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造假朋友圈:三個"美顏者"薅羊毛


瑞幸的造假朋友圈:三個

Simon/攝


文|翠鳥資本


這兩天小藍杯的"知名度"應該是在全球徹底打開了:因為造假。


這兩天,國內一位私募大佬發朋友圈感嘆:資本主義的羊毛喝一杯少一杯!


這位大佬發現,寫字樓的瑞幸咖啡店"嚴重擠兌"。網上提前下單到店取,以往不用等,現在沒半個小時排隊根本喝不上。


都知道,參與擠兌的人並不都是咖啡發燒友,而是擔心瑞幸咖啡(LK.O)倒閉,之前的儲值賬戶會隨時清零。


週四晚美股盤前,美國發布最新遠超預期的600萬失業數據,但這並沒有導致股市熔斷。真正熔斷的卻是中概股--瑞幸咖啡,盤中熔斷多達五次,收盤暴跌75.57%。週五晚瑞幸繼續暴跌15.94%,收盤價僅為5.38美元/股。


要知道,就在今年1月17日,瑞幸股價還曾創出新高,達到51.38美元/股。目前瑞幸市值僅為13.55億美元,也即是說,其市值相比前期高點,已蒸發掉90%。


離奇的是,這一切的起因居然是瑞幸咖啡主動踢爆自家醜聞:首席運營官及部門員工偽造22億元業績。


翠鳥資本早在一年前就發文說過:瑞幸咖啡終究會走上ofo的舊路(此前文章: )。只不過,現實殘酷得太多太多,ofo至少不是以造假結束,而瑞幸卻是以鉅額造假一劍封喉,結束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瑞幸一路狂奔最終遭遇血崩,眾多美股炒家自然是慘狀不忍直視,而這背後的"美顏者"需要好好捋一捋。


推手一:貝萊德


貝萊德號稱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行事風格一向高調。


這家資管機構非常看好中國市場,老闆勞倫斯-芬克經兩年經常遊走於中美兩國,這周還正式申請在中國的公募基金牌照。


"貝萊德們"受託管理客戶資產,那麼客戶利益優先,還是機構利益優先?


就在瑞幸提交美股IPO前四天,貝萊德領投1.25億美金,可謂突擊入股瑞幸。


貝萊德投資的錢也是客戶資產,就是旗下私募機構募來的錢。貝萊德B+輪拋出1.25億美元頭,據稱瑞幸投後估值可以膨脹3倍。


正是全球最大資管公司的火速加入,讓無數股民吃了定心丸:跟著買唄!


貝萊德老闆曾說,公司投資將鎖定長期目標,考慮到更長期的願景以及對投資組合抗跌性的需要。


然而,投資標的卻是一個內部高管聯手造假的"騙局",貝萊德拿著客戶的錢一擁而上。


貝萊德虧嗎?要知道,資管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收固定管理費,畢竟華爾街的私募基金絕不會剛性兌付。


吃虧的只會是高淨值客戶,以及那些跟風的韭菜們。


推手二:中金公司


站在瑞幸咖啡身後的投行,也是"血腥推手"。


2019年5月,瑞幸咖啡登陸納斯達克,當IPO聯席主承銷商為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等為聯席副承銷商。


除了叱吒華爾街的瑞信、大摩,還有中金公司和海通國際兩家中資投行。


投行一直扮演"吆喝者"的角色,也正是這種大牌機構的品牌效應,讓眾多中小投資者趨之若鶩。


中金公司更因為瑞幸IPO,榮登《亞洲金融評論》評為2019年度中國最佳股本發行機構。當時,中金公司的獲獎評語是:體現了突出的跨市場融資能力。


中金公司"美顏"瑞幸更登峰造極。今年2月,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發佈做空瑞幸報告,直指各種財務和運營數據造假。


出乎意料的是,中金公司直接"懟"了回去,發佈了一篇《匿名沽空掌控缺乏有效證據》的研報。

瑞幸的造假朋友圈:三個

當時,中金報告作者稱,渾水對在店消費的包裝產品適用增值稅稅率理解有誤,反駁渾水指控瑞幸虛增單店銷量、單筆訂單銷量、單杯實際售價、非現制飲品商品佔比以及廣告費用等。


一般來講,像中金這類大公司內部,賣方研究部門與投行部門設有業務隔離牆,但研究部門火速跳出來力挺,讓人自然產生不少疑問。


也正是中金公司的力挺,讓更多投資者"吃了定心丸",結果可想而知。


推手三:陸正耀的親密朋友們


要知道,瑞幸咖啡脫胎於陸正耀的神州租車,屬於神州系重要一員,整個造假騙局都是陸正耀背後的"基因"或多或少在推動。


這麼說,毫不為過。畢竟造假事件就是企業家價值觀的映射。


實際上,陸正耀拉攏了大量資本支持瑞幸咖啡,並不是有錢就能投。


網上還流傳了一個段子,瑞幸咖啡朋友圈融資,本質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有著明確的規則。


比如,股東相互理解、高度默契,決策快、溝通成本低;附合"黑暗森林"法則,每個舉措的真實動機、實施規劃,朋友圈之外的人不得而知。


也就是說,瑞幸的融資根本不帶圈外人玩,對真正的內部商業邏輯,具有"高度保密性"。


陸正耀身後,有一個圈內人熟知的"鐵三角"——神州系創始人陸正耀、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組成。


因此,瑞幸咖啡的融資外延,就是圍繞"鐵三角"進行發散,出現君聯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大牌機構,以及大摩、中金作為融資服務機構。


這裡面關係錯綜複雜。比如:大鉦資本黎輝的老東家就是大摩,這就不難理解大摩為何能拿下這單生意;投A輪的君聯資本是愉悅資本劉二海的老東家,自然都是熟人帶熟人。


當然,這背後的勾連還在一步步起底,可憐的中小投資者,根本無法從公開資料穿透這些複雜關係。只能說,不要再夢想短線抄底了,能跑快點跑。


不過,一切都是有代價的,陸正耀的神州租車(0699.HK)受造假事件影響,目前股價已暴跌超過50%。


另外,可以肯定的是,瑞幸的造假行為在美國被集體訴訟已經無可避免。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宋一欣律師表示,在美國,發起集團訴訟過程:發現造假後,律師開始徵集,然後起訴,讓法院選擇第一原告,這一原告代表所有受害者(除非自己表示不參加),集團訴訟展開後,由於索賠額巨大,並惠及所有受害人,嚴重的情況,公司會因此破產,也可能涉及相關中介機構。當然,美國證監會也會出手處罰。


不過,翠鳥資本仍有幾個疑問目前還沒有答案,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第1, 瑞幸的首席運營官劉健造假的動機是什麼?為什麼是他?


第2, 如果只是首席運營官劉健造假,那麼CEO錢治亞、CFO Reinout Hendrik Schakel,以及董事長陸正耀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劉健一個人可以如此瞞天過海?


第3, 既然瑞幸造假已成事實,那麼,此前的所有數據是否也有造假可能?甚至包括IPO?


分享到:


相關文章: