Ken Og / 坂本澄子 Sumik / 秋竹城 Takejo / 肥田木通弘 Tonp / 清川虹子 Nijik

不能給別人添麻煩是鄰國日本國民性中的一個重要特點,今村昌平的電影《楢山節考》以一種格外殘酷的方式將這種性格特質展現了出來:在一座貧瘠荒蠻的小山村裡,人們像動物一樣為了滿足食、色二欲終日奔波勞作,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年近七旬的老婆婆阿玲敲斷了自己的門牙,準備遵循本地“棄老”的傳統去梄山結束生命。但在上山之前,她還要為喪妻的長子安頓新媳婦,幫性飢渴的次子尋找發洩對象, 終於在寒冬到來之前,阿玲婆由長子揹著上了梄山。漫長的上山路程猶如一場苦修,母子倆避著人、不說話、不回頭,直到礫石將腿腳磨爛才抵達堆滿骸骨的梄山,在漫天風雪中,阿玲婆和候在身邊的鴉群一起,平靜地等待著自己的死亡。

《楢山節考》是一部令人觀感不適的電影,被棄在田埂上堆肥的死嬰、夜色中遭村民活埋的家族和瘋狂與老嫗性交的瘋癲男子都展現出令人膽寒的平庸之惡,在物資和精神都極度匱乏的情況下,生亦何歡,死又有何懼呢?阿玲婆的結局是一場在代際間不斷傳遞,甚至至今仍有信徒的人性悲劇。

清明時節,讓我們來談談電影中的死亡


片名:《死神來了》

原名:Final Destination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2000-03-17

類型:恐怖/驚悚

導演:黃毅瑜

主演:戴文·薩瓦 / 艾麗·拉特 / 科爾·史密斯 / 克里森·克拉克 / 丹尼爾·洛巴克 / 羅傑·格午埃文·史密斯 / 查德·多納拉 / 西恩·威廉·斯科特 / 託尼·託德 / 阿曼達·達特曼 / 布蘭登·費爾 / Forbes Angus / Lisa Marie Caruk / 克里斯汀·查特萊恩 / 芭芭拉·泰森

編輯:格倫·摩根 / 黃毅瑜 / Jeffrey Reddick

要論電影設定中死亡人數之多、死亡效率之高·,《死神來了》系列堪稱箇中翹楚,這部電影的劇情概括起來只有一句話:“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從第一部的第一分鐘開始,《死神來了》就致力於用花樣百出手段殺死出場的每一名角色。如果說《電鋸驚魂》是血淋淋的人性拷問生存之戰,那麼《電鋸驚魂》則是無差別的宿命論降維暴擊:被鋼管穿胸的、被美黑機烤死的、被烈火圍困的、被負壓吸出內臟的、被飛機機翼斬成兩截的……五部《死神來了》奉獻了花樣繁多的“1000種死法”,又以頭尾銜接的劇情構成了閉合的命運圓環,儘管每一部中的主角都曾奮起反抗,但最終依舊沒有人能逃脫死神的魔爪。

《死神來了》中雖然沒有出現妖魔鬼怪,但它所帶來的心理陰影卻遠比其他恐怖片來得深刻且經久不散,畢竟未知的死亡真的有可能降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看完電影后,誰沒有過一段抬頭怕樓板垮塌、低頭怕手機爆炸,在家反覆檢查水電燃氣,出門規規矩矩走路的PTSD症狀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死神來了》系列倒是堪稱極具教育意義的安全宣傳片了。

清明時節,讓我們來談談電影中的死亡


片名:《刺蝟的優雅》

原名:Le hérisson

地區:法國

語言:日語/法語

上映:2009-07-03

類型:劇情

導演:莫娜·阿查切

主演:喬絲安·巴拉思科 / Garance Le Guillermic / 伊川東吾 / 安妮·波諾什 / 阿麗亞娜·阿斯卡里德

編輯:莫娜·阿查切 / 妙莉葉·芭貝里

若是小孩子提出想要自殺多半會被當成瘋話教訓或嘲諷一番,畢竟在大多數成年人眼中他們還是隻有生理需求而無獨立思維的小玩意,但對於尚不知曉死亡的分量卻已經看穿了成人世界虛偽空洞的小孩而言,自殺就成了逃離現實唯一的出路。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中的主角帕洛瑪就是這樣一個早慧的孩子,在決定於13歲生日結束自己的生命的同時,帕洛瑪也用攝像機記錄下家人們富足而庸碌的生活。當某天帕洛瑪無意間闖入門房荷妮的小屋後,她發現這位看似粗鄙冷漠的中年女性心中另有一番天地,但就在年輕的帕洛瑪、儒雅的鄰居小津先生和刺蝟一樣的荷妮成為跨越年齡與階級的好友後不久,一場意外打亂了女孩原本的自殺計劃,在看清命運的無常之後,年輕的帕洛瑪也開始重新審視生存與死亡的難題。

“除了沒用的肉體自殺和精神逃避,第三種自殺的態度是堅持鬥爭,以對抗人生的荒謬。” 《刺蝟的優雅》中那個熱愛文藝的帕洛瑪一定聽說過這句話,到電影的最後曾一心向死的小女孩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庸長的生命中仍有值得為之奮鬥的人和事,對於準備好去愛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死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清明時節,讓我們來談談電影中的死亡


片名:《雨中的請求》

原名:Guzaarish

地區:印度

語言:印度語

上映:2010-11-19

類型:劇情/愛情

導演:桑傑·里拉·布汗薩里

主演:赫里尼克·羅斯漢 / 艾西瓦婭·雷

編輯:桑傑·里拉·布汗薩里 / 伯瓦尼·艾耶

你支持安樂死嗎?如果一個人被陷害導致高位截癱,前程盡毀後失去自理能力,活著的每一天都受盡煎熬,當他請求你幫忙結束生命的時候,你會充當這個劊子手嗎?印度電影《雨中的請求》就將這個無解的困境擺到了眾人面前:已經癱瘓十餘年的傳奇魔術師伊森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消息很快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甚至鬧到了法庭上,儘管日漸衰弱的伊森已經無法抵抗暴徒的入侵、無法搶救瀕死的母親,甚至無法避開屋頂連夜的漏雨,人們依舊想盡辦法勸說他回心轉意,但每一句讚頌生活美好生命可貴的話語都使他更加痛苦,最終伊森只能向深愛著自己的護士索菲亞求助,請求她在自己變成植物人之前快樂而體面的死去。

印度電影獨特的風格為《雨中的請求》原本沉重的主題鍍上了鮮亮的色彩,伊森如夢似幻的魔術和索菲亞眼波流轉的曼舞無疑是影片中最美的兩個段落,影片的結局也選擇在死亡尚未到來的狂歡中戛然而止,人們對生命赤誠的愛在死的陰霾之下依舊熠熠發光,而那些故事中沒有說盡的道理只能留給我們在生活中慢慢體會,死亡是一門修不滿學分的課程,與其說我們要了解死亡,不如說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探索未知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